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競
摘 要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我國中央政府共進行了六次政府機構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基層政府作為國家最直接的行政機關,在行政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必須對其展開機構改革。本文重點研究了在大部制背景下的基層政府機構改革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大部制改革;基層政府;機構改革
引言:
我國中央政府的六次改革主要圍繞縮小政府規(guī)模、縮減政府人員來展開,2008年進行的第六次政府機構改革合并了許多職能相近或是相同的部門,建立起了大的綜合性部門,因此又被稱作“大部制改革”,這一改革獲得了較好的成果,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此為重點展開了基層政府機構改革存在問題的研究。
一、大部制背景下的基層政府機構改革存在的問題
1.上下級業(yè)務對接問題突出
我國在上下級政府機構設置上采取的是職責同構方式,這種設置在基層政府機構改革中存在一定不足,當?shù)胤秸畬ψ陨砺毮懿块T進行精簡時會導致上級政府無法對其進行對口管理,因此往往會對地方政府進行施壓,要求其從新建的綜合性大部門中分立或增加對口單位,從而方便上下級管理工作,但這將使基層政府機構的改革工作大打折扣[1]。
2.政府部門內部改革存在較大阻力
基層政府實施大部制改革時必將涉及到權利的重新分配與組合,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原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在改革過程中面臨著較大阻力,尤其是當新建制度無法給出明確的預期時這種阻力將會進一步增大。想要真正實施基層政府機構上的改革,就必須要著力解決好部門利益化問題。
3.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缺少協(xié)調統(tǒng)一
基層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存在嚴重的利益交叉現(xiàn)象,同一項管理事物往往會涉及到多個管理部門,因此就會出現(xiàn)管理上的混亂,而在職能部門的精簡與重組過程中,就要求重新組合的部門必須能夠做到協(xié)同合作,但現(xiàn)階段的問題是各部門之間仍然缺少協(xié)調統(tǒng)一,無法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4.政府各職能部門存在權責不清
政府部門在行使自身權力的同時還承擔著相應的責任,雖然政府相關文件已經對各部門的權力與責任進行了明確,但地方政府在行政過程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鶎诱髀毮懿块T之間權責不清問題較為突出,且存在權力與責任不對等現(xiàn)象,同時還存在同一部門內統(tǒng)一職權被多人行使的問題,這些現(xiàn)象已經嚴重影響到了行政工作的展開[2]。
5.機構改革過程中人員分流問題嚴重
在基層政府機構改革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人員分流問題,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機構精簡而人員卻沒有進行相應的精簡,許多在部門合并時“裁”下的工作人員被安排到了其他事業(yè)單位中;二是被“裁”下的工作人員不能得到合理安排從而引發(fā)了許多社會問題。
二、基層政府機構改革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1.加強上下級改革的配套性
大部制改革應該是一個上下聯(lián)動的工程,必須達到上下級政府的密切配合,才能實現(xiàn)改革過程中的有機銜接,從而有效避免機構改革后出現(xiàn)的上下級政府業(yè)務無法對接的問題。改革必須由上級政府進行引導,進行統(tǒng)一部署、行動,同時必須考慮到上下級政府業(yè)務的特殊性,應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權,從而促進政府改革工作的有效性。上級政府與下級政府進行業(yè)務對接時必須重視地方政府的地域特色,根據其地域性特征進行職能部門的改革,除去必須進行垂直管理的職能部門,其他部門的改革工作需要根據其地方特殊性進行合理改革,并在整個基層政府機構的改革過程中,上級政府必須給予合理的指導,從而使地方政府的機構改革具有更高的執(zhí)行效率。同時,由于我國政府的行政機關結構屬于多層級結構,因此在下級政府機構結構進行改革時,上級政府也必須進行相應的聯(lián)動改革,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上下級政府機構改革的銜接工作。
2.制定并嚴格執(zhí)行完善的改革制度
從我國歷次政府機構改革來看,其涉及到的利益爭奪將給機構改革工作帶來極大阻力,因此必須制定完善的改革制度,為改革措施的實施提供制度保證,政府必須做好機構改革的立法工作,同時還應該以立法的形式對改革工作的開展進行規(guī)范與督促,從而提高機構改革的有效性。在進行改革立法工作時,必須充分廣泛征集人民群眾意見,從而使立法更具科學性與民主性,而當改革立法工作確定后必須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執(zhí)行,不能出現(xiàn)機構改革流于形式的線性。在建立了完善的改革制度后,必須加強改革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監(jiān)督力度,一方面必須加強改革制度執(zhí)行工作的監(jiān)督力度,規(guī)范基層政府的改革工作;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對權利的按進度,避免在基層機構改革中出現(xiàn)權利濫用現(xiàn)象,防止利益集團與個人為了爭奪自身利益而出現(xiàn)的違法行為,征服可以通過成立專門的改革監(jiān)督小組來執(zhí)行對政府機構改革的監(jiān)督工作,從而提升改革制度執(zhí)行的公正、公平、合法。
3.加強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協(xié)同合作
加強政府各職能部門的協(xié)同合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有效解決大部制改革中面臨的權利重新劃分問題,對各部門權力進行合理劃分、重組,并明確其各自職能,從而為部門執(zhí)行自身權力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建立科學合理、操作性強的部門協(xié)調制度,在對基層政府結構改革的權力進行了合理劃分后,政府還應該重視做好各職能部門的統(tǒng)一協(xié)調工作,通過建立部門協(xié)調制度能夠有效促進各部門之間的有機統(tǒng)一,從而有效提高基層政府各服務工作的有序性;三是建立完善的各職能部門領導的行政問責制度,在成立新的職能部門后,必須盡快展開部門負責人的額行政問責制,對政府各項服務工作的職責進行明確劃分,從而避免了因大部制改革而出現(xiàn)的責任不明現(xiàn)象,使改革后的基層政府能夠更加高效的投入到社會服務的工作中[3]。
4.加快解決各職能部門的三權分立
政府機構改革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高效、廉潔的服務型政府,這就要求在改革過程中必須對決策、執(zhí)行以及監(jiān)督權進行三權分立。首先,必須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建設,以法律的形式對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決策與執(zhí)行權進行合理劃分,經歷過大部制改革后的基層政府,對原有部門進行了裁簡、合并,新成立的大部門相比于原來的獨立部門擁有更大的權力,原來需要幾個部門進行共同處理的事務在改革后成為了一個大部門中幾個科室的所屬范圍,因此為了避免科室之間職能的混淆,必須通過法律制度的建設對其進行明確;其次,必須加強對政府機構的監(jiān)督工作,從內部監(jiān)督與外部監(jiān)督兩個方面督導職能部門的各項工作,內部監(jiān)督部門主要包括監(jiān)察部門、審計部門以及上級政府等,外部監(jiān)督部門則是指獨立于政府之外的機構,包括人大、人民政協(xié)以及社會輿論監(jiān)督等;同時,還應該加強基層政府決策權、執(zhí)行權以及監(jiān)督權之間的制約與協(xié)調,建立完善的權力制約與協(xié)調機制。
5.建立科學、合理的改革人員分流政策
解決基層機構改革中存在的人員分流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促進部門利益的均衡化,保證人員的合理配置,從而防止因利益爭奪而給改革工作帶來負面影響,當機構改革牽動了原有部門人員的利益時,在改革后這類人員也一定會為了利益的爭奪而想盡辦法重新回到原有部門,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基層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內部阻力,因此必須促進部門利益的均衡化發(fā)展;二是對分流人員進行審核,并根據其自身能力安排合適的崗位,確保擬流人員都有新的崗位安排,基層政府機構改革的目的在于更好的提高其社會服務性,因此必將放棄部分事務的管理權,這就使得許多部門人員處于富余狀態(tài),因此應該通過考核方式來進行人員分流,但不能突破部門的人員編制,對于領導干部、普通職員采取科學的配置方式;三是應該加大基層政府的公務員聘任制,對公務人員實施更加靈活的管理工作,當工作人員的聘任合同到期后,政府可以根據工作需要以及考核結果來選擇繼續(xù)聘任或是直接解除合同,通過在基層政府實施聘任制能夠有效避免在大部制改革中出現(xiàn)的人員分流問題。
三、結論
本文主要分析了大部制背景下基層政府機構改革存在的問題,包括上下級業(yè)務對接問題突出、政府部門內部改革存在較大阻力、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缺少協(xié)調統(tǒng)一、政府各職能部門存在權責不清以及機構改革過程中人員分流問題嚴重,并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參考文獻:
[1]廖清泉.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層政府機構改革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4.
[2]龔津儀.大部制改革背景下中央政府職能轉變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4.
[3]李振時.大部制背景下地方政府機構改革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