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璐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夏飲涼茶需謹慎
文 王 璐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涼茶本是廣東人的最愛,可隨著近幾年幾大涼茶品牌的宣傳推廣,涼茶已被全國老百姓所熟知。不過也有人疑惑,這涼茶的“真身”究竟是什么?那些嘗起來口感甜蜜的涼茶,是如何起到“祛火”作用的呢?
如今在大多數(shù)人的認識里,涼茶就是那個“大紅罐”包裝、口感甜蜜的飲料。確實,“王老吉”和“加多寶”為品牌之爭把官司打得激烈,兩者的品牌影響力卻水漲船高:消費者帶著“祛火消暑”的期待,把涼茶飲料喝得肆無忌憚。
其實,對于地道的廣東人來說,涼茶可不是如此甜蜜適口的飲料。熬制涼茶的原料中并沒有茶。涼茶是具有“瀉火清熱”作用的中草藥制成的藥湯。因此正經(jīng)的廣東涼茶口感絲毫不像市面上的涼茶飲料那樣甜蜜,可以說是既不涼、也不甜,甚至還帶些苦味。
涼茶中常用的中草藥有夏枯草、金銀花、菊花、苦丁、羅漢果等。這幾味中草藥的確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祛火的作用。如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利尿降壓等作用,在中醫(yī)臨床上常被用于治療高血壓引起的頭暈目眩、耳鳴目痛等病癥。因此說涼茶有祛火解暑的效果,確有依據(jù)。只是夏季很多所謂的“上火”癥狀,只需增加白開水的攝入,經(jīng)過一段時間即可自愈,“治上火”并非都是涼茶的功勞。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中藥提取液是否能夠加入食品飲料,并對外宣稱相關藥效,目前在科學界仍有質(zhì)疑之聲;另一方面,夏枯草具有肝毒性,還有抑制免疫的危害,是否能被用于涼茶飲料中也爭議不斷。
涼茶因為加入了中草藥提取液,具有了其他飲料所不具備的“健康”功效。但正如前文所述,這些功效并未被科學證實,還可能存在一定的健康風險。作為營養(yǎng)師,不建議大家過量飲用涼茶。即便涼茶功效被證實且非常安全,此類功效也并非人人適合。特別是以下幾類人,在飲用涼茶時需要特別謹慎。
1.脾胃虛寒者
涼茶對于素來體熱之人正好適宜,但對于平常脾胃虛寒、經(jīng)常腹瀉、怕冷的人來說就適得其反,需要盡量少飲或不飲。
2.生理期女性、孕媽和乳母
女性在生理期機體免疫力低下,而且需要保暖,應當多進食性味溫熱、暖宮驅(qū)寒的食物,涼茶并不適合。
3.老人和兒童
市面上出售的涼茶為了滿足消費者口味需求,往往加入大量糖調(diào)味。而大量糖分的攝入不利于老年人維持血糖平穩(wěn);對兒童則可能造成兒童齲齒,并鈍化兒童味覺,影響兒童口味,引發(fā)挑食偏食。
4.糖尿病、高血糖人群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人群需要控制每日能量和糖分攝入量。涼茶的本質(zhì)依舊是“飲料”,并非治病良藥。如果真的出現(xiàn)了嚴重的上火、中暑癥狀,建議及時就醫(yī)。如果只是抱著“喝了也無妨”的心態(tài),那么建議您不妨選擇涼白開、綠豆湯、綠茶等來替代那些“甜蜜蜜”的涼茶。
責任編輯:隗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