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榮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閱讀能力
思考 情境閱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7A-
0041-02
數(shù)學閱讀有著自己的特殊性。教材和練習題中的數(shù)學語言雖然簡單明了但比較抽象,特別是數(shù)量關系經(jīng)常是隱蔽在只言片語中。由于學生閱讀能力和數(shù)學基本能力之間發(fā)展不均衡,在解答判斷題、應用題時無從下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是因為學生對數(shù)學文本的分析、解讀能力的不足造成的,嚴重制約了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教師要以情孕讀,構建以“行”為中心的導讀提綱,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學力。
一、情境孕育閱讀
教師要像母親孕育孩子一樣,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陽光、雨露”和“各種營養(yǎng)”,讓學生在不同氛圍的情境中閱讀,這樣的閱讀自然是積極主動的、有意義并且是高效的。
(一)創(chuàng)設“沖突化”情境
案例: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數(shù)字與信息》導讀設計:
師:一年級新生報名以后,學校教導處要為每個同學編一個學籍號。如果請你來設計方案,你打算怎么設計?可以4人小組討論一下。
(學生想要解決問題的情緒高漲,他們各抒己見,有不少學生提出了用數(shù)字編號碼來解決問題,教師自然是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編碼的方案。
生1:支持1號方案,編碼最簡潔。
生2:我覺得2號方案不錯,如果校長、老師或同學要找一個學生很方便。
生3:3號編碼最科學,看到學號就知道一個學生在幾年級幾班。
……
師:我們不要著急下結論,生活中有著很多編碼,比如:你家住幾號樓幾單元,你家的汽車牌號……請大家把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拿出來,再4人小組交流,你就會有所發(fā)現(xiàn),然后再推薦你認為最佳的編碼方案。
由于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體驗不同,所以各自的觀點也就不同,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尊重學生,讓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面對矛盾沖突,教師沒有直接講解,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把新知生長起來,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讓學生自主構建最佳的編碼方案。
(二)營造“強對比”情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把相類似的習題放在一起,為學生營造“強對比”的情境,為學生提供閱讀、思辨的機會,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分數(shù)乘法中練習題的導讀設計:
1.一根彩帶長4米,扎花籃用去米后,還剩下多少米?
2.一根彩帶長4米,扎花籃用去后,還剩下多少米?
引導學生比較兩道題的異同,通過反復讀題,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回顧分數(shù)減法的知識點,對比分數(shù)乘法的意義,加強新舊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學生對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理解就隨之加深了。在閱讀中比較題目的異同,圈畫關鍵詞,在比較中閱讀,增強學生的辨析能力、理解能力。
(三)貫以“大問題”情境
“大問題”情境是一節(jié)課的總領,是既定的教學目標。要完成此項任務,學生需要從給定的信息中不斷地閱讀、提煉信息、思考來解答問題,發(fā)展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
案例:《比例尺》第一課時的導讀設計:
課前印發(fā):①中國鐵路示意圖。
②常州火車北站——北京火車南站的動車時刻信息表。
師:同學們,你們能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想辦法估算出這列動車到達北京的大概時間嗎?
生1:利用鐵路示意圖,測量圖上常州北到北京南的距離。
生2:不能量直線距離,要按照動車行駛??康恼军c線路來測量。
生3:要算出時間,必須要知道路程和速度,現(xiàn)在就差距離,可以先測量出圖上距離,再根據(jù)地圖上的比例尺算出實際距離就可以了。
……
師:了不起,老師要為你們點贊。大家注意到了嗎,如果用這樣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需要學習新的知識,猜一猜是什么?
生4:比例尺。
師:對!比例尺。你了解嗎?還想了解什么?
生5:地圖上見過。
生6:我爸爸是設計師,我在他的圖紙上見過,但是不理解什么意思。
生7:比例尺和哪些知識有關聯(lián)?
生8:除了地圖上,比例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不同的用途?
生9:比例尺是一把怎樣的“尺”?
……
師:相信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認識比例尺了,它究竟長什么樣子,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樣的數(shù)量關系,請大家打開書本,開始今天的研究。
以這樣的“大問題”情境作為本節(jié)課的總的學習目標,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應用比例尺的平臺。給了學生一個閱讀的腳手架,把學生心中朦朧的、碎片的比例尺知識激活,將學生引入最優(yōu)發(fā)展區(qū)。
二、構建以“行”為中心的導讀提綱,提升閱讀實效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不同時段會出現(xiàn)不同的學習任務,教師應提出相應的閱讀要求,采用高效的閱讀策略,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展開閱讀。構建以“行”為中心的導讀提綱,是提升閱讀實效的前提。以“行”為中心的導讀提綱是按照“以行導讀——以行檢讀——以讀促行”的線索分層,為學生列出閱讀學習的要求,并預設學生各個時期的學習心理或行為,以考查學習的實效。
案例:蘇教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認識平行線》第一課時導讀提綱:
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貫徹以情孕讀,構建導讀提綱,讓學生學會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定會使學生終身受益。當然學生的閱讀能力尚未形成時,以行為中心的閱讀提綱要以教師提供為主;隨著學生閱讀經(jīng)驗的積累和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自行設計導讀提綱,進而根據(jù)學習需要自行擬定導讀提綱,完成從學習模式到學習能力的轉變,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