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振華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甘肅 肅南 734400)
?
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人格教育
胡振華
(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甘肅 肅南 734400)
摘 要:學生人格的塑造與培養(yǎng),是教育教學不可忽視的重要內(nèi)容,對學生人格教育,便是對學生的未來、民族的未來和社會的未來做長遠科學的的規(guī)劃。21世紀的教育實質(zhì)就是以人格教育為抓手,實現(xiàn)學生健康、和諧的發(fā)展,把教育視角放在讓學生終生全面發(fā)展上。作為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主要途徑的學校,不能只限于籠統(tǒng)地傳授書本知識,提出思想教育,更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完美人格。
關鍵詞:人格;教育;重要性
人在一定社會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比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我們稱之為人格。人格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它折射著一個人對待他人、集體與社會的態(tài)度,反映著一個人人品的好壞、善惡、美丑等。綜觀當下的中小學生,他們?nèi)烁袼仞B(yǎng)出現(xiàn)了比較明顯的滑坡,我認為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以做人為核心的責任感淡化,重自我價值,輕社會價值;二是開放探索能力不強,重書本知識,輕道德實踐;三是社會交往水平較低,重外表形象,輕內(nèi)在素養(yǎng);四是協(xié)同合作精神較差,重主動人格,輕和諧協(xié)調(diào);五是自我調(diào)控能力薄弱,重自我享受,輕顧全大局。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每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的高度重視。
提高學生人格素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成為品德良好的一代新人,應當放在教育教學的首要地位。因此,學校不只限于籠統(tǒng)地傳授書本知識,提出思想教育,更要開展形式多樣的的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完美人格,在提高學生人格素質(zhì)的基礎上,再去談思想進步、政治信仰、愛國主義等。學生的個性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學校是學生人格塑造的最佳場所,教師是學生人格塑造主要的影響者之一,作為教師,我們應先做“人師”,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感染學生,后做“經(jīng)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做學生成長路上的引導者。
學生人格的塑造首先得益于要有正確的自我概念,正確的自我概念是他們形成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重要條件。具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人,才能更準確地定位自己,做事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面對困難仍能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坦然地接受一切,讓微笑之花常開世界之林。因此,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生人格的塑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正確對待自己的得與失,正確處理好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教師應幫助學生明辨是非,讓他們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今后的生活中以此為標準,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行為方式不斷自我反省,自我評判,自我認定,以社會認可的標準和期望,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最亮麗的一面。近幾年,許多青少年案例都源于學生是非觀念的缺失,如果他們確立正確的是非評判標準,便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真正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責任意識不強,行為習慣差是中學生身上普遍存在的問題,強化責任意識,讓學生明白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有利于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首先,生活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理。其次,學習方面,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很快適應教學,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次,在心理素質(zhì)方面,要讓學生學會自尊、自愛,樹立自我賞識的意識,學會樂觀面對挫折和失敗,不氣餒。另外,教育學生講文明、講禮貌、樂于助人、熱愛集體等,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鼓勵青少年在道德理論的指導下自我對照、自我檢查,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詮釋理論,使理論認識和行為行動統(tǒng)一起來,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漸完善自己的人格。
現(xiàn)在的中學生缺乏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任意揮霍錢財、追求時髦、比闊氣,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就更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奮斗精神,如讓每個學生回去了解西路軍征戰(zhàn)張掖的事跡,父母親辛酸的創(chuàng)業(yè)史,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意識,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教師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眾人拾柴火焰高,讓學生懂得合作雙贏的道理。奮斗精神、合作精神是一個健全人格的標志,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注重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構建一個和諧快樂的輕松環(huán)境,另一方面又要正確引導,教育學生與人為善,真心地尊重別人,鼓勵他們大膽積極地去與人交往。
教師要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教書育人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要多方面考查和評定學生,以人為本,讓每個學生做最好的自己。教師要以發(fā)展和欣賞的眼光去發(fā)掘每一個學生人格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相信自我,從而超越自我。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發(fā)展的評價,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教育學生時要注意場合、注意語言、注重鼓勵,給予學生重新實踐和機會。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錯誤,教師要懷抱寬容的態(tài)度,允許學生犯錯誤,并且教育學生從失誤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學會在互相評價中提高自我評價,時常用優(yōu)秀范例和低劣人格表現(xiàn)進行比較,從而引起學生心靈上的共鳴。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該建立在教師人格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人格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xiàn)出教育的力量。” 要使學生品德高尚,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每一個教師要認識到自身人格修養(yǎng)的重要性,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實現(xiàn)人格的提升,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并能根據(jù)不同課程的特點潛移默化地進行人格教育。尤其是班主任的人格和表率作用直接影響著班集體的形成,因此,我們教師要時刻注意通過自己健全的人格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人格。
健康的人格塑造完整的人生,是學生走向社會、成就事業(yè)的基礎,讓我們攜起手來,為祖國未來的發(fā)展,用我們的愛心沐浴每一位學生。
[責任編輯 趙景霞]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9-008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9.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