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吹
摘 要:地理教學中的導入新課是一門藝術,好的開頭讓人回味無窮,留足想象的空間,又是新課程理念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節(jié)省教學時間、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對學生自主學習有重要意義。本文從六個方面來闡述地理課堂教學中導入藝術的運用。
關鍵詞:地理教學;新課導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4-187-01
著書立說,講究的是:“鳳頭,豬肚,豹尾”。同樣,要把一節(jié)地理課上好,好的開頭是必不可少的。就像樂曲中的“引子”,戲劇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激發(fā)興趣,滲透主題,創(chuàng)造情景的作用。是開啟興趣之門的鑰匙。讓學生進入最好的求知狀態(tài)。
一、詩詞導入、創(chuàng)設意境
詩歌是千百年來許多文人墨客思想的結晶,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和哲理性,不僅能給人一種語言美的享受,而且里面還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若能運用好詩歌來導入新課,將能夠創(chuàng)設美好的意境,吸引學生去探求知識。
用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眮硖釂栠@首詩描寫了哪條河的景色?以此,導入八年級上冊《氣候》中的 “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的教學。
用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闭f明了地形對物候的影響的地理規(guī)律,把它作為七年級上冊的《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中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一節(jié)的開頭,能充分調動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
用南北朝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作為講我國四大高原之一的內蒙古高原時的導入,一下子把學生的思緒帶到茫茫草原上,創(chuàng)造一種別致的情境,可以集中學生注意,激發(fā)他們的情感,收到奇特的效果。
二、設置疑問導入,開啟思維
思維永遠是從疑問開始,所謂“多疑善問,增長才智”。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做到精心設問,巧于提問,盡量讓學生多思,使之入境。這不僅符合學生好奇、探求的心理特征,也是使課堂產生高潮的最基本方法。
講《地球儀》時我提問:“一對孿生兄弟,哥哥比弟弟早兩個小時出世,為什么弟弟比哥哥大一天?”這樣導入新課,制造了懸念,埋下了伏筆,學生產生“疑”問,就迫切要知道學習內容,因此在課堂上學生會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思維的探求狀態(tài),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講《地球的運動》這節(jié)時,一上課我便問:“同學們,日月星辰每天東升西落,周而復始,這究竟是天在轉,還是地在轉?”從而引出地球的運動。這種讓學生自覺地從課文中探尋出問題的答案,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習效果更好。
三、歌曲導入,激發(fā)興趣
音樂能使人的大腦皮層松弛,同時產生“興奮灶”,引起愉快的情緒和舒適歡樂的情感。從而進一步產生豐富的想像,提高思維的效率,提高學習的效果。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绷攘葦稻溆嘘P歌詞,把八年級下冊的《東北地區(qū)》的地理位置、資源和農產品作了簡明的介紹。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在歌曲《保衛(wèi)黃河》的雄壯聲中引入八年級上冊《氣候》中的“我國第一大河——黃河”的教學,學生在興奮高亢中上完了一節(jié)課。
四、歷史典故導入,情景交融
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對故事特別愛好。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巧妙運用地理故事,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的濃厚興趣,同時還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記憶。
五、謎語導入,趣味橫生
謎語是我們人類智慧的結晶,倘若能巧借謎語來導入新課,將會給課堂帶來無限的生機,營造活躍的學習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挖掘學生心靈深處的智慧,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地球的運動》中的五帶時,讓學生猜一個謎語“站在地球上,一地最特殊,冬天無太陽,夏天始終亮?!保ù蛞坏孛槃菀龑В簩W完課文,你們一定猜得出這個謎語。
再比如教學《地圖的發(fā)展》中的五帶時出“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湖四海。藏下世界名城,全身絢麗多彩?!钡闹i語導入新課,學生就會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用謎語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扣準學生的心弦,使師生雙邊活動更加融洽地開展。
六、“旅行”導入,猶如身臨其境
學生好奇心很強,愿意 “旅行”。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心理優(yōu)勢,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導入,可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如教學《青藏地區(qū)》一課時,可先讓學生在地圖冊中的我國政區(qū)圖上,找到四川省會成都、川藏公路和西藏首府拉薩。然后教師一邊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一邊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旅行:我們從四川成都乘公共汽車,沿川藏公路西行……經過高山大河并列的橫斷山區(qū)……跨過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許多峽谷、急流。公路好象金色的飄帶……一直盤繞到云霧迷漫的白色的山頂上……最后登上青藏高原,到達西藏自治區(qū)首府拉薩。沿途經過的青藏高原,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地區(qū),也是地球上最高的高原,人們把青藏高原叫做“世界屋脊”。來引入新的課。
其實課堂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還有很多很多。總之,導入新課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門藝術,沒有固定的模式,重在用得“有趣味性,針對性,新穎性,直觀性”。力求因課而異,有所創(chuàng)新,避免弄巧成拙,拖沓冗長,喧賓奪主。要充分發(fā)揮導語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畫龍點睛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華夏地理》(雜志.月刊)北京出版社,2012:7.
[2]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月刊)《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2015:7.
[3] 文昌元《中國文學史》(唐宋)華中師大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