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巧玲++劉紅文
摘 要: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不斷演進,培養(yǎng)全面化的人才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全面化的人才要求不僅具備很高的專業(yè)素質(zhì),更要求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因此,德育在當今時代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但是近年來,小學生德育工作的實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諸如不遵守規(guī)范紀律的品德問題。旨在通過對小學德育教學現(xiàn)狀的探究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找改進的方法與策略,以從小提高學生的品德素質(zhì),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
關(guān)鍵詞:德育;生活化;教學
隨著課改的不斷進行,人們對德育的生活化教學越來越重視。傳統(tǒng)的德育是以“填鴨式”的教學模式為主,老師更加注重語、數(shù)、英等考試學科的教育,忽略品德教育。有的學校偶爾也會開展一些德育活動,但大多只注重形式,因此,效果并不是太明顯?,F(xiàn)如今,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認識到“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點,該教學模式對于年紀尚小的小學生來說更容易接受,對于德育這種抽象的認知更是如此。
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學校德育、社區(qū)德育和社會德育,本文所述的是學校德育,德育的培養(yǎng)只有從小事開始做起,才能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yǎng),做有道德、有用的人。有一句是這樣的:無德的有才能的人比有德的文盲更加可怕,這也是對當前教育忽視德育的反思,可見德育的重要性。但是德育僅僅通過耳提面命對認知較淺的小學生來說大多左耳進右耳出,大量的實踐證明,小學生更加喜歡貼近生活的、有趣的教學素材,生活化教學應運而生。生活化教學是指通過引用貼近生活的例子、素材,組織實踐活動,讓小學生參與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由被動變?yōu)橹鲃?,理論?lián)系實際,從實踐中體驗真理。例如,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品格時,學生會覺得與自己無關(guān),可是當帶領(lǐng)學生去孤兒院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生可能會得到別人的贊揚,他們就會明白自己的價值。學習是與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生活是教學最好的素材,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模式更能讓學生明白真理存在的意義,更能明白提升自我素質(zhì)的價值所在。
一、提高小學教師德育教學生活化的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導作用”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改后被廣泛提倡的,傳統(tǒng)的德育是以教師作為主體通過“灌輸式”的教學形式進行的,該過程中忽略了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作為一個接受體沒有釋放自我與本真,可能小學生由于自身認識淺薄,對老師說的一些話沒有判斷能力,并不能真正地把老師所教的運用到生活中,使得德育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新課改后,德育要求教師不能單單采用原來的教學理念,要提高自己生活化教學的能力,將生活中的素材運用到教學中,在教學中引入生活中的一些情境,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品格素質(zhì)與道德思想。首先老師要提高自我品格素質(zhì)與專業(yè)能力,在小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老師的自我素質(zhì)與品格形象對學生品格的培養(yǎng)有很大的影響作用,老師就像父母一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陪伴孩子時間最長的人,其言談舉止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的行為與認知,因此,老師一定要注意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專業(yè)能力是教師魅力展現(xiàn)的形式,只有教師具有高超的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讓學生更加敬佩,讓學生對相應教師所講學科的知識產(chǎn)生興趣。
二、采用多樣化的德育教學形式
實際上,老師都明白德育的重要性,但是苦于道德知識本身具有抽象的特點,對于小學生來說一般比較難以理解,“生活化教學”提倡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講學,比如小游戲、實踐活動、模仿表演等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更加豐富多彩。例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一課時,可以先講解雷鋒同志樂于助人的事跡后,讓學生講述自己曾經(jīng)樂于助人的事跡,并給予肯定與表揚,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做時常幫助他人的好孩子。又如,在學習《揠苗助長》一課時,可以讓學生角色扮演,學生在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后,老師再來講解其中蘊含的道理,會比教師直接講解使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其中的道理。還有在學習《柳樹醒了》一課時,老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春游,去感受柳樹的飄逸與春天的美景。在學習《身邊的垃圾》時,老師可以通過放映環(huán)境被污染的一些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明白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由此可見,老師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有許多形式可以采用,不必采用單一的教學形式。
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在此情況下教師的教育責任越來越重,因此,老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德育的滲透,讓學生從小培養(yǎng)高貴的品質(zhì),提高抵制誘惑的能力,做對社會主義建設(shè)有用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趙玉輝.研究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時代人物:上,2015(11):266.
[2]胡蕎麗.淺析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文教資料,201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