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梅
因材施教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原則和方法。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接受能力、興趣愛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教育就會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進而促進其發(fā)展。
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下,使不同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性格、興趣、愛好、意志力、習慣、品格和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都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就要求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注重個體的因材施教。
一、了解學生基礎信息是因材施教的基礎
要想教好每個學生,就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方式、行為特點、性格特點。如果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知識程度等一無所知,那么我們的教學就如同盲人摸象,無從下手。所以,因材施教,就要深入地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成長需要了如指掌。一方面,教師在和學生的交往中,首先做到和他們交朋友,投其所好,了解學生的個性愛好,可以設計個人信息卡片,了解學情。
如:你的名字
你的家庭成員
你的愛好
你的星座
你最崇拜誰
你最喜愛的小動物
你喜歡的顏色
你最喜歡的運動
你喜歡吃的食物
你喜歡的職業(yè)
你的口才怎樣
你的理想
……
基于上述情況,教師要隊其進行系統(tǒng)歸類。
如:喜歡音樂多少人
喜歡美術多少人
喜歡體育多少人
喜歡邏輯思維的多少人
喜歡交際的多少人
性格內向的多少人
掌握了學生的基礎信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與需要,為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優(yōu)缺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二、做好課堂組織與教學計劃是因材施教的保障
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我們還要依此做好課堂組織與教學計劃。人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當面對一班智能水平不同的學生時,我們教授知識的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每堂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定的,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我們對不同的學生應采取不同的教授方法,策略以及評價手段,這種個性化的教學將促進教學相長。
良好的課堂環(huán)境會營造理想的學習氛圍。再準確的教學目標,沒有組織有序的課堂活動也無法落實。不能有效管理課堂的老師,也不可能成為優(yōu)秀教師。課堂管理中的任何瑕疵,都會影響差異教學的實行。
課堂的組織與管理是實施教學的必要條件,也是因材施教的保障。教學計劃的制訂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第一步。所以備課時,我們一是要關注教學內容的落實,明確教學重難點,依據(jù)學情分層設定學習目標;二是要關注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策略的選擇,尤其要關注教學策略和課堂活動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關注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何導入課堂活動;如何將整體的單元授課自然的過渡到小組活動;如何確立需要學習的課堂活動規(guī)則;如何為課堂活動做好充分準備;如何選用多種教學策略等。同時,我們還要關注課堂教學的組織策略,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又能保證教學秩序的嚴謹。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學情,采用豐富而有效的評價方式,注重語言評價與激勵引導;注重過程評價與問題診斷;注重結果評價與行為分析。
有效的課堂設計會收到豐厚的回報。課堂氣氛活躍、紀律好、井然有序,每個學生的需要都能得到關注,只有做好課堂組織與教學計劃,才能有效做到因材施教。
三、關注學生個性差異是因材施教的關鍵
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即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另一種條件。只有針對學生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古人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只有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學生個體是有心理差異的,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就必須在選擇教育方法時,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心理差異采取相應的教育方法。
首先,認知差異。學生最基礎的認知能力是不同的,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即起點不同,有些學生接受能力強,有些學生學習速度慢。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也存在個體差異,對學生學習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所以對缺乏預備知識的學生宜采用演示法、講解法。對具有預備知識的學生來講,教師可采用發(fā)現(xiàn)式教學方法或非結構化教學方法。
其次,性別差異。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是個體差異中較為明顯的一個維度,女孩的言語能力比男孩更強。10歲以后,男孩比女孩數(shù)學能力更強。10歲以后男孩要更高于女孩的“空間——視覺”能力。男孩比女孩具有攻擊性。根據(jù)男女生心理發(fā)展的不同特點,可采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yǎng)他們獨立、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不僅可以傳授知識給學生,而且教會了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和策略。教學中,我們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目標實施。運用奧蘇伯爾的“先行組織者”的策略,以學生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為基礎,以“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定向,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同時要注重師生互動和學習效果驗收。新課程標準指出,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自身的活動來認識和接受新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所以,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育是培育人造就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根據(jù)學生各個教育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征進行因材施教,才能使每一名學生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實現(xiàn)真正意義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終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