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新港中學,廣東廣州510700)
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和分層教學模式探析
李歡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新港中學,廣東廣州510700)
學困生是我國目前教育學中出現的產物。它直接關系到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初中數學學困生作為初中學困生中的最大群體,他們彼此之間的差異不同于其他學生的身心特點,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本文從初中數學的角度,淺談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以及分層教學模式的運用,希望能幫助學困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初中數學;學困生;學困生成因;分層教學模式
一個班級在剛組建的時候,學生的數學成績往往非常接近。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差異。甚至有些學生不僅學習成績差,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還會出現不自信的心理。這些學生會出現基礎差,上課不認真,精力不集中,反應遲鈍,學習積極性差點等現象。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的責任也更重了。因此如何幫助學困生從新樹立學習的信心,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找準原因是最關鍵的。此外,教師應在課堂上采取分層教學模式,去幫助學困生提高數學成績和教學修養(yǎng)。
(一)基礎原因
與小學數學不同,初中數學教材結構的邏輯性與系統(tǒng)性更強。很多學生從小學進入初中,本身的基礎就差,隨著進入初中難度越來越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導致在課堂上經常聽不懂、課后作業(yè)不會做的情況,與其他同學之間拉開很大的差距。若教師又沒有及時指導學生,經過一段時間,便很難跟上學習的進度,導致學生出現了學習困難的情況。
(二)數學思維原因
有些學生對數字特別敏感,對數學特別感興趣,往往在學習的時候領悟力更強,學起來更輕松。而有的學生卻與之相反,造成每個數學知識點難以消化,隨著初中數學難度系數的不斷加大,就會與其他同學產生的差距。
(三)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也是數學學困的因素之一。數學語言與熟悉的自然語言相差很大,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條理性、嚴謹性等特點。這導致有的學生難以理解數學語言的含義。還有一方面是教師沒有用規(guī)范的數學語言來表達。
(四)數學學法
一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成績很差的原因是學習方法的不對。從小學到初中,初一新生在準備上都沒有達到要求,還有部分學生以小學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初中數學,隨著時間的推移,難度的不斷增加,使得學生對形式化的數學,比如初中數學函數的概念、幾何圖形的應用、二次函數等這些問題難以適應,且出現了基礎不扎實的學生難以消化的現象。
學生學習離不開教師的教導。而且,好的教學模式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因此,教師應采取適切的教學方式。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采取分層教育模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初中數學學困生提高成績。
(一)因材施教
在運用分層教學方法進項初中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生現實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出學生的潛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方法決定效率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導,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從而達到學習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先給基礎薄弱的學生畫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平面圖,然后重點講它的性質和特點。對于基礎知識扎實的學生,可以進一步出一些題目做,然后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對于成績拔尖的優(yōu)異學生,則可以出一些富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將其思路與能力都挖掘出來。
(二)循序漸進
在準備初中教學備案時,教師要遵循一個規(guī)律,即循序漸進地安排課程,并站在學生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標,按照先易后難的學習進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學生的教學目標。這樣就能讓學生通過自主的學習方法去思考與探索,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教師應不斷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互幫互助,同時與學生形成友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樣對以后的教學是有很大幫助的,最終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例如,在講解初中數學“分解因式”這一章節(jié)中,教師可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逐步講解,講解容易的二元因式分解,然后再進行較為復雜的題目講解,以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減小難度,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是根據學生基礎差異,分別制定的不同目標,且分層目標可以定期進行對比而做出調整,以更貼近學生的真實水平。分層教學主要從三個角度來分:一是對學生進行分層。一般可分三組:A是基礎較差,平均不及格的學生;B是平均成績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學生;C是平均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分層,實行小組教學。學生以小組來進行學習的討論與探究,之后匯報成果。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之間合作的能力,還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加自信心。二是根據學生達到目標進行分層。A組學生主要掌握基礎知識的理解,B組學生主要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C組學生應具備創(chuàng)新的意識,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三是對學生的解決問題的分層。A組主要探究數學中定義和特點的理解;B組學生主要考察思維方式難,過程復雜的題目;C組主要考察題目解決多樣性的方法。在這種分層的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小組提問,從而達到教學的效果。
初中數學學困生通常是被教師忽略的群體,被同學歧視的群體。那么學生為什么不愿意學數學?為什么學不好數學?教師只有找出學困生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個人的學習特點找到合適其的教學方法,就能使學困生得到轉化。因此,教師工作要做到有耐心、有信心,適時地與學生溝通,找出上課教學方法的不足,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率。
[1] 溫金葉.讓學困生走出“被遺忘的角落”——淺談初中數學“學困生”的成因與對策[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5):177-179.
[2] 王丹.淺議初中數學學困生教學的成因和對策[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4):34.
[責任編輯張翼翔]
G63
A
1673-9132(2016)31-0066-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41
李歡(1977-),湖北黃石人,中學一級,研究方向:中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