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聰穎
摘 要:教學目標制定的關鍵所在是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學內(nèi)容,在綜合考慮各種教學因素,并找到教學內(nèi)容的關鍵和切入口之后再制定出來。
關鍵詞:學生實際;計劃性目標與生成性目標的關系;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1-010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67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的核心。有效教學,首先應取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有效。所以教學目標制定的關鍵所在是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學內(nèi)容,在綜合考慮各種教學因素,并找到教學內(nèi)容的關鍵和切入口之后,才能制定出來。 制定明確、符合新課程理念的教學目標關鍵在于以下幾點。
一、注重不同學段、學生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對每個學段都有明確要求,而且就同一教學內(nèi)容,在不同的學段其目標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在制定教學目標是一定要關注這一點。拿閱讀教學來說,低年級注重字詞和朗讀。高年級更注重的是理解思想內(nèi)容,學習表達方法的運用,讀寫結合。如:對于小學二年級語文課我們制定教學目標時考慮的重點是學生字詞的理解和識記,給生字組詞,理解生詞的意思,能夠流利地讀課文,能說出短文的大致意思。可是到了高年級同樣是閱讀課文,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除了字詞的理解外,主要把重點放在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上,抓住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所表達的含義,理清作者的思路和寫作順序、表達方式,這樣寫有什么用意,以及你學習這課后有什么感悟體會才是高年級制定教學目標時考慮的重點。對比一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段不同,教學目標制定上差距很大。語文教師只有注意到這一點,才能使教學主次分明,重點突出。時間長了,教師這樣引領學生就能感悟到學習的重點項,學習也有了規(guī)劃。
對于學生就是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照顧大多數(shù)的原則,確定教學的起點和難點,同時考慮相應的教學策略。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的“三不教”:學生已經(jīng)讀懂的,不教,學生自己能學懂的,不教,教了暫時也不懂的,不教。值得我們借鑒。所以我們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甚至可以和學生共同謀劃,從而讓教學目標更加接近學生學習的實際。例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要安排整體感知,自主質(zhì)疑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讓學生質(zhì)疑,以便我們能篩選出適宜學生的教學目標。另外我們有意識地結合教學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解決一兩個典型問題,更能提高學習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二、處理好計劃性目標與生成性目標的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教師死抱住一個計劃,‘以不變應萬變,那么他是什么也做不好的?!边@句話告訴我們:教師應以動態(tài)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教學目標。課堂是學生的知識和靈性“生長”的地方,教學過程就應該是計劃和生成的統(tǒng)一。在課堂上隨時都可能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情況”,教師應有充分的準備根據(jù)教學情境的變化對計劃中的教學目標進行調(diào)整。例如,要求學生復述課文時,卻發(fā)現(xiàn)他們連課文都還沒有完全讀通順,這就需要改變目標,加強朗讀訓練。正如布盧姆所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料教學所產(chǎn)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圍,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為一種藝術了?!闭n堂帶有無數(shù)不確定性,教師應樂意使它向那些不確定性開放。這樣,我們的課堂會更生動,更有創(chuàng)造力??匆幌挛业囊粋€課例:在教學《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教學目標之一是:抓住“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實踐起來卻很困難” 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結合生活實際對這句話進行理解。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道德方面的知識,再說一說怎樣做是道德的,怎樣做是不道德的。預設學生回答:因為我釣到的大鱸魚距離鱸魚開放日還有一個小時,只有把鱸魚放回湖里,這才是遵守了道德,但是卻放棄了個人利益。所以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困難。但是有一個學生的回答卻出人意料,“這時除父親外并沒有人知道,只有這一次,也算不遵守道德嗎?”這時課堂情況與預設目標不一致了。于是,我隨機應變,是呀,這件事沒有旁人知道,只是這一次,也算不遵守道德嗎?我們在有人監(jiān)督和沒人監(jiān)督時對問題處理態(tài)度方式一樣嗎?這樣一問引發(fā)了學生積極發(fā)言,他們說,多數(shù)人,包括一些大人,在有人監(jiān)督和無人監(jiān)督時,表現(xiàn)不都一樣,都往往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愿舍棄個人利益。這時通過這一臨時出現(xiàn)的問題,讓學生對道德理解得更透徹,對這句話的理解也更深入,感受也更深刻。這樣的教學目標已經(jīng)超出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通過討論,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理解遠遠超出了我的既定目標。所以,我們一定充分抓住這一臨時生成的教學資源,為教學服務。
三、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語文的學習是讓學生體會生活的內(nèi)涵,感動生活中的真情,并從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德。所以制定教學目標時不僅僅要關注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更要關注情感價值觀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展開對話,從中摸清學生所思所想,這樣引領起來更有切實指導意義。
四、 教學目標要有適當密度
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給學生留出發(fā)揮空間,不可急功近利,整節(jié)課頭緒多,又煩又亂,弄得學生緊張,抓不住頭緒。教學目標過多,則學而不精,密度過少則學而不足。這時我在總體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jù)不同學段,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出主次分明,強調(diào)重點的教學目標。比如《毛主席在花山》這篇課文教材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通過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表現(xiàn)主席熱愛群眾,關心群眾的美好品德;二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那么,制定這課的教學目標時就不要面面俱到,對課文的朗讀點到為止,應該把重點放在以下方面:概括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這幾件事作者通過什么描寫方法表現(xiàn)出來的?這幾件事表現(xiàn)了毛主席的什么品質(zhì)?
綜上所述,無論做什么事情,方向正確,目的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是如此。設定教學核心目標的方法有很多。如何把目標落實到位?這需要老師不斷提高個人素質(zhì),找準教學內(nèi)容,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和學生一起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