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儀 何 文(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山醫(yī)附屬醫(yī)院)藥學部 佛山 528000)
研究兩種用藥方案治療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不同臨床效果
李穎儀何文(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中山醫(yī)附屬醫(yī)院)藥學部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試析采用兩種不同用藥方案治療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治療的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64例,分為兩組,A組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尼替丁治療,B組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分析兩組療效。結果:B組RSI、RFS評分下降程度優(yōu)于A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臨床總有效率90.63%,高于A組的78.13%,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推廣。
關鍵詞:兩種用藥方案 治療 食管反流性咽喉炎
食管反流性咽喉炎主要是指胃酸分泌物通過食道反流到咽喉部,最終侵蝕咽部及氣管[1]。當前,臨床上對于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療多采用聯(lián)合用藥,本文主要分析兩種不同用藥方案治療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臨床價值,并作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接收并治療的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64例,分為兩組,32例A組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尼替丁治療,該組男性17例,女性15例;最小年齡26歲,最大年齡59歲,平均年齡(41±2.51)歲;病程6~17個月,平均病程(10±1.25)個月。32例B組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該組男性18例,女性14例;最小年齡27歲,最大年齡58歲,平均年齡(40±3.65)歲;病程為7~16個月,平均病程(11±2.54)個月。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明顯,可作對比分析。
1.2納入標準:本次所選研究對象均符合診斷標準,研究均經(jīng)患者及其家屬的簽字同意;研究均無合并糜爛性食管炎及胃十二指腸糜爛者,無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及惡性腫瘤者。
1.3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規(guī)對癥治療,在此基礎上,A組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尼替丁治療,餐前口服莫沙必利(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317),一次5mg,一日三次;餐前口服雷尼替丁(佛山阿特維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231),一次150mg,一日兩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B組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莫沙必利的劑量同A組,同時餐前口服雷貝拉唑(四川迪康科技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715),一次10mg,一日兩次,連續(xù)治療2個月。
1.4效果評定:采用反流癥狀指數(shù)評分表(RSI)、反流體征評估量表(RFS)對治療前后兩組反流癥狀進行評定,其中,評分越低,表示患者反流癥狀越輕;并對兩組療效進行評定,患者經(jīng)治療咽喉部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喉鏡檢查結果顯示咽喉部組織水腫、充血等情況消失為顯效;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好轉(zhuǎn),喉鏡檢查結果顯示咽喉部組織水腫、充血明顯緩解為有效;無變化或惡化為無效;總有效為顯效與有效之和[2]。
1.5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組間率用(%)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時,P<0.05。
2.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RSI、RFS評分:兩組治療前RSI、RF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RSI、RFS評分均呈下降趨勢,B組下降程度優(yōu)于A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RSI、RFS評分(±s)
表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RSI、RFS評分(±s)
組別 例數(shù)(n) RSI RFS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A組 32 15.64±1.23 8.54±1.34 9.43±1.23 6.75±1.35 B組 32 15.61±1.53 4.22±1.21 9.41±1.26 3.43±0.94
2.2對比兩組臨床效果:A組經(jīng)治療,顯效17例(53.13%)、有效12例(37.50%)、無效3例(9.37%),臨床總有效率為90.63%;B組經(jīng)治療,顯效14例(43.75%)、有效11例(34.38%)、無效7例(21.87%),臨床總有效率為78.13%;B組臨床總有效率優(yōu)于A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胃食管反流病最為常見,引發(fā)該病的因素較多,如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以及環(huán)境、心理等因素;調(diào)查顯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有部分患者咽喉、胸骨上窩處會出現(xiàn)異物感、燒灼感,臨床將其稱為食管反流性咽喉炎[3]。當前,臨床上對于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治療多采用抑酸劑與促胃動力藥聯(lián)合治療。莫沙必利是一種新興的促胃腸動力藥,該藥能夠有選擇性地與5-羥色胺4受體有機結合,進而釋放乙酰膽堿,提升胃腸道張力,加速胃腸蠕動。但由于莫沙必利無法抑制胃酸分泌,在莫沙必利治療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基礎上,還應選擇一種切實可行的抑酸藥物抑制胃酸的分泌。雷尼替丁是H2受體拮抗劑,能夠抑制組胺引發(fā)的胃酸分泌;但對于其他通路導致的胃酸異常分泌,治療效果不太理想。雷貝拉唑是一種質(zhì)子泵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H+/K+-ATP酶活性,降低胃黏膜細胞內(nèi)環(huán)磷酸腺苷含量,降低胃酸分泌量。本次研究中,采用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的B組,治療后RSI、RFS評分下降程度及臨床總有效率等均優(yōu)于A組,P<0.05,與任玉蓮[4]等研究結果相符;表明,莫沙必利與雷貝拉唑聯(lián)合,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進一步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給予食管反流性咽喉炎莫沙必利聯(lián)合雷貝拉唑治療的療效確切,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卡凡,鐘艷萍,蔡小劍,等.奧美拉唑治療反流性咽喉炎的效果[J].廣東醫(yī)學,2014,35(24):3893-3895.
[2]韓軍,杜雅平.奧美拉唑治療92例反流性咽喉炎的臨床效果觀察[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6,27(2):239-240.
[3]徐開睿,黃慶琳,陶靜,等.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臨床治療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4):907-909.
[4]任玉蓮.泮托拉唑聯(lián)合鋁碳酸鎂治療反流性咽喉炎30例臨床療效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28(4):293-296.
中圖分類號:R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351(2016)07-00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