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愛晶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詩人王灣所寫作的一首羈旅詩,詩中用精煉而極富藝術價值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所見到的春意盎然、水面壯闊的景致,從而抒發(fā)了作者對南國初春到來時的歡喜,以及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通過對該詩的賞析,世人更傾向于此詩是借助景物描寫來表達作者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把它定為一首寫鄉(xiāng)愁的詩。這就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了。筆者認為,從詩句來看,此詩是一首和鄉(xiāng)愁無關的羈旅詩。
作者王灣在玄宗先天年間進士及第,后往來于吳楚間,被江南清麗優(yōu)美的山水美景深深傾倒,寫下了大量歌詠江南山水的優(yōu)秀詩篇,但不知因何原因,王灣留存于今的詩作很少,現(xiàn)存詩僅有10首,而《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王灣的詩歌深受當時吳中詩人詩風的影響,有著清新雋秀的飄逸之美,而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也體現(xiàn)了他的這一詩風。
在首聯(lián)中,“客路”“行舟”兩個詞語點出作者身份,是一位身在異鄉(xiāng)的羈旅客,于是,有人就揣度此時的詩人會對故鄉(xiāng)產生思念之情,這就未免有點絕對化了。難道僅僅憑借這兩個詞語就能意會出作者因思念家鄉(xiāng)而產生愁苦的情緒嗎?如果這樣分析,那可就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了。且看一兩句的后面三個字各寫的是什么:“青山外”“綠水前”。詩人由楚入吳,沿江乘舟而行來到北固山下,所到之地是一個有著青山綠水的所在。他為什么停船?是因為眼前所見之景吸引了他。“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在遣詞造句中,是很珍惜用詞的。他會用最恰當的詞語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現(xiàn)出來。如果詩人的本意是要流露思鄉(xiāng)的愁苦之情,它會選擇一些更能表達他愁苦之情的意象?!扒嗌健薄熬G水”,這些亮麗悅目的景致是足以讓詩人產生喜悅之情的,也符合王灣清新雋秀的詩風。
而在頷聯(lián)部分,作者以“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這樣對仗工整的句子,寫出了春季到來,潮水上漲,漫上了堤岸,使河面更加寬闊。春風柔柔地吹拂著,使船帆高高地懸掛著的景致。這是身處船上的詩人所見之景。在讀到“潮平兩岸闊”一句時,我想起了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水面初平云腳低”一句,兩句可謂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所寫的,都是春水上漲,使人眼界開闊,內心頓生曠達之感。而“風正一帆懸”更是寫出了詩人此時恬適自在的心情。悲傷之情,我想是無從而來的。
而最為有名的頸聯(lián)“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寫的是詩人的所見所感。見到的是夜晚還沒有消盡的時候,朝陽卻從海邊噴薄欲出;感覺到的是此時春天已經沖破了嚴冬的束縛,迫不及待地從舊年中走出,煥發(fā)著勃勃生機。“生”和“入”形象地把“海日”“殘夜”和“江春”“舊年”聯(lián)系在一起,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海日和江春那種動態(tài)的活躍之美。而這種時序的更替和新舊年交接的形象化描寫,無疑會讓人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使人產生一種欣喜之感。往往人們在分析此詩的過程中,會從“殘夜”和“舊年”這兩個帶有貶義的凄涼色彩的詞語入手,而沒有從全詩的感情色彩整體分析。想當然地認為羈旅在外的詩人在面對時序更替的時候,生發(fā)出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再和后面的“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兩句聯(lián)系在一起,更加認為此詩的主題是抒發(fā)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認為此詩全篇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我認為,此種理解是片面的。詩歌是精煉的語言藝術,如果此詩是寫鄉(xiāng)愁,作者在前四句里所做的鋪墊是否太長了,直接寫自己的鄉(xiāng)愁多好、多直接。如果我們耐心品味,對這兩句詩進行更深一步的理解,這兩句詩還闡述了新事物必然代替舊事物這樣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而這種人生感悟的獲得,會使詩人更加留戀江南,更加喜愛初春時的江南風景。即使是身處異鄉(xiāng),但見到此種景致,定會使他萌生奮發(fā)向上的斗志。此時的詩人剛剛中進士,又趕上歷史上文人最有希望的開元盛世時期,詩人是想有一番作為的,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詩人離家在外,這時的詩人,是沒有時間來思鄉(xiāng)的。
《河岳英靈集》中記載,唐代著名文學家張說在任宰相的時候,曾親筆將“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題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為楷式。試想,哪一個朝中要員會把寫滿思鄉(xiāng)的愁苦之情的詩句懸在居所里,弄得自己每天都愁眉苦臉的呢?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兩句詩能讓人產生向上的力量,流露的是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哲理,這些要素才會讓張丞相把這兩句詩懸掛于政事堂上。
“詩言志,詩言情?!痹谇傲鋵懢颁亯|的基礎上,詩人在結句開始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是以自己身為羈旅客的身份為立腳點的,所以,先以問句的形式吟出“鄉(xiāng)書何處達?”一句,這一句是很耐人尋味的,似有著身在異鄉(xiāng)游子的淡淡憂傷,可是,“歸雁洛陽邊”一句一掃悲郁愁苦之情,鴻雁傳書,使詩人最牽腸的思鄉(xiāng)之情也找到了寄托的對象。這樣,詩人就更專注于眼前的初春之景中,沉醉下去了。甚至,由于初春之景給詩人帶來的美好感受,我想,鄉(xiāng)書的內容寫的也不一定是抒發(fā)愁苦的思鄉(xiāng)之情這樣的語句,而很可能是以欣喜的筆調盡情地描述南方美麗的初春之景,讓家鄉(xiāng)的人共同感受一番江南美景吧?
所以,筆者認為,《次北固山下》一詩,主題是暢游吳楚之間的王灣在春季到來時,見到南方美麗壯闊之景,有感而發(fā),抒發(fā)自己的欣喜之情,進而表達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部分賞析者所體會出來的思鄉(xiāng)之情,只不過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或是斷章取義罷了。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