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建光
學學“太行新愚公”如何做學生
殷建光
“我至今都不敢相信我的學生李保國已經去世,他只比我小一歲多,在經濟林栽培方面,我認為他是全國做得非常好的,他的逝世是我國經濟林的重大損失!”中南林科大教授、李保國的博士生導師譚曉風談起自己的得意門生嘆惋不已。(新華社)
任何學習都有獨特的方法,都有一定的秘訣。李保國是一位成功的學生,所以更有資格做一名老師。我們學會了他如何做學生的方法,就能更好地學習他的精神,學習他的人格,成為傳承其精神的人,成為被他感召的人。
2001年,在河北農業(yè)大學任教20年已43歲的李保國,以專業(yè)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中南林科大森林培育學科經濟林方向的博士生。超過不惑之年,依然有這樣的學習追求,這本身就讓人佩服。生命不止、學習不休,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如果總認為自己年齡大了就不學習了,那么,永遠不會進步,永遠不能做出驕人的成績。
不少成年人學習時純粹是應付了事甚至只是為了混學位,李保國教授卻踏踏實實。雖身兼河北農業(yè)大學教授工作,但他從未缺過一節(jié)課。每次放假,他都留下來做實驗,而且做很多博士生都不愿動手去做的耗時費力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在求學的路上,他是最勤奮專注的學生,他的導師譚曉風評價他“最勤奮專注”,這是老師對學生的最好評價,也是學生求學成功的法寶。李保國之所以能夠取得突出成就,創(chuàng)造出精彩的成績,是“勤奮專注”的結果。
李保國對學習十分執(zhí)著,他的博士班同學、中南林科大林學院副院長李建安說,他十分執(zhí)著、細致。對于自己認準的事情,他一定會堅持到底、據(jù)理力爭。一次在火車上,他和李建安因為一個專業(yè)方面的分歧,一路從長沙探討到了北京。這是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但是,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折射出李保國寶貴的品質,正是因為執(zhí)著的學習探索,才有了后來的執(zhí)著追求,并最終把荒山野嶺變成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太行新愚公”做學生的秘訣對我們很有啟迪意義。今天,我們學習李保國精神,應該學習他這種努力、執(zhí)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