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如果當初沒有做時尚雜志的工作,我的生活與現在會截然不同。這種感覺每每在同學聚會上會愈發(fā)強烈,圍坐在我身邊的80后同學都已是中年發(fā)福的父母,滿口談論的都是孩子。當年高中時代操場上那些帥氣的足球男孩如今不是體態(tài)豐滿就是頭發(fā)稀少得令人遺憾。身材、形象、著裝已經成為時尚雜志從業(yè)者必須顧忌的方面。
拋開自然條件和外在著裝,時尚雜志的高端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的生活本身,這些與奢華無關,只和品位有緣。比如飲食上的要求,無論是與美食博主喝咖啡還是參加美酒品鑒或米其林大廚試餐,在了解高端生活方式的同時,我們變得更包容,更愿意去嘗試,注重體驗感又樂于分享。從最開始對帕瑪森和滿是白色霉菌的薩拉米難以下咽,酸澀粗糙的黑麥面包讓我忍無可忍地反胃,到最后可以靈活駕馭并且去享用它們,我的味蕾也逐漸被打開。帕瑪森、必然芝士、Pines、Soft taco、藜麥、Carapelli橄欖油等等,這些常伴手邊的食材和調味品常常能給人帶來無限的滿足感。菲力、眼肉、西冷還是沙朗牛排一眼就可以認出,并且深深迷戀肉類下鍋時油滋滋冒氣的聲響,打發(fā)蛋白后愛盯著烤箱觀察面粉神奇變化,喜歡摘一片自己種的羅勒打碎后做青醬意面,對剛出爐的舒芙蕾綿柔的空氣口感上癮……時間久了,不得不因為貪嘴后的身材被歸到微胖界。并且近兩年常常自欺欺人地認為這就是過勞肥吧。
三周前,因為4月刊大專題欄目對樂動力公司進行采訪,有幸與他們的主創(chuàng)人員深度溝通,并且有機會參與到樂動力的減脂訓練營。最開始,對這個減脂營的效果我并不確定。僅僅是一個線上的微信群,每天三餐及運動的打卡機制和四周不同的運動作業(yè)就可以減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惰性,尤其是上班族,當然我也不例外。
入營體質測試中所有項目專業(yè)得令人發(fā)指,要清楚地填寫自己的身高、體重、三圍等不堪的數字之外,還需要做心率、晨脈、體能等測試。我破天荒在狂風肆虐的3月深夜里靠著超級不專業(yè)的裝備跑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2分鐘跑,距離是1.9公里。氣喘的急促、紫紅色的面部和酸痛到僵硬的身體……頭發(fā)散亂的狼狽狀歷歷在目。與其說是減掉脂肪,不如說是改變一種生活方式。三餐的飲食要求加上力量訓練的作業(yè),迫使我必須改掉加班餐和晚睡的習慣。下班后健身房都已經關門,那就把身體交給大自然吧,無論是刮風還是霧霾,我堅持完成每周兩次5公里的慢跑。每餐的儀式感擺盤和拍照,讓我驚嘆3周的時間里我沒有吃過漢堡、零食、巧克力、果汁飲料,甚至連米飯都沒有碰過。或許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很大,工作忙,我相信現在人們對于美食的向往早已不僅僅是吃好這么簡單。吃得健康、科學、營養(yǎng)并且美味,當然最好還得簡便易操作。說到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效果,我算是小基數的體重,3周減掉了4斤。體重數字不算漂亮,但是圍度上還是有驚喜,大臂縮小4cm,腰圍4cm,大腿圍2cm,其實后來我才知道不要小看這幾厘米,穿衣的效果完全不同。之前常常失眠或者熬夜去寫稿,我把最好的冥想和深思的時間用在了洗澡上。就在上周末夜跑的時候,我發(fā)現我有一絲開始享受慢跑的過程,就在這種有節(jié)奏的運動中,工作的計劃、團隊建設、如何處理客戶關系等等,都是我思考的命題;當然有時候還會天馬行空,比如,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我發(fā)現運動冥想是我目前最好的思考方式。原來需要中途休息走幾分鐘的我,現在也可以嘗試一口氣跑出5公里。駐足后無比輕松。曾經采訪過探險家金飛豹,他并沒有在精彩傳奇的探險人生中就此滿足,跑遍七大洲馬拉松的時候他已經年過五旬。那本他極力推崇的《跑步圣經》很快就成了我的枕邊書。很多人喜歡用香煙和酒精來點燃一下自己,或者像這期的封面人物,U+優(yōu)財創(chuàng)始人簡毅一樣,他喜歡我叫他簡,因為簡單,他住遍國內及東南亞所有的廟宇,封閉自己積蓄能量。每個人的方式不同,如果說是找到一種集中注意力并能安靜下來的方式,我想我也找到了。
另外說一句,我并沒有節(jié)食,而是節(jié)制地去飲食。比如下午茶的情懷當然還會有,望著甜品還會垂涎,出了國門無比懷念中餐,只是欲望在現在的靈魂里,安靜了許多。天氣這么好,如果不知道踏青吃什么,看看我們這期的野餐專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