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興維,肖澤文,郭 炬,張億達,曹潤福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西南昌 330006)
?
·短篇與個案·
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報告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江西南昌330006)
關鍵詞:間葉腫瘤;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診治
1病例報告
病例1,男性,44歲,右側腰部疼痛5 d于2014年3月21日入院。查體未見異常。B超顯示右腎低回聲團塊。CT檢查右腎上極見明顯強化腫塊影,突向腎輪廓外,邊界尚清,約3.1 cm×3.7 cm,由右腎動脈內分支及副腎動脈供血(圖1A、1B)。血尿常規(guī)、血生化、腫瘤標志物正常。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鏡右腎部分切除術。術后病理:腫瘤包膜完整,切面灰白,質韌;鏡下:腫瘤細胞呈彌漫片狀分布,部分呈束狀排列,可見厚壁血管、脂肪組織穿插其中,部分組織變性、壞死(圖1C),腫瘤細胞胞質豐富,核大小不一,卵圓形、淡染,核仁可見,核分裂象約2個/10 HP;免疫組化:CK(-)、Vim(+)、HMB45(部分+)、SMA(+)、ACTIN(+)、S100(-)、Des(-)、CD68(部分+)、CD10(-)、RCC(-)、Ki67約1%(+)。病理診斷為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術后隨訪1年腫瘤未見復發(fā)轉移。
圖1病例1 CT及病理鏡下圖
A:雙腎CT平掃;B:CT增強掃描;C:病理 (HE,×40)。
病例2,女性,54歲,體檢發(fā)現(xiàn)左腎腫物1 d于2014年9月2日入院。查體未見異常。血尿常規(guī)、血生化、腫瘤標志物無異常。CT檢查左腎內見分葉狀稍高密度腫塊影,邊界尚清,增強掃描見明顯不均勻強化,其內見無強化壞死囊變區(qū),病灶大小約4.9 cm×5.7 cm(圖2A、2B)。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鏡左腎癌根治術。術后病理腫塊切面灰褐灰黃質軟;鏡下:腫瘤細胞胞質豐富,紅染,顆粒狀或透明狀,呈上皮樣,細胞大小不一,可見多核、巨核及奇異核,呈片狀分布,部分區(qū)圍繞厚壁血管生長,伴有出血及片狀壞死物(圖2C);免疫組化示: HMB45(3+)、Melan-A(2+)、Vim(+)、CK (-)、CD68(+)、EMA(-)、Ki-67(3%+)、Lysozyme(-)、RCC(-)、S100(-)。病理診斷為腎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術后隨訪半年腫瘤未見復發(fā)轉移。
圖2病例2 CT及病理鏡下圖
A:雙腎CT平掃;B:CT增強掃描;C:病理 (HE,×40)。
2討論
上皮樣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 EAML)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罕見亞型。2004年WHO泌尿系統(tǒng)和男性生殖器官腫瘤分類中將EAML單獨分類[1],定義為一種具有惡性潛能的間葉腫瘤,腫瘤內以增生的上皮樣細胞為主,特別是當腫瘤顯示不典型的特征時很容易與有些腫瘤混淆。EAML主要發(fā)生在腎臟,肝、胰、盆腔、骨也見病例報告。盡管EAML的增長模式可能類似于AML,但EAML也可能會顯示腫瘤組織出血、壞死和變性等侵入性增長模式,有時會出現(xiàn)淋巴轉移;然而,真正的囊性病變、周圍血管和腎竇入侵很少看到。細胞形態(tài)學的上皮樣與異型性可能使診斷困難,易誤診為轉移性黑色素瘤或腎細胞癌,免疫組織化學有助于鑒別診斷。EAML可同時表達黑色素細胞標記物HMB45、Melan-A以及平滑肌細胞標記物SMA,而CK、Vimentin、CD34可不表達[2]。本報告的2例均為乏脂肪EAML,影像學上不易與腎細胞癌鑒別,主要靠病理明確診斷。
EAML是一種罕見的、生物學行為不可預測的腫瘤。在一般腫瘤中作為診斷惡性的標準,如腫瘤細胞明顯的多形性及不典型性、核分裂象、出血和壞死、腫瘤侵入血管、淋巴結內(約1/3病例)出現(xiàn)腫瘤成分、局部復發(fā),在EAML中卻被認為是診斷潛在惡性行為的指標[3],大多數(shù)呈良性經過,少數(shù)可發(fā)生轉移導致死亡。對于復發(fā)或者轉移病灶由于惡性程度不同,部分轉移灶經手術切除不影響預后,但當其有遠隔器官(主要為肺、肝)轉移時,預后較差。EAML病灶較小時,一般無特殊臨床癥狀,僅需要對癥治療和臨床定期觀察。腫塊較大時,尤其是伴漸進性加重的癥狀和(或)局部浸潤、轉移時,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熒袩o肯定結論。
參考文獻:
[1] EBLE JN, SAUTER G, EPSTEIN JI, et a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urinary system and male genital organs[J]. IARC Press, 2005,65(1):214-215.
[2] VARMA S, GUPTA S, TALWAR J, et al. Renal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a malignant disease[J]. J Nephrol, 2011,24(1):18-22.
[3] LEBE B, KOYUNCUOGLU M, TUNA B, et al.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a case report[J]. Tumori, 2001,87(3):196-199.
(編輯何宏靈)
收稿日期:2015-07-20修回日期:2015-11-02
通訊作者:曹潤福,主任醫(yī)師. E-mail:cao-r-f@163.com
作者簡介:余興維(1988-),男(漢族),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泌尿系腫瘤. E-mail:xingweiyu@126.com
中圖分類號:R737.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6.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