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首語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底色,是一座城市的內(nèi)在氣質。為了將文明素質發(fā)揮到極致,許多城市都是下了狠功夫的。
比如,倫敦曾經(jīng)出臺舉措,要求11歲到15歲的青少年簽署“文明宣言”,承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遵守秩序,主動讓座;比如,東京奧運會舉辦前一年的1963年,東京以舉辦城市的身份,單獨發(fā)起了由東京的200個團體參與組成的“東京都奧林匹克國民運動”;又比如,紐約市警察部門今年2月宣布,將禁止乘客在地鐵上睡覺打盹,警察還將巡視車廂,強行叫醒打盹的人。
世界各地的各種舉措和規(guī)定看似嚴苛,實則飽含著制度關愛和人文關懷。G20已經(jīng)進入倒計時,杭州為了迎接盛會也深入開展了“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服務、文明禮儀”四大行動,在“禮讓斑馬線”“排隊守秩序、文明乘公交”“先下后上乘地鐵、文明一米迎嘉賓”等活動的基礎上,倡導市民不加塞、不飆車、不搶道、不闖紅燈、不亂鳴笛、不亂穿馬路、不違法停車,維護良好的交通秩序。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趙一德在市文明委全體(擴大)會議暨市民素質提升工程推進會上強調(diào),對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來說,這既是一次成果的全面展示、全面檢驗,更是一個與時俱進、借梯登高的重要契機、重要平臺。
精神文明如果抓住機遇上一個臺階,杭州的軟實力就有了更堅實的支撐,基礎設施如果抓住機會提升一個檔次,杭州的硬實力就符合了國際標準。杭州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向國際標準看齊,因為G20已經(jīng)為杭州打開了城市國際化的綠色通道,我們沒有理由繞道而行。本期“論壇”,讓我們共同走進“2016杭州城市國際化”發(fā)展論壇,一起去探究世界級城市目前最關心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