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樹平 王寧寧 陳杰平 易克傳
【摘要】《汽車制造工藝學》是車輛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內容廣泛、實踐性強、靈活性大,對于培養(yǎng)學生面向職業(yè)崗位的工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據該學科師生反應,該課程學生難學且教師難教。為提高《汽車制造工藝學》教學效果,本文以安徽科技學院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方面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
【關鍵詞】汽車制造工藝學 教學效果 改進
【基金項目】安徽科技學院校引進人才項目(2015)。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222-02
2015年我國汽車銷量約2459萬輛[1],雖然汽車行業(yè)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但行業(yè)整體經濟運行平穩(wěn),主要經濟指標呈不同增長[2]。車輛工程專業(yè)近幾年也呈現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好,就業(yè)質量較高的局面,但就業(yè)方向較為單一。據統計,大部分車輛工程專業(yè)畢業(yè)生就業(yè)在汽車整車生產企業(yè),且以產品的設計、制造以及實驗工作崗位為主。從這些崗位的任職能力分析得出,要圓滿履行崗位職責,必須具有豐富的工藝學課程知識[3]。如何結合汽車制造工藝學的課程特點,提高其教學效果,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工藝學課程知識,是本文期望解決的問題。
1.《汽車制造工藝學》課程特點
汽車制造工藝學是安徽科技學院車輛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學生無論是讀研深造或走向工作崗位都用的知識最多的課程之一。該課程知識來源于生產實踐,并指導生產實踐,決定了這門課程實踐性理論性均較強,而且制造生產實踐涉及知識面廣,決定本課程與其它相關課程聯系密切。其特點概括為四個字:多—內容多,廣—范圍廣,強—實踐性強,難—難學難教[4-5]。
2.目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鋪墊
該課程順利教學,學生需要掌握《機械制圖》、《機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基礎》、《金工實習》、《互換性與測量技術》、《汽車構造》等相關知識。而我校前期所開課程中無《材料成型基礎》,取而代之為《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該課程與汽車制造工藝學內容有較多重疊,均包含尺寸鏈原理、工藝規(guī)程制定、定位與夾緊等核心知識。且《機械制圖》、《機械工程材料》、《金工實習》等開課均在第4學期前結束,而《汽車制造工藝學》開設在第7學期。學生反應知識遺忘嚴重,往往因為看不懂圖紙、遺忘公差與配合知識、相關金屬材料性質而造成對本門課程知識理解不到位。
2.2 學時少,重理論輕實踐
新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汽車制造工藝學的總學時為36(理論學時32,實驗學時4)。學時少,任務重。有限的學時里,教師必須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則分配給學生做相關知識鋪墊的時間就必須減少,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且本門課程,缺乏實踐教學內容,學生難以結合具體實物(如夾具、機床)對相關理論(如定位、尺寸鏈、工藝規(guī)程制定)的理解,從而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象。
2.3 考核方式單一
該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側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工藝問題的能力,顯然傳統“試卷+實驗報告”的方式難以考查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學生機械地記憶課本上的知識應付考試,即便取得高分,也無法判斷其工程實踐能力。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金工實習中動手實踐能力強的同學反而考試成績并不理想。所以針對本門課程,考核方式應該有所改革。
3.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分析
3.1 組織教學內容
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圖1所示為汽車制造工藝學的地位和知識結構。要教好學生學好本門課程知識,教師自身需具備扎實的機械制圖、材料成型、互換性與測量技術等相關知識的功底,同時深入理解汽車制造工藝學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具備或培養(yǎng)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其次在組織教學的內容時,遵循模塊化和系統化原則。從教學一開始,跟學生講清楚本門課程的知識結構、地位與作用。然后分模塊講解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應用部分的理論知識,而不必一定按照課本上的順序照本宣科。否則學生在不清楚知識結構的情況下,容易抓不住重點,喪失學習興趣,而教師也不會陷入死摳課本的泥潭。往往我校在實操訓練階段,缺乏重視。這門課與工程實踐結合緊密,因此,應該在帶領學生分析典型汽車零件的加工工藝時,重點考查學生提出工藝解決方案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
3.2 改善教學模式
3.2.1理論講述部分
理論能夠拉近與實際的距離。例如在工件定位誤差分析、機械加工質量等內容上,可以通過簡單的數學公式推導幫助學生理解定位誤差產生的原因和影響、機械加工質量的影響因素;在尺寸鏈計算部分,增加具體裝配實例幫助學生理解尺寸鏈的原理和作用。通過必要的理論講解,能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工藝學知識。同時理論教學中,增加課堂提問,提高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對難以掌握的知識,通過布置作業(yè)來強化對理論知識的掌握。
3.2.2實踐教學部分
在現有實踐教學基礎上,增加生產見習內容。由于教學資源有限,之前在開設這門課程時沒有生產見習部分內容。隨著我校工程訓練中心設備不斷完善以及和蚌埠企業(yè)聯系的日益緊密,可以考慮增加生產見習內容。利用我校工程訓練中心現有數控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傳統車床等設備,現場教學生使用機床、講解零件表面加工方法、工件的裝夾和機床夾具等知識。與蚌埠BB濾清器、豐原化工等企業(yè)聯系生產見習單位,現場為學生講解機械加工工藝規(guī)程制定內容,學生易理解教師易講解,更貼近生產實際。
3.2.3理論實踐結合部分
增加課程設計內容。一些發(fā)達國家(德國、美國等)在開設這門課程時定義為實踐課,將學生放在了工廠,以參觀、實操的方式進行。而國內吉林大學、清華大學等開設了課程設計[6-7]。我校與這些名校在教學資源上還有一定差距,但在現有條件下增加課程設計是可行的。可在課程設計中,將學生分組,給每組學生(5-6人)布置一個任務,給他們一張典型汽車零件的工程圖,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完成夾具的設計、定位誤差的分析、工藝規(guī)程的制定、計算機CAD/CAM模擬加工、機床上實地加工的方式來完成整個流程。通過課程設計,學生能夠對加深所學制造工藝理論知識及其它相關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認識,很好地強化了學生的基本工程素養(yǎng)。
3.3 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式,不僅強調基礎理論知識,更要重視實踐能力。在原有的考核制度下,做如下改變。增加課程設計、問題提問、生產見習成績,減少理論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重。具體實施辦法,課程設計占30%、問題提問占10%、生產見習成績10%、期末考試成績50%。
4.小結
汽車制造工藝學在車輛工程專業(yè)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本課程的特點,立足安徽科技學院本校教學資源條件,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措施,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以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或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國汽車報,http://www.caam.org.cn/zhengche/2016011 8/1005184043.html.
[2]中國汽車報,http://www.caam.org.cn/zhengche/2016021 9/140 5185572.html.
[3]秦訓鵬,華林,楊波等.制造工藝學在車輛工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分析[J].大學教育,2013.
[4]馮能蓮,牛禮民,賓洋等.汽車制造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1(2).
[5]王榮先,萬玉瓊等.汽車制造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4(1).
[6]周煜,徐國艷,王建等.“汽車制造工藝學”實踐教學模式新探索[J].中國建設教育,2015.
[7]吳亞蘭,鄭忠才,羅映等.基于工程能力培養(yǎng)的《汽車制造工藝學》教學方法探討[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1,26(3).
作者簡介:
方樹平(1989-),男,河南信陽人,碩士,安徽科技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車輛底盤新型傳動技術、農業(yè)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