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姍
摘 要:《醉舟》是法國象征主義詩人蘭波的代表作?!巴`”詩人以其顛覆性的思維借助“醉舟”來尋找新的世界。本詩獨特的敘事結構,蘭波特有的詞匯修辭以及充滿幻象的神秘主題展現(xiàn)了世人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的神秘世界,堪稱靈感詩的先鋒佳作。
關鍵詞:蘭波; 《醉舟》; 通靈者; 詩論;藝術手法
法國詩人阿爾蒂爾·蘭波(Arthur Rimbaud)被視作象征派的一座豐碑,在他短暫的37年生涯中,僅有六七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旅程,其詩論及詩歌創(chuàng)作都引發(fā)了詩壇的震動,且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詩學思想為其后的幾乎所有詩歌流派奠定了理論基礎”。[1]蘭波的詩作《醉舟》以其獨特的敘事手法、迷醉的意境、鮮明的語言特色成為象征主義詩歌的代表作?!蹲碇邸反笾聦懹?871年夏,當時作者只有十七歲。之前的1871年春季,堪稱蘭波最瘋狂的時節(jié),他宣稱自己要成為通靈者:“我認為詩人應該是一個通靈者,使自己成為一個通靈人。”[2]236雨果在《靜觀集》中指出:“詩人只有付出努力才會成為通靈人。”[3]而蘭波則明確地表示:“必須通過長期地、廣泛地、理智地打亂一切感官感受的方式,經(jīng)過各種形式的情愛、痛苦和瘋狂,詩人才能夠成為通靈人?!盵2]243《醉舟》一詩便是這種寫法的嘗試。此詩可以視作靈感詩的先鋒作品。本文擬以《醉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詩歌結構、寫作手法、語言特色、寫作主題等各方面的分析,以達到對本詩及蘭波詩論更全面、具體的認識。
一、“醉舟”的歷程體現(xiàn)詩歌的層次結構
《醉舟》全詩共有25節(jié),100行。整體上是一只舟在敘述它的冒險奇遇。詩中講述了舟不同階段的活動。前五節(jié)講述的是舟啟程以及它所遇到的第一次波折。在第五節(jié),發(fā)生了決定舟的命運方向的事件:丟失了錨和舵,舟也因此開啟了其自由漂流的旅程。
第二個活動,包括十二節(jié),獲得自由的舟開啟了一段全新的海上漂流路線,這條路線是詩意的。它在漂流的過程感受到了天與海朦朧相容、渾然一體、巨大無比的感覺。這次航行也帶上了象征的色彩:這是對一個重塑的、前人未知的、新的世界的探索,而探索是靠著幻象與幻覺達成。對于詩人來說,這次航行同時也是一種新的詩文寫作的展開:“至此我浸入了詩的海面”。[4]128
第三次活動是這次探索的總結。詩人用五節(jié)詩回憶了奇妙旅程中的美景以及那些令人激動的發(fā)現(xiàn)。而過于大膽的冒險總不能持續(xù)太久,而且似乎注定要失敗。詩的最后三節(jié)通過描寫“醉舟”的松弛、精疲力竭以及無力表明了它的失敗。旅程中的發(fā)現(xiàn),在8-10節(jié)中,詩人以一種狂熱的方式予以闡明。每節(jié)中都有具體的標志表明這次探險活動的各個階段:“我知道”(節(jié)8)“我看見”(節(jié)9)“我夢見”(節(jié)10)[4]128-129。最后三節(jié)表明“醉舟”又回到了起點歐洲,是探索后的回歸,并以此標志著詩人的這次嘗試向傳統(tǒng)詩歌的回歸。
二、創(chuàng)新的詞句與修辭表達詩的新境界
詩歌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語言問題。蘭波對詩歌語言的功能性也提出質疑。蘭波提出:“要發(fā)明一種語言。”[2]246認為要通過新語言來描述那個從未出現(xiàn)過的新世界,通過新語言來達到對讀者心靈的震撼。程抱一教授也指出:“過去, 人用語言去解說宇宙及生命的奧秘?,F(xiàn)在,人從自己創(chuàng)造的語言中去探測自身的奧秘。”[5]
通過蘭波所描繪的世界畫面可以看出,他的語言是豐富多變的。
蘭波也創(chuàng)造了新的句法。例如?aux neiges éblouies?. 定語éblouies的使用出人意料,因為一般來說此處應使用形容詞éblouissante來形容雪。而éblouies給人的感覺是由雪引起的眩暈感轉移到了雪本身,使雪也同樣具有了眩暈感。這種修辭手法稱作“置換”。
三、“醉舟”的航行蘊含詩歌主題及“通靈”詩人的創(chuàng)作歷程
(一)詩的創(chuàng)作步驟
蘭波的寫作是通過記錄幻覺和感覺的錯亂實現(xiàn)的。其最終目的是發(fā)現(xiàn)新世界。蘭波認為,我們對事物的習慣性感知使我們看到、感到一個恒定的世界,而通過失眠、禁食和吸毒打亂的感覺(視覺、聽覺),可以獲得他在《地獄一季》所稱為的幻覺:“我習慣于單純的幻覺:我真切地看見一座清真寺出現(xiàn)在工廠的位置上,一支由天使組成的擊鼓隊伍,行駛在天路上的一輛輛馬車,一間湖底的客廳?!盵4]191普通人認為是幻覺的東西,詩人卻認為是真實的:“我見過人們幻象中的一切!”。[4]128
對世界嶄新的感知、聆聽自己的內心、聆聽無意識發(fā)出的聲音使得蘭波能夠觀察到看不見的事物,聽到聞所未聞的聲音,發(fā)現(xiàn)一個未知的世界。
(二)新世界的特點:顏色和運動
一首主要描寫視覺影像的詩歌運用大量的色彩是很自然的。在《醉舟》中,顏色是最主要的視覺影像的支撐。這些顏色具有象征性。例如第8節(jié)是白色的交響樂,由“清晨、白鴿”[4]128引起一個純潔和希望的世界。在“映紅紫色的凝血” [4]129,中,蘭波用紫色來與一種神秘的經(jīng)歷相聯(lián)系。此處,作者觀看了一次日落,這次日落似乎是專門為一個神秘祭祀的人員所準備的。詩中還有具有生氣的顏色,是力度的象征:“綠色的夜晚”,“磷光在橙黃與碧藍中蘇醒”。[4]129一些強烈光線的影像如“電光”,“眩暈的雪”[4]129同時伴隨著這些景象。相反,最后三節(jié)詩表達出的通靈的失敗是由顏色的缺失表現(xiàn)的,詩人也指出顏色的缺失就是黑色。
蘭波的詩里還包括運動的概念,運動也是生命的表達。詩中出現(xiàn)了具有活力的上升運動:“黎明騰空而起,如鴿群飛揚” [4]128、從深處出現(xiàn)的水 “緩緩升騰,親吻大海的眼睛” [4]129。這種上升的動作與詩人想要從社會和文化的羈絆中解脫出來的心思相適應,其目的是要進入真正的生活,詩人追求的真正的生活具有最基本的力量及深度的沖動。而讓蘭波魂牽夢縈的新世界的到來需要通過強力才能實現(xiàn): “我了解電光劈裂的云天,了解駭浪、湍流與龍卷風” [4]128。相反,預見的失敗是通過詩末安靜的氛圍來表現(xiàn)的:“若是我渴慕歐洲之水,它只是一片陰冷的碧潭?!?[4]132
(三)醉舟的失敗,即通靈的失敗
通靈者的冒險實際上是脆弱、短暫的行動。詩人只見到過幾次大自然之秘密的絢麗畫卷。為了看到一次“騰空升起的黎明” [4]128,有過多少個凄楚的黎明。興奮轉變成了失落:“盡是殘忍的冷月,苦澀的陽光” [4]132。愛僅僅是虛幻的醉酒狀態(tài):“辛酸的愛情充斥著我的沉醉、麻木?!盵4]132感覺的錯亂導致體力和精神的枯竭?!白碇邸敝皇窍蛲摕o:“噢,讓我通體迸裂,散入海洋!” [4]132或者一個平靜的港灣,在這個港灣,它終結了其脆弱的存在:“脆弱猶如五月蝴蝶的輕舟?!?[4]132
如果說繼續(xù)探險已是不可能的,而回歸正常生活也已不再可行。因為其探險而精疲力竭的“醉舟”恢復后已不再適合經(jīng)行商業(yè)航行:“噢,波浪,在你的疲憊之中起伏跌宕,我已無力去強占運棉者的航道?!?[4]132也不再適合參加戰(zhàn)爭:“無力再經(jīng)受火焰與旗幟的榮光?!?[4]132甚至不能靠近岸邊航行“也不想再穿過那怒目而視的躉船” [4]132即??吭诟劭诘年惻f船只,這些船的狀態(tài)對于醉船來說是不能容忍的。
四、結語
《醉舟》是運用第一人稱寫作,“醉舟”即“我”。詩人通過“醉舟”的航程表達了自己詩思的歷程,通過震撼人心的詞匯和修辭向讀者展示了絢爛又不乏危險的新世界,使讀者體會到了詩人的狂喜和痛苦。然而,《醉舟》的藝術價值遠不止使讀者體會到奇特的意境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詩人主觀上并不邀請讀者參與他的詩歌再創(chuàng)作,他的寫作目的不是要與人分享感情,而是要探索未知。”[6]更重要的是,堪稱叛逆者和革命者的詩人蘭波對傳統(tǒng)詩歌的顛覆引領后人開拓了詩學的新視野。
參考文獻:
[1]Claude Jeancolas. Anthologie de textes de Proust à Jim Morrison[M]. Paris : les édition textuel,2004 : 5.
[2] Rimbaud,Oeuvres complètes[M]. Paris : la Pochothèque,1999.
[3] 鄭克魯. 法國詩歌史[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214.
[4] 蘭波. 蘭波作品全集[M].王以培譯.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5] 程抱一. 中國詩畫語言研究[M]. 涂衛(wèi)群譯.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6] 李建英.“我是另一個”——論蘭波的通靈說[J].外國文學評論,2013(1)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