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英(江西省于都實驗小學)
借助活動經(jīng)驗建構概念模型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設計
張美英
(江西省于都實驗小學)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64~65頁。
【教學目標】
1.認識認識平行四邊形及其特征。
2.認識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課題
1.(課件出示兩條平行線)
師:前面我們學過了平行與垂直,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說一說下面兩條直線是互相(平行)。
師:如果在這兩條直線中再添加兩條直線,與它們相交,想象一下,可能會圍成什么封閉圖形?
生1:長方形;生2:正方形;生3:梯形;生4:平行四邊形。
師:三年級我們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平行四邊形。
2.讀了課題,你認為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什哪些知識?
3.師: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平行四邊形的世界,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奧秘。
【設計意圖】通過播放多媒體圖片及提問導入新課,激活學生已經(jīng)積累的及對四邊形的回憶,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索平行四邊形特征的愿望。
二、探究驗證,揭示本質
1.認識平行四邊形及特征
(1)猜想
師:(指著平行四邊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平行四邊形,認真思考,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可能有什么特征呢?
生1:對邊平行。
生2:對邊相等。
生3:對角相等。
師:一個偉人說過每個大膽猜測的背后都有可能是重大發(fā)現(xiàn)的開始,平行四邊形是否具有對邊平行、對邊相等,對角相等這樣的特征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去探究、去驗證。
(2)探究活動(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方法)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在前面學習了平行的知識,掌握了長方形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有了這些基礎及知識儲備,讓學生大膽猜測,猶如有魚得水,如虎添翼,給學生提供了無限想象的空間。
(3)匯報
組1:我們驗證的是1號平行四邊形,我們用尺子量對邊的長度,由此得出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我們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shù),由此發(fā)現(xiàn)對角相等。我們在上下兩條邊之間做了垂線段得出了對邊平行。
師: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人幫,團結就是力量,掌聲歡送他們小組。
師:其他測量1號圖形的也有這個特征嗎?向老師招招手。
師:1號平行四邊形有這樣的特征,其他幾號平行四邊形也有這樣的特征呢?
組2:我們這個小組驗證的是2號圖形,我們驗證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方法跟他們是一樣的。驗證平行是不一樣的。(師:哦,那就介紹不一樣的,我們拭目以待。)
生:我們驗證對邊平行的時候與他們不一樣,我們小組是延長兩條直線的方法,永不相交得出了對邊平行。
師:這個小組真是單刀直入,直奔主題演示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把掌聲送給他們。)
師:2號圖形與1號圖形雖然形狀不一樣,但驗證的結論是一樣的,3號平行四邊形也有這樣的特征嗎?
生:有。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敢于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點;既實現(xiàn)了探究過程的方法,也突出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項交流,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師:通過驗證,誰能用一句話來概括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生:平行四邊形具有對邊平行,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特征。
(課件出示平行四邊形的概念)
師:怎樣理解“兩組對邊”“四邊形”“分別平行”?
生:(上邊和下邊,左邊和右邊叫對邊,四邊形是四條邊。)
(課件演示對邊平行。)
(4)應用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判斷
(課件出示,1號,3號平行四邊形、2號五邊形,4號梯形、5號6號長方形和正方形。)
下面圖形,哪些是平行四邊形?(用手勢表示)
師:剛才我看到判斷5號、6號圖形時有的同學用對的手勢,有的同學用錯的手勢,長方形和正方形到底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呢?靜心想一想,同桌輕輕說一說。
生1:是平行四邊形,因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
生2:它們的對角相等。
生3:長方形和正方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所以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邊形。(老師手拿長方形和正方形圖片)說他們是平行四邊形,但他們與一般的平行四邊形又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1:長方形和正方形是正正的,平行四邊形是斜的。
生2:四個角是直角。
師:從這個意義上說,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知識的鋪墊,學生能利用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判斷一般平行四邊形和多邊形,但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學生還有猶豫,引發(fā)沖突,在辨析中突破難點,正確處理了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5)師: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平行四邊形呢?
生1:桌面。
生2:黑板的表面。
生3:窗戶的表面。
生4:數(shù)學書的表面。
【設計意圖】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蘊含了“猜想—驗證—發(fā)現(xiàn)—應用”這樣一個科學的探究方法。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間,引導學生先猜測特點,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驗證和交流,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和交流中最后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展示,在交流與傾聽把自己的方法與別人的想法進行了比較。
2.學習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特性
師:老師用板條做了一個平行四邊形框架,(示意)漂亮嗎?睜大眼睛,要變魔術了。(拉著對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變大。
生2:變小。
生3:無論怎樣變,都是平行四邊形。
生4:易變形。
師:是的,平行四邊形具有易變形的特性,那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平行四邊形的這種特性?生說。
(圖片欣賞)電動推拉門、衣架、放縮尺、保護網(wǎng)。
【設計意圖】承前啟后,展示老師的勞動成果,自然過渡,然后在拉的過程中直觀感受平行四邊形不穩(wěn)定性這一特點,列舉生活中應用平行四邊形易變形的例子,感受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世界觀教育,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閱讀課文,課堂小結
·編輯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