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軍醫(yī)大學(西安 710032)
李 潔 張 艱▲ 崔龍彪
?
螺旋CT與彌散加權磁共振成像對肺部良惡性病變診斷價值研究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安 710032)
李潔張艱▲崔龍彪
摘要目的:比較螺旋CT與彌散加權磁共振成像(DWI)技術肺部良、惡性病變診斷價值。方法:選擇經病理明確診斷的肺部良、惡性病變患者45例,行胸部螺旋CT及DWI檢查(b=800s/mm2),并測量病灶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值。比較肺部良、惡性病變的ADC值均數(shù)以及良性病變中炎癥、結核病變的ADC值均數(shù);比較CT及DWI檢查的診斷評價指標(敏感性、特異性等);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ADC值用于區(qū)分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結果:肺部良、惡性病變間的ADC值均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肺部良性病變中肺炎與結核的ADC值均數(sh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DWI檢查診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靈敏度(95.5%)、特異度(87.0%)、準確度(91.1%)、尤登指數(shù)(82.5%)、陽性預告值(87.5%)、陰性預告值(95.2%)均高于螺旋CT檢查的靈敏度(90.9%)、特異度(69.6%)、準確度(80.0%)、尤登指數(shù)(60.5%)、陽性預告值(74.1%)、陰性預告值(88.9%);ADC值用于區(qū)分肺部良、惡性病變的ROC曲線下面積(AUC)為0.741。結論:DWI檢查及ADC值對于肺部良、惡性病變及良性病變中肺炎、結核病變的區(qū)分具有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其靈敏度、特異度等診斷評價指標優(yōu)于螺旋CT檢查。
主題詞肺疾病/診斷螺旋錐形線束計算機斷層攝影術彌散磁共振成像
肺癌已成為惡性腫瘤死亡的首位病因[1]。臨床上,因缺乏簡便、準確的篩查方法,大多數(shù)患者因出現(xiàn)癥狀就診,一經確診70%~80%已屬中晚期,因此要降低肺癌的病死率,早期發(fā)現(xiàn)及診斷肺癌至關重要。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肺癌指南及中國原發(fā)性肺癌診療規(guī)范(2015版)均指出在高危人群中開展肺癌篩查建議使用低劑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2],它的敏感度是普通胸片的4~10倍,但它存在輻射危害及特異性低的缺陷。本研究初步探討CT與彌散加權磁共振成像(DWI)檢查在診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臨床應用價值以及ADC值在相關方面的價值和意義。
資料和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診于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呼吸內科并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60(42~85)歲;經病理檢查確診惡性病變22例(腺癌12例、鱗癌4例、大細胞肺癌2例、小細胞肺癌4例),良性病變23例(炎癥17例、結核6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有明確的病理診斷;③同意接受CT及DWI檢查;④至少有一個明確的可測量病灶(螺旋CT顯示病灶直徑≥10mm);⑤既往無相關基礎疾病。
2方法
2.1MRI技術:采用西門子1.5T MAGNETOM Aera MR 成像系統(tǒng),梯度場強40mT,梯度切換率150T,8通道大柔線圈成像,患者仰臥位。DWI序列采用單次激發(fā)自旋回波平面成像(Echo-Planar MR Imaging,EPI),并行采集空間敏感性編碼技術,成像參數(shù):TE 63ms,TR 6800ms,F(xiàn)OV40cmV68cm,Matrix156×156,b=800mm2/s。層厚5mm,掃描層數(shù)30層,平均掃描時間約2.5min。
2.2圖像分析及數(shù)據處理;在西門子后臺處理工作站上用ADC圖進行圖像后處理。評價DWI信號強度特征和測量ADC值,選取病變ROI時,取病灶信號強度最大且最均勻的層面作測量,對于較均勻的病灶所取病變ROI包括病灶最大徑的60%以上,對于含空洞和毛玻璃成分的不均勻病灶,選取多個較小面積的ROI計算平均值,盡可能包括最大信號強度中心區(qū)域。數(shù)據測量由兩位有診斷經驗的放射科醫(yī)生在未知病理結果的情況先獨立測量,記錄數(shù)據,取其ADC的平均值。
2.3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肺部良、惡性病變的ADC值均數(shù)以及良性病變中肺炎與結核病灶的ADC值均數(shù)的比較;采用ROC曲線分析ADC值用于區(qū)分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1肺部不同性質病變間的ADC值比較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數(shù)據結果顯示肺部良、惡性病變間的ADC值均數(sh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肺部良性病變中炎癥與結核病灶的ADC值均數(shù)亦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1)。
2CT及DWI判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診斷評價指標比較CT及DWI兩種診斷檢驗的診斷評價指標顯示DWI判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尤登指數(shù)、陽性預告值、陰性預告值分別高于螺旋CT檢查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尤登指數(shù)、陽性預告值、陰性預告值;而DWI 檢查的漏診率、誤診率均低于CT檢查的漏診率、誤診率,見附表。
3ADC值用于診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ROC曲線分析45例患者數(shù)據顯示ADC值用于區(qū)分肺部良、惡性病變的AUC為0.741(P=0.006)。
附表 CT及DWI判斷肺部良惡性病變診斷評價指標(%)
討論
傳統(tǒng)的MRI成像過程中心臟和呼吸運動對圖像產生偽影的影響使得MRI技術在肺部應用一度受限,但彌散成像技術獲得的圖像質量很穩(wěn)定。Kwee等[3]認為,穩(wěn)定的呼吸運動所造成的相位差對于處于180°翻轉脈沖兩側的彌撒梯度是完全對稱的,因此所造成的相位累積也會完全被抵消。DWI成像的物理學基礎是水分子熱運動或布朗運動,在活體組織中,不同組織結構或同一組織內不同病理狀態(tài)下的水分子的彌散能力不同[4],這是DWI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礎。水分子的彌散能力是影響DWI成像的主要因素,通常用ADC表示。ADC值實現(xiàn)了對DWI的量化分析,為不同病理狀態(tài)提供定量分析診斷的信息,從而更有效地反映組織內部結構的微觀變化[5]。
本研究結果顯示肺部良、惡性病變的ADC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6),提示ADC值可以幫助鑒別肺部良、惡性病變,這與董海霞等[6]的研究結果一致;肺部良性病變中肺炎與結核病變的ADC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1),肺部良性病變相關研究結果較少,但趙林偉等[7]在脊柱結核與炎癥病變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一致。比較CT及DWI檢查用于判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診斷評價指標,可見DWI判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各項診斷指標均優(yōu)于螺旋CT檢查; DWI檢查無輻射、檢查方便,其區(qū)分肺部腫塊及周圍肺不張較螺旋CT亦有明顯優(yōu)勢[6]。
本研究應用ROC曲線分析ADC值用于判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的AUC為0.741,提示ADC值有一定的診斷價值。DWI檢查彌補了CT檢查無法評價病灶微觀組織結構的不足。無創(chuàng)傷、無輻射、安全可靠的判斷肺部良、惡性病變,為臨床診斷肺部良、惡性病變開辟了一條新途徑。目前DWI檢查已廣泛應用于腦腫瘤[8]、宮頸癌[9]等多種惡性腫瘤及腦梗死、腦炎[10]等疾病診治過程。
綜上所述,DWI檢查用于診斷肺部良、惡性病變具有一定的臨床診斷價值,對于肺部良性病變中進一步區(qū)分炎癥及結核病灶亦有一定的意義,隨著MRI技術的發(fā)展及成像參數(shù)的改進,DWI技術在肺部疾病診治中會有更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Siegel RL,Miller KD,Jemal A,etal.canncer statistics,2015[J].Ca Cancer J Clin, 2015,(1):5-29.
[2] Ettinger DS,Wood DE, Akerley W,etal.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version [J].J Natl Compr Canc Netw,2015,13(5):515-24.
[3] Kwee TC,Takahara T,Ochiai R,etal.Diffusion-weighted whole-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 (DWIBS): Features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oncology[J].Eur Radiol,2008,18(9):1937-52.
[4] Sun YS,Cui Y,Tang L,etal.Early evaluation of cancer response by a new functional biomarker: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J].AJR,2011 ,197(1):W23-9.
[5] Sinkus R,Van Beers BE,Vilgrain V,etal.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from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 biomarker in oncology drug development[J].Eur J Cancer,2012 ,48(4):425-31.
[6] 董海霞,蔣瑞生,房偉,等.MR-DWI成像和CT引導穿刺活檢對良、惡性肺部病變診斷價值的探討[J] .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1,22(4):268-271.
[7]趙林偉,董國禮,董嘉懿,等.脊柱結核和惡性腫瘤彌散加權成像中感興趣區(qū)設置方法初探[J] .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2(1):55-58.
[8]Driessen JP,van Kempen PM,van der Heijden GJ,etal.Diffusion-weightedimaging in head and necksquamous cell carcinomas:A systematic review[J].Head Neck.2015,37(3):440-8.
[9] Hou B,Xiang SF,Yao GD,etal.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A meta-analysis[J] .Tumour Biol,2014 ,35(12):11761-9.
[10] 陳軼,賀淑禹,李華,等.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與血管成像聯(lián)合應用在急性大面積腦梗死與腦炎鑒別診斷價值[J] . 陜西醫(yī)學雜志,2013,42(3):375-375.
(收稿:2015-12-24)
通訊作者▲
【中圖分類號】R5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