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新形勢下,我國發(fā)展在社會、文化、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發(fā)展速度過快,導致其城市與農村,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qū),貧富差距過大。目前,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的發(fā)展成為我國現在的重要問題,各個政府部門和學術界也是重點關注這個問題。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民主;政治
1 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概況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分布于邊疆偏遠的農村地區(qū)。受到歷史和自然因素的影響,社會經濟發(fā)展比較落后,與非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各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農村基層民主選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基層社會組織結構逐步得到完善,使其具備民主政治建設客觀條件,有利于推進基層社會組織優(yōu)化轉型,促進基層民主政治發(fā)展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還存在一些弊端,主要是少數民族地區(qū)基層社會的獨有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得到應有的重視。
2 少數民族地區(qū)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的問題分析
1、農村民主政治體制有待改進
新民村《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于具體權利、義務和權利保護方面沒有明確規(guī)定。在新民村,大多村民外出務工,村里多為小孩和老人,特別是小孩,長期得不到父愛和母愛,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甚至人生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這些社會現實問題,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建立健全農村民主政治體制,以法律規(guī)范村民行為,使每個村民的權利從法律上得到保護,真正做到維護農民群眾的利益。
2、村民們現有的文化程度低,其政治覺悟不高
毛澤東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庇纱丝梢?,人們的所擁有的文化程度,對其參與民主政治生活的參與度是有著不容忽視影響。村民對于民主政治參與的程度跟他們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存在正比例關系,他們的政治能力會因其接受的教育程度及其職業(yè)地位的提升出現增長的局面。比如新民村的群眾擁有的文化水平不高,村民們并不知道自己擁有哪些民主權利及其義務,他們的民主政治意識非常的淡薄。這就導致村民們對我國的基層民主政治的認識不全面,民主政治參與的程度自然也就不會高了。甚至由于他們對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不夠了解,并且民主政治建設宣傳不力,村民民主政治建設意識不強,造成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緩慢。
3、村委干部的政治素質還有待加強
村委干部的政治素質在民主政治建設中,起重要的作用,其整體能力影響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落實程度和完善程度。新民村的村干部中,文化程度低,因文化水平問題,影響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進程。因此,新民村村委會干部的政治素質有待加強和提升。村干部們對于上級下發(fā)的文件理解不夠深刻,導致其執(zhí)行起來總是困難重重。
3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對策
1、建立健全農村民主政治體制
消除民族地區(qū)農村腐敗,培養(yǎng)良好政治風氣,加強民眾的政治參與,加強監(jiān)督和制約。制度具有根本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的特點,制度的完善與否對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必須從程序上、制度上、法律上,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人民群眾民主權力的行使。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構建社會諧社和發(fā)展的基礎,健全、完善的法律政治體制是人民群眾民主權利的基本保障,它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到民主政治建設當中。因此,第一,要不斷地修改和完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甚至讓廣大村民了解,并應用到實踐當中來,讓人民群眾在民主政治建設中,形成一個輕松的參政氛圍。第二,完善救濟制度。當農民群眾的民主權利遭到侵犯時,要依據相關的法律制度追究責任人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維護人民群眾的基本利益。第三,加強法律知識的宣傳,以便于農民群眾更好的了解法律法規(guī)知識,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地參與到民主政治建設。
2、發(fā)揮人民群眾參與民主政治建設的積極性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主體是農民群眾。因而黨和政府要重視農民素質的基礎教育和政治教育。所以,一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提高農民文化水平;二是要采取有效措施,符合新形勢下農村素質培訓教育的實際。三是要提高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只有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提高精神上的生活水平。從而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基本的整治素質,增強民主政治意識,使人民群眾積極投入到民主政治建設中來。
3、提高農村基層干部整體素質
加強基層民主政治組建設,關鍵是農村基層干部的良好素質。特別是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首先,加強農村干部教育培訓,強化組織能力的培訓,同時,加強法律法規(guī)教育,促進干部綜合素質的提高,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提高干部的整體政治素質。特別是政治敏感度,使其更好的投入到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當中去。其次,提高大學生“村官”的實踐能力和基本工作經驗。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鼓勵大學生深入農村,主動擔任村級干部,培養(yǎng)基層工作能力和經驗,參與基層民主政治活動,為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作出貢獻。加強村級干部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基層干部整體素質,不僅可以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水平的發(fā)展,還可以更好地促進和改善政府與村民之間溝通障礙,消除相互之間的矛盾。
新形勢下,在少數民族地區(qū),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民族地區(qū)社會發(fā)展、穩(wěn)定社會環(huán)境的必然要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中央的英明領導下,國家惠農政策的不斷實施和深入,人民群眾真正當家作主,創(chuàng)新開展民主政治工作,強化基層民主政治制度建設,完善農村基層民主選舉制度,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提高農村基層干部政治素質培養(yǎng),以農民文化素質為重點和突破口,推動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建設,早日實現少數民族地區(qū)與全國人民同步進入小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吳利才.李丙山.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第二期.
[2]張建超.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基層治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2年。
[3]侯文文.淺談社會主義新農村下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4]辛文.科技是發(fā)展生產力的決定性因素[J].經濟學家,2012(06).
[5]桂艷春.當前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9.
作者簡介
申權(1992-),男,苗族,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