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翠,裴志勇,陳艷梅,畢磊,尹秋生
(陸軍總醫(yī)院干一科,北京 100700)
?
·臨床研究·
食管心房調搏對隱匿性旁路折返性心動過速的診斷價值
周冬翠,裴志勇,陳艷梅,畢磊,尹秋生
(陸軍總醫(yī)院干一科,北京 100700)
[摘要]目的探討食管心房調搏(TEAP)電生理檢測診斷隱匿性房室旁路(CAP)形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的診斷價值。方法以射頻消融和心內電生理檢查結果為依據(jù),分析78例CAP所致AVRT的TEAP心電圖(ECG)資料,計算各項診斷指標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結果第1個SR間期<250 ms時診斷AVRT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7.48 %和100%;SR躍增值<60 ms時診斷AVRT的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7.51%和93.59%;RP間期>70 ms時診斷AVRT的敏感性、特異性為91.78% 和87.50%;RP/ P-R<1時診斷AVRT的敏感性、特異性為89.67%和89.25%。結論電刺激誘發(fā)和終止、SR躍增值、RP間期、室上性心動過速第一個SR間期等指標是TEAP診斷和鑒別診斷AVRT的有效指標,TEAP可較好的對CAP導致的AVRT進行診斷。
[關鍵詞]心動過速, 折返性;心肺轉流術;心臟起搏, 人工;電刺激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PSVT) 是指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上的連續(xù)3個及3個以上的自發(fā)性心動過速,或程序心房刺激誘發(fā)的連續(xù)6個及6個以上的心動過速[1],PSVT 的發(fā)病機制以折返為主,隱匿性房室旁路(CAP)參與形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是其中較為常見的類型[2]。食管心房調搏(TEAP)自1973年應用于臨床以來,由于其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重復性好,快速有效,且沒有抗心律失常藥物的不良反應等特點,成為心內科治療和檢測PSVT的常用手段[3]。本研究回顧性分析78例CAP所致AVRT的TEAP心電圖(ECG)資料,擬對CAP導致的AVRT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以正確指導臨床。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進行TEAP檢測的78例患者的心電圖資料及臨床資料,年齡19~73歲,平均(50.2±6.2)歲;男性43例,女性35例。所有患者均經射頻消融和心內電生理檢查結果證實為CAP引起的AVRT,傳導方式為經房室結前傳導并經隱匿性房室旁路逆?zhèn)鳎膬入娚盹@示左側旁路47例,右側旁路25例,間隔旁路6例。臨床表現(xiàn)為:陣發(fā)性心悸34例、眩暈21例、胸悶37例、心絞痛5例,78例患者中,合并冠心病3例,原發(fā)性高血壓病7例,糖尿病5例。
1.2儀器與方法使用蘇州東方電子儀器廠生產的DF-5A 型心臟電生理診療儀,日本光電ECG9130P記錄儀。TEAP檢測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藥物至少5個半衰期,建立靜脈通道,準備好搶救藥品及心臟電除顫器。將食管起搏導管經鼻孔送入食管相當于左心房中部水平的位置,電極插管深度(cm)=身高(cm)+200(cm)/10,插管30~40 cm時,接V1導聯(lián)描記食管心電圖,根據(jù)P波的振幅調整插管深度,當出現(xiàn)P波先正后負雙向,且振幅最大時,固定電極。TEAP終止或誘發(fā)檢測PSVT:對正在發(fā)作的心電圖提示PSVT的患者用S1S1超速抑制,設定超速抑制頻率為心動過速頻率的1.2~1.3倍,起搏10~30 s或S1S28∶1程控刺激法終止;對仍不能終止病例,用高于自身頻率1.5倍的頻率進行短陣猝發(fā)刺激終止PSVT。終止的PSVT患者或ECG正常但懷疑有PSVT的患者,采用分級遞增法、連續(xù)遞增法和程控刺激法行電生理檢查,輸出電壓15~30 V,脈寬10 ms,測定誘發(fā)和終止帶,觀察有無跳躍現(xiàn)象,P波與R波的關系,分析PSVT的類型,PSVT的診斷標準參照《食管心房調搏》[4]。
1.3分析指標 ⑴電刺激重復誘發(fā)和終止:PSVT能在食管調搏過程中經非程控(S1S1法)或程控(S1S2、S2S3、RS2)刺激方法重復誘發(fā)和終止。⑵第一個S-R間期:誘發(fā)PSVT的電刺激至PSVT第1個QRS波起點。⑶SR躍增值:S1S2法反掃,S1S2間期縮短10 ms,S2R間期延長≥40 ms的實測值。⑷RP間期:PSVT中QRS起點至逆行性P波起點。左側旁道及間隔旁道從食管導聯(lián)(E)上測量,右側旁道從V1導聯(lián)上測量。⑸RPV1/ P-RV1<1:PSVT時V1導聯(lián)上RP間期小于1/2RR間期。⑹RPE/ P-RE<1∶PSVT時食管導聯(lián)上RP間期小于1/2RR間期。⑺伴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以射頻消融和心內電生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別計算各項指標診斷CAP所致AVR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2結果
本組78例CAP所致AVRT患者中,有73例患者的AVRT可由TEAP電刺激重復誘發(fā)和終止;第1個S-R間期(217±48)ms;SR躍增值(53±14)ms;RP間期(120±14)ms;RPV1/ P-RV1<1的患者有71例;RPE/ P-RE<1的患者有68例;有13例患者伴有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其中位于旁道同側者7例,其室房間期延長達35~45 ms。各項指標診斷CAP所致AVR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見表1。
表1 各項指標診斷CAP所致AVRT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3討論
PSVT的發(fā)病機制以折返多見,常發(fā)生在房室結及旁路,并易受自主神經和心肌細胞的生理、病理狀態(tài)以及某些藥物的影響,發(fā)作無規(guī)律且多呈陣發(fā)性,不易為心電圖捕捉記錄。TEAP可以彌補心電圖的某些不足,闡明心電圖不能解釋的某些異位陣發(fā)性心動過速的發(fā)病機制,對于有陣發(fā)性心悸發(fā)作史懷疑有PSVT的患者,可借助TEAP對PSVT診斷及鑒別PSVT的類型[5]。按發(fā)生機制和解剖基礎的不同,PSVT主要分為房性自律性心動過速(AAT)、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AVNRT)、竇房結折返性心動過速(SNRT)、房內折返性心動過速(LART)、旁路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AVRT)等,其中以AVNRT 和AVRT最為常見,本研究即回顧性分析CAP所致AVRT病例TEAP下各導聯(lián)的相關測量指標,以對CAP引起的AVRT進行正確診斷及鑒別診斷。
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本組78例PSVT中有73例可被TEAP重復誘發(fā)和終止,符合TEAP診斷折返性室上速的必備條件,多個研究證實室上性心動過速若能被電刺激所誘發(fā)和終止且具有可重復性時,表明其發(fā)生機制為激動折返[6-7]。國內外報道TEAP誘發(fā)不同類型的PSVT成功率不同,誘發(fā)和終止發(fā)生率的高低不僅與所使用的方法有關,主要取決于折返環(huán)路當時的電生理狀態(tài)[3,7]。CAP參與的AVRT歸屬PSVT范疇,但激動折返徑路并不局限于希氏束以上,心室也是折返徑路的必需組成部分,在TEAP中食管導聯(lián)(E)記錄的PE更可能代表左心房后內側壁的局部除極波,因此本研究認為TEAP可以明確顯性房室旁路和CAP的存在,成功的誘發(fā)和終止為CAP導致AVRT的特征之一。但本研究結果也表明以TEAP重復誘發(fā)和終止為標準診斷AVRT的敏感性高而特異性差,還應結合其他指標綜合分析。
根據(jù)PSVT中RP/ P-R比值可將P波分為R前P波(RP/P-R>1)和R后P波(RP/P-R<1)。通常認為R前P波見于竇房折返、房內折返、自主房速、快-慢型AVNRT,而R后P波見于慢-快型AVNRT和順傳型AVRT。顯性旁路參與的順傳型AVRT由于竇性心律時有心室預激表現(xiàn)或有P-R固定縮短而易于識別,因此當PSVT發(fā)作后,如能確定為R后P波型,需要進一步鑒別的就是慢—快型AVNRT和CAP所致AVRT,R后P波的確立大大縮小了PSVT需要鑒別的范圍。本組研究在可以測量RP/P-R間期的47例左房室旁道(AP)折返病例中,在V1上測量,有9例(19.14%,9/47)其RPV1/ P-RV1>1;25例右AP折返病例在E導聯(lián)上,有7例(28.00%,7/25)RPE/P-RE>1;但如果左AP者都從E導聯(lián)上測量,而右AP者都從V1導聯(lián)上測量,則全部病例均為RP/P-R<1。左、右旁道折返在不同導聯(lián)上產生不同RP/ P-R比值,分析原因為兩側旁道折返引起的心房逆行激動順序不一樣所致:左旁道折返病例為左房先激動,PE最早發(fā)生,而PV1遠為滯后;右AP折者右房先激動,PV1最早發(fā)生,而PE滯后??偨Y本研究經驗,認為正確的RP間期測量方法對于明確R后P波至關重要,測量RP間期應遵循左AP折返者從食管導聯(lián)上測量、右AP折返者從V1導聯(lián)上測量。本研究中RP/ P-R<1診斷CAP所致AVRT的敏感性高而特異性低,原因為慢-快型AVNRT亦可表現(xiàn)為RP/ P-R<1 造成誤診,應結合其他指標綜合考慮。
在朱華江[8]的AVNRT與AVRT對比研究中,通過與AVNRT比較后認為第一個SR<250 ms時,可以排除慢-快型AVNRT。本研究中以第1個SR<250 ms診斷CAP導致AVRT的特異性為100%,有部分(14例)CAP所致AVRT的第1個SR間期亦在250 ms以上,分析原因為AVRT的發(fā)生取決于總的房室傳導時間,故發(fā)作起始時P-R間期、SR間期不一定延長,與慢-快型AVNRT的SR延長≥250 ms有明顯差別,以此診斷CAP導致的AVRT特異性高,可以與慢-快型AVNRT進行鑒別。
AVNRT與AVRT占PSVT發(fā)生的90%以上,此兩型PSVT的鑒別尤其重要。CAP可以與房室結雙通道并存,其PSVT的表現(xiàn)形式可能更為復雜,甚至可以是幾種PSVT交替發(fā)作[9],本組78例AVRT中17例并存雙通道,雖然都未發(fā)作AVNRT,但對AVRT有促進作用,17例中有8例在PSVT發(fā)作中先后以快徑和慢徑作為前傳徑路,有6例在SR跳躍延長后發(fā)生了AVRT,此種情形類似AVNRT發(fā)作時的特點,診斷時尤須注意鑒別。房室結雙通道是產生AVNRT的基礎,雙通道在程控早搏刺激(反掃)時的典型表現(xiàn)是SR間期呈跳躍延長。但TEAP用以診斷房室結雙通道的SR躍增值取值標準各家報道不一,在50~70 ms之間,正常成人雙通道檢出率達10%,兒童達30%以上[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有雙通道不一定產生AVNRT,而在AVRT的病例中亦常有SR間期不同程度的延長,所以診斷雙通道時,SR躍增值的確定應有利于提高對AVNRT的診斷價值才更合理。參考文獻后結合本研究結果,認為CAP所致AVRT的SR躍增值<60 ms時,對診斷AVRT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RP間期在PSVT各類型的鑒別診斷中是一項重要指標,以往的研究表明AVNRT與AVRT的RP間期存在顯著差異,因而具有鑒別診斷價值,有時甚至為唯一的鑒別依據(jù)。TEAP判斷AP參與折返的RP間期取值標準國內外報道不一,多在70~115 ms之間[11]。朱華江[8]的研究顯示RP間期>85 ms和>115 ms時,診斷AVRT特異性稍有提高但假陰性率卻大大增加,因此本組研究將TEAP判斷AP參與折返的RP間期取值標準定為>70 ms,結果顯示敏感性、特異性均達到較高的水平。
本組研究中13例患者伴有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是否影響PSVT的室房間期,有助于PSVT的鑒別診斷,亦可對AVRT的房室旁路進行定位:AVNRT伴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時,RP間期無變化;AVRT伴同側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時,RP間期延長,本組9例中,伴發(fā)于房室旁路同側者7例(左4例、右3例),均有RP間期延長,且延長值都在35 ms以上。分析本研究AVRT伴發(fā)功能性束支傳導阻滯時,RP間期延長的可能原因為:出現(xiàn)房室旁路同側的束支阻滯時,激動要繞道對側束支才能到達房室旁路的心室端,折返環(huán)路延長,因此RP間期及P-R間期都相應延長。
總結本研究結果,認為能被電刺激重復誘發(fā)和終止、RP間期
作為回顧性研究,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在于對患者的選擇性偏倚不可避免,因研究中的各監(jiān)測指標在不同PSVT類型中多有重疊,需要在后續(xù)研究中對各型PSVT進行橫向比較以準確進行鑒別診斷。但本研究的意義在于專注分析CAP所致AVRT的TEAP心電圖特征,研究結果可以較準確的對CAP所致AVRT進行診斷,有助于臨床醫(yī)師選擇合理的藥物治療方案,對擬行射頻消融治療的患者,可正確指導術中定位??傊?,TEAP技術能簡便、無創(chuàng)而可靠地復制CAP所致的AVRT,V1、食管導聯(lián)心電圖表現(xiàn)有一定的特征性,可為診斷CAP所致的AVRT提供多項有參考價值的指標,從而較好的對CAP所致的AVRT進行診斷。
參考文獻
[1]齊書英,李潔,李育紅,等.Carto 3三維電解剖標測系統(tǒng)在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4,29(9):486-488.
[2]邢楊波,郭航遠.EnSite-NavX系統(tǒng)與常規(guī)X線透視指導下室上速射頻消融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3,28(1):151-152.
[3]徐金義,吳蕊,邱妍妍.顯性旁道與發(fā)作性心動過速的相關研究—食管心房調搏術與心內電生理檢查對照再評價[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3,28(5):334-337.
[4]郭繼鴻,許原.食管心房調搏[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0:92-137.
[5]王茂敬,蔡尚郎.陣發(fā)性心房顫動患者射頻消融術后心電圖P波離散度的變化[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14,23(4):463-466.
[6]李潔,高樹軍,齊書英,等.快慢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電生理特點[J].臨床心電學雜志,2013,22(5):347-349.
[7]Jaeggi ET,Gilljam T,Bauersfeld U,et al.Electrocardiograph--ic differentiation of typical 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 from atrioventricular reciprocating tachycardia mediated by concealed accessory pathway in children[J]. Am J Cardiol,2003,91(6):1084-l108.
[8]朱華江.食管心房調搏指標對慢—快型房室結折返和隱匿性旁路折返性心動過速的診斷價值[D].長沙:湖南醫(yī)科大學,1999.
[9]李忠杰,屈百鳴,吳立萱,等.雙旁道逆?zhèn)鞯膬煞N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0,14(1):69-70.
[10] 吳書林,歐陽非凡,鄭祥生,等.射頻消融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病例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05,20(3):3-15.
[11] 王雪,王祖祿,梁延春,等.快慢型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的電生理機制和經導管射頻消融[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10,24(1):36-38.
作者簡介:周冬翠,副主任技師,Email:zhoudongcui@sina.com
中圖分類號:R541.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6790.2016.04.024
(收稿日期: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