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李奇觀,韋麗婭,甘小玲,王川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a 博濟醫(yī)療保健中心,b 內(nèi)分泌科,廣州 510120)
?
·臨床研究·
血糖異常的危險因素調(diào)查及血清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對血糖的影響
王培a,李奇觀a,韋麗婭a,甘小玲a,王川b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a 博濟醫(yī)療保健中心,b 內(nèi)分泌科,廣州 510120)
我國成人糖尿病總數(shù)達9 240萬,其中農(nóng)村約4310萬,城市約4930萬,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1-2]。針對中國成年人的糖尿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糖尿病的總體患病率估計為11.6%[3]。
維生素D對機體代謝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臨床上常用測定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OH)D]水平代表機體維生素D水平體內(nèi)變化。近來研究發(fā)現(xiàn)維生素D的缺乏與許多慢性病的發(fā)生有關(guān)[4-6]。本研究對廣州體檢人群大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探討血糖異常的危險因素及血清25羥基維生素D與血糖的關(guān)系,為糖尿病防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收集2009年l月至2014年12月期間于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yī)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查體的廣州居民,所有居民均在廣州居住超過5年以上,年齡在18~88歲。排除標準:①慢性肝、腎疾?。虎诼晕改c道疾病、胃大部切除術(shù)、腸切除術(shù)、胃腸造瘺術(shù)及惡性腫瘤等疾??;③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影響骨代謝的疾?。虎芊锰瞧べ|(zhì)激素、降糖藥物治療期間;⑤妊娠及哺乳期;⑥生活不能自理者及數(shù)據(jù)不全者。最終共29 339例納入研究,平均年齡(44.3±13.0)歲,男性14 936例,女性14 403例。
1.2方法
1.2.1一般情況調(diào)查對研究對象進行了詳細的問卷調(diào)查,其中包括既往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心血管疾病病史、服藥史、吸煙、飲酒、戶外運動及婚育史等基本信息。由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調(diào)查員測量身高、體質(zhì)量、腰圍等指標。所有調(diào)查者在靜坐5 min后,用歐姆龍電子血壓計測量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體質(zhì)量(kg)/身高(m)2。
1.2.2生化指標檢測所有研究對象均禁飲食(空腹)≥8 h,次晨取靜脈血,檢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尿酸(UA)、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谷氨酰轉(zhuǎn)肽酶等生化指標;用酶聯(lián)免疫法測定血清25(OH)D水平。
1.2.3診斷依據(jù)(1) 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調(diào)節(jié)受損(IFG)或糖耐量減低(IGT)。IFG 的空腹血糖標準為6.1~6.9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IGT 的血糖標準為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11.1 mmol/L;糖尿病的血糖標準為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11.1 mmol/L[7]。(2) 維生素D狀態(tài)判定標準[8]:維生素D缺乏:25(OH)D<50 nmol/L,維生素D不足:50 nmol/L≤25(OH)D<75 nmol/L;維生素D充足:25(OH)D≥75 nmol/L。
2結(jié)果
2.1調(diào)查結(jié)果研究對象29 339例,其中血糖正常組23 420例(79.8%),糖尿病前期組4303例(14.7%),糖尿病組1616例(5.5%)。
表1 各指標在各血糖分組中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2.2單因素方差分析性別比例、年齡、體質(zhì)量、腰圍、體質(zhì)量指數(shù)、收縮壓、舒張壓、尿酸、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等指標在各血糖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多因素分析將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引入Logistic回歸模型,將血糖是否異常作為因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性別、腰圍、年齡、25羥基維生素D是血糖異常的危險因素,性別、腰圍與血糖異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年齡、25羥基維生素D與血糖異常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血糖異常相關(guān)影響因素的二元邏輯回歸分析
2.4 25羥基維生素D水平與血糖異常的發(fā)病風險表3顯示不同的25羥基維生素D水平組中,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比例。表4以25羥基維生素D充足的血糖異常發(fā)病風險為1進行比較,得出25羥基維生素D不足、缺乏時,糖尿病前期的發(fā)病風險為1.14及1.27(P<0.05),糖尿病的發(fā)病風險為1.20及1.25(P<0.05)。
表3 不同25羥基維生素D水平組的血糖異常比例(%)
表4 不同25羥基維生素D水平的血糖異常發(fā)病風險
3討論
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探尋這些疾病的發(fā)病原因和尋求新的預防和治療方法,是目前的關(guān)注的熱點。本研究顯示,隨著血糖水平增高,相應的男性比例、年齡、體質(zhì)量、腰圍、體質(zhì)量指數(shù)、收縮壓、舒張壓、尿酸、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減低,提示糖尿病不只是單一疾病,常常伴隨血壓、血脂和肝功能等的異常。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增齡、高腰圍和低25羥基維生素D是血糖異常的危險因素,年齡越大、25羥基維生素D水平越低,腰圍越大的男性、其血糖異常的風險越高,其中年齡、25羥基維生素D低是重要的危險因素。性別與年齡屬于不可改變的因素,腰圍和25羥基維生素D水平可以經(jīng)由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改變,從而減低血糖異常的風險。
維生素D對機體骨代謝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維生素D的缺乏可以破壞機體的鈣磷平衡,引起骨骼的礦化障礙[9]。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除了破骨細胞和軟骨細胞上有維生素D受體的表達,腸上皮細胞、胰島B細胞、腎小管上皮細胞等也有維生素D受體的表達[10]。
有研究[11-12]指出維生素D水平越低,老年患者胰島素敏感性及胰島β細胞功能越低,而胰島素抵抗程度越高。本研究也發(fā)現(xiàn),隨著25羥基維生素D水平的降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發(fā)病風險逐漸增高。
維生素D 合成的常見影響因素包括居住地區(qū)緯度、季節(jié)、年齡、性別、種族、膚色、服裝、戶外活動、飲食結(jié)構(gòu)等[13],人們發(fā)現(xiàn)肥胖人群維生素D水平普遍低于正常人群。王翠娟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青年易維生素D 水平下降,且維生素D 是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影響因素。
維生素D可能在機體糖代謝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但具體機制還未完全明了。提高25羥基維生素D的水平是否能成為糖尿病干預治療的手段之一,這還需要后續(xù)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4,22(7):447-498.
[2]Whiting DR,Guariguata L,Weil C,et a1.IDF diabetes atlas:global estimates of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for 2011 and 2030[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1,94(3):311-321.
[3]Xu Y,Wang L,He J,et a1.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JAMA,2013,310(9):948-959.
[4]Park HY,Lim YH,Kim JH,et a1.Association of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with markers for metabolic syndrome in the elderly:a repeated measure analysis[J].J Korean Med Sci,2012,27(6):653-660.
[5]Al- Daghri NM,Al-Attas OS,Alokai1 MS,et a1.Lower vitamin D status is more common among Saudi adul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type 1 than in non-diabetics[J].BMC Public Health,2014,14:153.
[7]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14,37(suppl 1):81-90.
[8]Alshahrani F,Aljohani N.Vitamin D: deficiency,sufficiency and toxicity[J].Nutrients,2013,5(9):3605-3616.
[9]劉永菊,李素梅,荊春艷,等.絕經(jīng)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狀旁腺素和25羥維生素D及骨代謝標志物與骨密度的相關(guān)性[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5,18(3):270-273.
[10] Wang Y,Zhu J,DeLuca HF.Where is the vitamin D receptor?[J].Arch Biochem Biophys,2012,523(1):123-133.
[11] 王煒,邢學農(nóng),葉山東,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維生素D3水平和胰島素抵抗及胰島B細胞功能的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5):485-487.
[12] 王玉嬋,邢學農(nóng).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維生素 D水平與糖尿病腎病相關(guān)性分析[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4):367-369.
[13] 廖祥鵬,張增利,張紅紅,等.維生素D與成年人骨骼健康應用指南(2014 年標準版)[J].中國骨質(zhì)疏松雜志,2014,20(9):1011-1030.
[14] 王翠娟,景邵春,王銳,等.糖耐量正常的腹型肥胖男青年丙二醛、總體抗氧化能力、25羥基維生素D3水平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關(guān)系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4,17(20):2341-2344.
基金項目:廣東省公益研究與能力建設專項資金項目(2014A020212069)
作者簡介:王培,主治醫(yī)師,Email:terrywang2004@126.com
中圖分類號:R589.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4.032
(收稿日期:2016-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