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學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彪S著新課程實驗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數學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數學生活化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連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還原于學生的現實生活當中,讓數學變得可感知、可觸摸,變得可親可近。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從生活實際中引岀數學問題,讓多姿多彩的生活實際成為數學知識的源頭,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欲,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毖芯恳脖砻鳎骸敖虒W環(huán)境與學生的學習有著必然的聯系?!彪S著教改的深入,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已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生活中到處有數學,關鍵是教師是否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去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當然,有些情景不能真實地在課堂中展現出來,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經歷過,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可以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材料,把生活情景模擬出來,讓學生親自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能幫助學生搞清較難、易混的內容,使他們感到親切、易懂、自然。
二、引入生活實際,數學聯系生活
“生活數學”強調了數學教學與社會生活相接軌,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心理需要,使他們將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得更緊密。
1.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鑒于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滿著好奇,數學教師就必須緊緊地抓住這份好奇心,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型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從而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解決新問題。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出示學生熟悉的徽標、蝴蝶等圖形,讓學生觀察,探索一些圖案中蘊含的軸對稱關系,引導學生討論圖形中具有的性質,還可以讓學生以互相提問的方式列舉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指導學生討論飛機設計時為什么要采用軸對稱?有何意義?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提高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2.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
體會數學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并掌握數學知識,并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標,應該是能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應用技能。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開闊學生數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用價值。
例如,在方程應用問題教學中,引入利率問題和稅收問題。
利率問題:為了準備你5年后上大學的學費30 000元,你的父母現在就得參加教育儲蓄:(1)直接存一個5年期,年利率為4.95%,現在應存入本金多少元?(2)先存一個3年期,3年后將本息自動轉存一個2年期,現在應存入本金多少元?(三年期年利率為4.41%,二年期年利率為3.69%)(2007年最新調準)
稅收問題:(照章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新教材中這是一個重要內容)國家規(guī)定個發(fā)表文章、出版所獲稿費應納稅,其計算方法是:(1)稿費不高于800元不納稅;(2)稿費高于800元,但不高于4000元應繳納超過800元的那一部分的14%的稅;(3)稿費高于4000元應繳納全部稿費的11%的稅。今知王教授出版一本著作獲得一筆稿費,他繳納了550元,那么王教授的這筆稿費是多少元?
三、結合實際生活,提高探究能力
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無數的數學問題等待開發(fā)利用,作為數學活動設計者的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資源,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無窮樂趣,發(fā)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如在設計《測量校園中旗桿和樹木的高度》這一節(jié)課時,首先要求學生根據自己選擇的測量工具獨立設計出一種或多種可行的測量方案。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對設計的方案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并評選出設計獨特且有較強應用推廣價值設計方案在全班同學中進行交流,再由設計者對自己的方案的設計思路和可行性進行講解論證。這一過程對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分析歸納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總之,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生活服務,拉近數學和生活的距離,將數學與生活實際密切地聯系起來,使得數學課堂充滿濃郁的生活味道,沐浴著生活的陽光,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