祖麗華
?
辨證治療消渴病(糖尿病)33例
祖麗華
河南省南陽市中醫(yī)院內科(南陽 473003)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辨證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臨床療效。 方法選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3例,對照組行基礎藥物治療,觀察組行中醫(yī)辨證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病情恢復情況,并檢測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標。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3.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76%,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治療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水平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中醫(yī)辨證治療效果顯著,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消渴??;糖尿病
消渴病(糖尿病)為臨床常見內分泌代謝疾病,隨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糖尿病發(fā)病率逐年升高,甚至引起心腦血管疾病,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質量[1]。同類病癥發(fā)病原因、癥狀不同,治療方法有顯著差別,基礎藥物治療無法保證療效,中醫(yī)辨證法秉持“同病異治”原則,先辨后治,對癥治療。本研究對66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行中醫(yī)辨證治療,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66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齡32~76歲,平均年齡(56.26±3.14)歲。依據中醫(yī)臨床分型:濕熱內蘊者16例,氣陰兩虛者11例,陰陽兩虛者23例,氣虛熱盛者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均符合1997年美國會議WHO糖尿病專家委員會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并排除高血壓、高血脂、肝腎功能障礙、其他胰腺功能損傷患者[2,3]。
1.3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行健康教育,合理飲食干預、運動干預。
1.3.1對照組患者服用60mg格列喹酮片(北京萬輝雙鶴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1094025),2次/d,10mg福辛普利鈉片(浙江華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148),1次/d,2個月為一療程。
1.3.2觀察組患者根據中醫(yī)診斷分為5類,其中4類中濕熱內蘊型選用三仁湯加味,藥物組成:杏仁、白豆蔻仁、淡竹葉、法半夏、滑石、川厚樸等;氣陰兩虛型選用玉泉丸加味,藥物組成:葛根、山萸肉、烏梅、麥冬、西洋參、熟地黃、天花粉等;陰陽兩虛型選用右歸丸加減,藥物組成:肉桂、山萸肉、牛膝、生蒲黃、懷山藥、鹿角膠、炙甘草等;陰虛熱盛型選用三消湯,藥物成分:黃連、西洋參、茯苓、當歸、知母、天花粉、麥冬等。每日1劑,2個月為一療程。
1.3研究指標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有關糖尿病療效評定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4個級別: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痊愈:臨床體征、癥狀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幅度>90%,患者恢復正常生活;顯效:中醫(yī)臨床體征、癥狀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幅度>65%;有效:臨床體征、癥狀有好轉,癥候積分減少幅度>3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患者例數/總患者例數;觀察記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水平。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治療后,兩組患者病情均好轉,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76%,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分析表 (例,%)
2.2治療前后兩組血糖、血脂變化治療前,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TC、TG均無顯著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指標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血糖、血脂變化
注:與治療前相比,1)P<0.05,治療后,與觀察組相比,2)P<0.05
中醫(yī)治療糖尿病以辨證分型為主,從肝、腎、脾、痰多方面進行論治,參考相關中醫(yī)文獻可將糖尿病主要分為濕熱內蘊、氣陰兩虛、陰陽兩虛、氣虛熱盛、肝腎陰虛5類證型[5],筆者針對其中4類進行了觀察分析。
糖尿病發(fā)病有多種因素,通過臟腑辨證,糖尿病病理為因虛致實。若屬肝陰虛,應滋陰養(yǎng)肝,常用藥物為白芍、枸杞、甘草等;若屬脾氣虛則應益氣健脾,常用藥物為茯苓、西洋參、太子參等。通過審因診治,病理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較常見有濕熱、痰濕、血瘀[6,7]。臨床上氣虛者可選用山藥、五味子、人參、黃芪等藥物,陰虛患者可服用天花粉、玄參、麥冬、生地黃等藥物;血瘀可選用赤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等藥物治療;陽虛患者可用肉桂、附子、仙茅等藥物。通過以上論治思路,辨別病癥主次緩急,靈活處方、對癥下藥,可收到良好藥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TC、TG水平治療后顯著低于對照組,趨于正常范圍內,證明中醫(yī)辨證治療比常規(guī)藥物治療效果好。
綜上,中醫(yī)辨證治療消渴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進喜,王世東,李靖,等.糖尿病腎臟疾病中醫(yī)辨證與療效評價標準研究述評[J].世界中醫(yī)藥,2013,8(5):481-483.
[2]張春城.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20):182-183.
[3]楊衛(wèi)東.中醫(yī)辨證結合針灸治療糖尿病40例[J].陜西中醫(yī),2010,31(7):895-896.
[4]田寶平,胡濱.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性胃輕癱48例[J].遼寧中醫(yī)雜志,2004,31(9):725-726.
[5]徐慶懷,趙奇煌,謝慶鑫,等.周圍神經松解術配合中醫(yī)辨證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的臨床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12):1016-1019.
[6]章偉明,吳春紅,徐曉惠,等.糖尿病合并抑郁癥的中醫(yī)辨證要素及六經辨證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3(5):81-85.
[7]王文平,張玉璞,徐勝珍,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中醫(yī)辨證與血瘀證相關性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6(10):733-73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33
文章編號:1003-8914(2016)-04-0523-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對:蔡文201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