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麗娜
摘 要: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運用新式計算機技術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中職學生對于計算機學習的興趣,結合現行成熟可靠的計算機應用平臺,有針對性地安排計算機課程的學習模塊,注重提高中職學生的操作水平,這是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研究重點之一。本文以提高中職學生動手能力為出發(fā)點,把中職計算機教學與云計算相結合,以求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教學;云計算;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7C-0053-02
中職教育已成為我國科技強國與教育強國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屬于我國戰(zhàn)略規(guī)劃。然而,我們還必須看到,教育發(fā)展水平與經濟發(fā)展水平如出一轍,我國東西部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差異,中職教育發(fā)展不均衡現象十分突出。具體而言,我國稀缺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仍然聚集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而中西部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較為稀缺,中職教育資源更為稀少?;诖吮尘?,利用云計算等先進計算機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資源過于聚集在某個地方的弊端。通過云計算等科學技術,將寶貴的教育資源共享,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水平。
一、云計算發(fā)展背景與鮮明特征
(一)云計算的發(fā)展概況
早在2007年,云計算概念就發(fā)展起來。這一時期,由阿里巴巴和谷歌等跨國計算機科技巨頭提出。截至目前,不只有谷歌和亞馬遜建立了獨立的云計算,京東等國內互聯(lián)網公司也紛紛建立云計算體系。簡單而言,云計算就是一種繼分布式計算與并行計算之后的全新計算模式。通常,我們認為云計算就是將并行計算、網絡存儲、分布式計算、虛擬化、網絡存儲以及負載均衡等傳統(tǒng)計算機與網絡技術資源相結合。
眾所周知,我們將云計算大體上分為三種服務模式;第一種是基礎設施及服務,實際上是指用戶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從分布的計算機設施中獲取所需的服務;第二種是平臺及服務,這種模型是把研發(fā)平臺當成一項服務,可以給用戶提供諸如操作系統(tǒng),向用戶開放編程環(huán)境與數據庫等服務;第三種是軟件及服務,這種模型是通過Internet提供軟件使用,而用戶不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購買軟件,而是根據使用的次數向供應商支付費用。
(二)云計算的鮮明特征
第一,云計算規(guī)模超大,可靠性超強。
所謂的規(guī)模超大,我們能夠從谷歌、亞馬遜、微軟與雅虎等世界著名公司的“云”看出,以上跨國巨頭的云計算體系擁有上千萬臺服務器,這個規(guī)??梢越o每個用戶帶來前所未有的計算能力與效率。正是由于擁有上千萬臺服務器,就可以保障在提供服務時,不會出現掉鏈子的現象,總有備用的設備在等待,具有超強的可靠性。這還得益于云計算采用了數據多副本容錯技術,以及可互換同構的計算節(jié)點技術,保證云計算遠比本地計算機運行可靠。
第二,云計算有可擴展性與通用性的特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云計算為滿足快速增長的用戶總數與應用要求,其規(guī)模動態(tài)伸縮,可以無限擴容。因為云計算不是針對某個特定的應用,它可以同時滿足不同的應用同時運行,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第三,云計算有虛擬化與成本低的特征。
所謂的虛擬化是指,用戶在利用各種終端,或者任意地方獲取需要的應用服務時,用戶得到的服務資源來自云端,而云端并非是具有固定形態(tài)的實體,用戶也不清楚,也不需要了解其獲取的應用運行的具體方位,用戶只需要配備一個可以上網的終端設備就足夠了。所謂低成本是指,云計算采用了特殊的容錯措施,這就可以讓其依靠廉價的節(jié)點構成云,而云又采用自動化集中式管理,企業(yè)不必再為設備支付高昂的維護費用,云的通用性可以使用戶重復利用,從而降低成本。
第四,云計算有按需服務的特征。
通俗一點理解,我們可以將“云”當作一個巨大的資源池,用戶可以依照自身需求去購買所需的服務,像支付家庭用水、用電費用一樣計費。
二、云計算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中職院校在進入大數據時代后,迎來了計算機教學的春天,國家對云計算相當重視,順應了時代對于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要在傳授計算機技術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計算機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貫穿“實驗教學”,并將其作為教學改革的方向。
(一)云計算應用現狀
所謂實驗教學,是指任課教師在傳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將計算機專業(yè)理論知識融入計算機實務操作與運用中,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效果。然而,我國中職計算機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盡快予以化解。
第一,實驗教學尚不完善。
首先,我國中職計算機教學,對于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實驗教學,尚處于了解、熟悉階段。由于缺乏對于云計算平臺的全面了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職學生對于云計算的掌握,從而影響到中職計算機教學效果,不利于實驗教學,也不能緊跟社會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脫節(jié)的現象,也就不利于中職學生計算機水平的快速提高。其次,我國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促使企業(yè)將云計算等技術運用到企業(yè)管理規(guī)劃之中,無形中增加了對技術人員的需求。一方面,企業(yè)需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與熟練的實踐技能的中職學生,而另一方面,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yè)學生尚不能達到企業(yè)的要求,就難以就業(yè)。因此,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必須進行較大幅度改革,要將社會需求融入到教學工作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開展教學工作。
第二,教學手段尚不科學。
當前,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手段必須盡快革新,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中職計算機教學實踐操作的課程,大多數由任課教師布置任務,學生按照任課教師的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計算機上機操作。然而,進入大數據時代,社會對于計算機專業(yè)方面的人才不再要求完成固定模式的操作任務,而是需要計算機專業(yè)人才在工作中,將遇到的一切問題都通過其理論知識與實踐技巧予以解決,并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
(二)云計算應用的問題
傳統(tǒng)的中職計算機教學,有自身的優(yōu)點,比如體系簡單、結構明了。然而,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弊病,就是過分注重理論知識講授,而不重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而云計算的誕生,則恰恰解決了上述問題,為中職計算機教學帶來革命性的機遇,利用云計算的技術優(yōu)勢,實現信息與教學資源的共享,是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的發(fā)展方向。結合當下中職計算機教學,分析運用的方式與注意事項。
第一,系統(tǒng)問題。
首先,要考慮系統(tǒng)是不是分布式存貯。假若是,才能保障其穩(wěn)定性。其次,文件要多重備份。這樣就可以防止某個文件出現問題,也不至于影響系統(tǒng)的適用。再次,是否能支持校園網,如果可以支持校園網,就能進行大量數據的傳輸,不需要適用互聯(lián)網,從而提高系統(tǒng)的訪問速度。
第二,教師和學生的問題。
中職計算機教師對于云計算的熟悉程度,關系到任課教師能否完全熟練掌握系統(tǒng),掌握了才能利用云計算上課。中職學生在對系統(tǒng)學習中出現的接受問題,任課教師必須簡明扼要地予以解釋,并盡可能生動,這樣才能使中職學生有足夠的學習興趣來利用平臺學習。
誠然,我們往往會在工作中,強調或者宣傳團隊合作的精神,尤其是遇到較大的瓶頸與難題時,公司會發(fā)揮團隊的力量,群策群力將問題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以此提高公司運行效率,降低企業(yè)發(fā)展成本。這時候就需要發(fā)揮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的協(xié)作精神,而不是單打獨斗。這就要求中職計算機教學安排課程設計與實踐環(huán)節(jié)時,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團隊精神,要培養(yǎng)互動溝通協(xié)作的能力。
三、云計算時代,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改革對策
當下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改革重心,是要引導中職學生關注大數據與云計算等學科發(fā)展前沿,不斷掌握新技術新技能,要培養(yǎng)中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中職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在中職計算機教學改革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研究。
(一)依托云計算平臺,構建實踐平臺
目前,社會對于計算機專業(yè)人才,更為關注的是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中職院校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營造社會實踐的情境,可以依靠云計算平臺模擬實際工作。如此,可以便于任課教師與中職學生在課堂上隨時進行模擬操作與練習。比如,我們可以利用云計算平臺把應用軟件程序與相關文件放在服務器端,為網絡管理人員統(tǒng)一管理云計算與云存儲服務,任課教師與中職學生只要有密碼與賬號,就能夠隨時訪問服務器,獲取需要的任何數據,實現數據共享。
我們可以將大數據平臺引入中職學生社會實踐,按照中職學生的不同基礎與特點,構建屬于中職學生層次的虛擬教學實驗情境,幫助中職學生在云計算平臺上檢驗自身的應用能力與實踐水平,提升中職計算機教學水平。
(二)改良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技能
分析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我們可以發(fā)現,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大,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就必須對現有的教學模式予以改良,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那就必須圍繞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開展教學活動。因此,要大力借助云計算等先進技術與理念,任課教師要制定完善的教學方案,仔細斟酌教學目標,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有效的教學互動。可以在班中組建協(xié)作小組,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與團隊精神。同時,要指導學生善于利用云端服務器中存儲的教學資源,形成一個基于云環(huán)境的學習共同體。
與此同時,還必須提高任課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尤其是綜合技能。中職院校要注重培養(yǎng)師資,盡可能提供有利條件讓在職任課教師能夠出去進修培訓,擴大教師的知識面,提高任課教師的學歷層次,增強任課教師的實踐能力。還可以聘請有豐富經驗的社會人員擔任任課教師,輔助在職教師將教學任務圓滿完成。要為在校教師提供良好的發(fā)展平臺,注重培養(yǎng)任課教師的教學熱情。
參考文獻:
[1]黎加厚.走向教育技術“云”服務[J].遠程教育雜志,2014,(3).
[2]王文霞.論“云服務” 在教育低碳化中的合理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4,(6).
[3]高義棟.云計算支持的群體學習環(huán)境研究[J].信息技術教育,2015,(5).
[4]王化鋼.計算機新技術在中職網絡教學中的資源優(yōu)化[J].新課程研究,2013,(1).
[5]陳全.云計算及其關鍵技術[J].高性能計算發(fā)展與應用,2009,(1).
[6]高石玉.云計算模型在鐵路大規(guī)模數據處理中的應用[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5).
[7]葉丕珍.淺談中職計算機專業(yè)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