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維林, 郝改艷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 外科, 陜西 榆林, 718000)
?
個體化健康教育改善直腸癌患者術后生存質(zhì)量的臨床研究
葉維林, 郝改艷
(陜西省榆林市第一醫(yī)院 外科, 陜西 榆林, 718000)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臨床上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對直腸癌患者術后生存質(zhì)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選取90例直腸癌手術恢復期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而觀察組采用本科室自訂的個體化健康教育,包括直腸癌手術知識的宣教、患者心理指導、術后飲食指導、術后造口的日常護理以及注意事項等等。在術前和術后6個月時采用自制的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估量表和健康調(diào)查簡表(SF-36),對2組患者進行生活質(zhì)量評估,對比分析2組患者對腸造口及其護理知識的掌握以及生活質(zhì)量得分。結果觀察組患者對腸造口及其護理知識的掌握以及生活質(zhì)量水平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直腸癌術后患者實施個體化健康教育,能讓患者更好融入社會,增加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水平,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個體化健康教育; 生活質(zhì)量; 直腸癌
近年來,中國直腸癌患者顯著增多,其中以中低位直腸癌較多見,治療直腸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外科手術治療,即永久性乙狀結腸造口術[1]。手術造成患者排便方式的改變,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以及心理造成很大影響,如果不能引導患者正確對待手術所帶來的影響,就會造成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下降。為了提高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使其更好融入社會正常生活,本研究分析個體化健康教育干預對直腸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直腸癌患術后恢復患者者,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明確診斷為直腸癌,于腹部做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有一定的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無嚴重心肺疾病、無重度高血壓等;同意參加本研究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2]。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8例,平均(56.7±8.3)歲;觀察組男26例,女19例,平均(52.7±8.3)歲。2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健康教育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觀察組采用本科室制定的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同時設立了有關腸造口的健康宣教團隊,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感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教育宣講,指導患者日常護理。
1.2.1知識宣教:手術前1天需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第2天手術準備的內(nèi)容和注意事項;盡量向患者及家屬講明手術的麻醉方式、手術流程;宣教術后可能產(chǎn)生的不適以及正確處理方法,講解術后正確的翻身方式,讓患者及家屬明白術后需盡早下床活動的方法和意義。
1.2.2心理指導:注重傾聽患者的訴說和多患者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對患者耐心講解實施手術的原因以及重要性,用專門制作的幻燈片或者紙質(zhì)的宣傳單讓患者對手術以及術后的護理有更深刻的了解,使患者毫無心理壓力的接受手術治療;請以前做過腸造口手術并已經(jīng)回歸社會的患者來進行座談會,減少患者關于日后回歸社會生活的緊張和焦慮,幫組患者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使患者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面對日后的生活。
1.2.3術后飲食指導:術后需禁食至腸蠕動恢復,從流質(zhì)飲食逐漸過渡到低渣、無刺激性、易消化的普通飲食,少食多餐,對于易引起腸脹氣或是便秘的食物,如豆類、飲料,以及芹菜、白菜這類高纖維食物由于易造成造口堵塞應適當限制,同時為避免大便干燥應多飲水,形成良好的進食規(guī)律。
1.2.4術后造口護理:術后2d護士進行造口護理時,需指導患者家屬認真觀看護理的全過程并進行適當講解,使得患者及其家屬對造口護理有整體印象;術后3~5d,讓患者家屬參與造口護理的部分操作,使其學會觀察造口以及周圍的皮膚狀況;術后6~8d,盡量鼓勵教會患者自己學會測量造口大小和清洗造口、更換造口袋的方法[3],1周后,患者以及家屬要參與到日常護理的過程中來,并對他們的操作方法進行指導,對錯誤的操作方法進行及時糾正,最終達到讓患者及家屬熟練掌握造口護理全部操作內(nèi)容的目的。同時本科室還制定關于造口知識及護理的健康宣傳手冊,在出院前,給每位患者發(fā)放,叮囑患者要加強日常學習。
1.2.5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在日常生活中應當避免摩擦造口,穿著衣物應當以寬松款式為主,消毒造口時候不能使用酒精,酒精刺激性較容易損傷造口周圍的皮膚,不可用粘連性太強的膠帶給造口袋進行固定;在沐浴時,可貼著造口袋也可將造口袋去除,每周應擴肛1~2次;日?;顒又袘苊鈩×疫\動,外出時隨身攜帶造口更換用具等等。
1.3研究方法
出院后對2組患者進行隨訪,每月2次,針對患者造口方面的問題進行解答以及幫助處理。6個月后采用自制的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評估量表對2組患者進行問卷調(diào)查,總分100分,>80分為優(yōu);60~<80分為良好;<60分表明患者對造口相關知識掌握性不合格。
在術前和術后6個月時分別采用SF-36量表對2組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進行調(diào)查問卷,SF-36量表評定標準包括社會功能(SF)、情感角色(RE)、心理健康(MH)、整體功能(PF)、軀體角色(RP)、軀體疼痛(EP)、生命力(VT)以及總健康(GH)8個維度。計得分算方法=[(實際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4]。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腸造口相關知識掌握情況
觀察組患者對腸造口及其護理知識的掌握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腸造口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自我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
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對比宣教前,各指標評分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術后6個月,觀察組在SF-36生活質(zhì)量評分的各個指標上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評分對比±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直腸癌術后患者因為排便方式的改變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患者在出行活動時多為不便,并且會受到周圍人異樣的眼光。對于患者來說,這是一個難以克服的心理障礙[5-6],在日常生活中使得患者產(chǎn)生負面情緒,一部分患者甚至影響到其情感功能和社會活動。直腸癌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當患者對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更多或者術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強,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更好護理造口,能夠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7-8]。因此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對直腸癌術后患者意義重大,促進患者掌握正確的自我護理方式是提高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有效方法。
目前臨床上常規(guī)的健康宣教模式較籠統(tǒng),不夠全面,常常是講得多,但患者所得到的知識卻很少,宣教效果不明顯。為了能更好的與患者取得更有效的溝通,研究[9]顯示應推廣個體化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10]報道,個體化健康宣教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術后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結果中,經(jīng)過個體化健康教育宣教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評分、前列腺癥狀評分以及復發(fā)率等方面均顯著優(yōu)于普通患者。
本文將直腸癌術后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個體化宣教組,從結果中可以看出,觀察組在腸造口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術后生活質(zhì)量評分上均優(yōu)于對照組。因為個體化的健康教育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模式,在宣教過程中,采用專業(yè)的幻燈片或者是針對性的健康宣傳手冊,督促患者及其家屬認真學習相關知識、熟練掌握操作要點;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正確引導患者,減輕患者焦慮,使患者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心態(tài);在患者出院后,要加強對出院患者的隨訪,及時糾正患者錯誤的護理方式,不斷向患者輸注腸造口的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對待自己腸造口這一外在形象,將腸造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以正常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社交活動中。
參考文獻
[1]黃曉斌, 李世昌, 李紅武, 等. 兩種腸造口術在治療老年梗阻性乙狀結腸癌和高位直腸癌中的應用[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4, 12(10): 1584-1586.
[2]王淑紅, 丁世娟, 王巖. 直腸癌術后患者造口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J]. 護理學雜志, 2013, 28(6): 20-22。
[3]應少聰, 周向東, 劉益瓊, 等, 康復訓練結合健康教育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 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14, 36(5): 156-157.
[4]曾明秀. 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因素及護理進展[J]. 上海護理, 2010, 10(1): 121-122.
[5]陸宗燕, 劉春芳, 宋麗萍, 等. 直腸癌Miles手術后患者生活質(zhì)量調(diào)查與自我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9): 56-59.
[6]Liang J, Wang H, Xiao H. Relationship and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PARC and VEGF protein expression in colon cancer[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0, 16(29): 107-109.
[7]張靜燕, 張亞琪, 高科. 造口門診結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干預效果[J]. 當代護士: ??瓢? 2011, 9(3): 134-135.
[8]Jeroen, Van Schependom, Marie B, D'hooghe, Mélani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cognitive and physical disability components to quality of life in MSr[J]. 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2014, 336(1-2): 116-21.
[9]劉運平. 老年結直腸癌患者圍術期的外科治療[J].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2, 17(17): 83-84.
[10]Iu A, Shelygin M V, Alekseev E G.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intrapelvic chemotherapy with hyperthermia on the incidence of rectal cancer recurrences [J]. Voprosy onkologii, 2014, 60(1): 64-70.
收稿日期:2016-03-15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14-095-03
DOI:10.7619/jcmp.201614030
Effect of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fter operation
YE Weilin, HAO Gaiyan
(SurgeryDepartment,YulinFirstHospital,Yulin,Shaanxi, 71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after operation. MethodsA total of 90 rectal cancer surgery patients in recovery st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pplied 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including health education for rectal cancer operation, psychological guidance, postoperative dietary guidance, postoperative stoma care and precautions and so on.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6 months of colostomy was assessed by self-care ability assessment scale and 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SF-36), mastery of colostomy, nursing knowledge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Mastery of colostomy and nursing knowledg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ndividualized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rectal cancer can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WORDS:individual health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rectal 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