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賀吉林電視臺,吉林長春 130000
?
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的創(chuàng)新路徑
張 賀
吉林電視臺,吉林長春 130000
摘 要大數據時代,其所注重的是數據的分析,注重可視化的處理,注重信息的傳遞。面對大數據時代所產生的各種新媒介,可視化新聞逐漸產生,并得到了受眾群體的一致喜愛。就可視化新聞的發(fā)展現狀,如何創(chuàng)新傳播的路徑成為新聞媒體所關注的重要內容。文章對大數據時代新聞可視化傳播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可視化新聞;新聞傳播;路徑創(chuàng)新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大數據時代悄然而至。人們已經習慣了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工作和學習,其思維已經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fā)展而產生了變化。事實上,早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大數據便已基本成型,是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一直未能進行廣泛應用。20世紀之后,互聯網的普及才讓大數據時代真正開始,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質的改變。對于媒體而言也同樣如此,其信息輸出模式和受眾的信息接收模式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發(fā)展,可視化新聞便是在新媒體環(huán)境氛圍中產生的??梢暬侣勌岣吡诵畔⒌膫鞑ニ俣?,其可視化的特點也讓受眾群體越來越喜歡這種新聞播報方式,其不僅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更加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1.1 數據處理精準性低
在可視化新聞的制作方面,國內的技術條件、人員配置、發(fā)布審核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其存在的問題也顯而易見。雖然可視化新聞數據處理相比較傳統(tǒng)模式有了改進,使其在分析處理過程中依然會存在信息傳遞不足、信息傳遞過度,或者信息傳遞失真的情況。在數據整合和美術設計方面,也難以達到可視化新聞的快、準、美要求。
1.2 運作模式不完整,時效性較差
我國可視化新聞起步較晚,其運作模式還不完整,可視化新聞制作的產業(yè)鏈也并不嚴謹,許多可視化新聞的制作人都是自然人,這就造成了其無法在事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獲得相關信息,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較差。加上個人所制作的可視化新聞的局限性,讓受眾群體對其進行充分的理解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1.3 內涵不明確,內容實用性需提高
可視化新聞所追求的核心內容并沒有非常明確,其所播報的內容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并不密切,這就造成了內容的實用性不高。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可視化新聞的核心內涵,其所依托的大數據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難以將紛繁復雜的海量數據進行精細化、濃縮化處理,再經過可視化進行傳播。
2.1 可視化新聞彌補傳統(tǒng)新聞宏觀敘事的不足
傳統(tǒng)的新聞播報注重的是以文字為主所進行的敘事細節(jié)的捕捉,也就是說,其更加注重的是微觀的表達。而新聞可視化則可以在數據上“下功夫”,彌補傳統(tǒng)新聞中宏觀敘事的不足。從統(tǒng)計學的角度來說,新聞可視化是大規(guī)模的抽樣調查或者普查,通過抽樣調查或者普查,了解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可視化新聞所利用的主要是客觀數據,對事物和現象進行充分而客觀的宏觀報道,在宏觀報道過程中加強微觀報道能力。也就是說,運用數據新聞可以提升公眾對新聞的可信度,能夠與“微觀新聞”形成相互之間的彌補。
2.2 開放數據運動拓展可視化新聞的報道領域
可視化新聞是對數據的應用,而數據在理論上是沒有疆界的,大多數數據都可以成為新聞報道的重要源泉,有新聞價值和大數據的地方就應當有可視化新聞的存在。但是,因為各行各業(yè)對數據的保護性,讓可視化新聞在獲取數據方面有一定的難度,只有進行開放數據運動,才能夠有效保證數據新聞的報道。“開放數據”指的是不受著作權、專利權以及其他任何限制,并開放給社會公眾自由查詢和使用的數據?;ヂ摼W的應用讓“開放數據”越來越多,只要記住認真挖掘,便能夠尋找到可視化新聞的豐富資源。除了官方發(fā)表的開放數據,行業(yè)協會和專業(yè)市場調查公司所公布的數據也可以被可視化新聞所使用,這需要記者充分挖掘大數據的價值,掌握可視化的呈現方式。
2.3 改變以文字為中心的傳統(tǒng)新聞敘事方式
可視化新聞的交互性是其最為引人注意的特點,其改變了新聞報道的傳統(tǒng)方式,建立了新的新聞敘事模式??梢暬侣効梢詫D片、數據、鏈接等內容作為文字形式的輔助,豐富新聞內容,強化數據應用??梢暬侣劦某尸F還要注重其邏輯的清晰性,呈現給用戶更好的閱讀體驗方式。新聞可視化是一門藝術,其不應當僅僅局限在一種模式范圍內,認識應當拓寬其應用領域,變化其表現方式,帶給人們全新的視覺體驗感受??梢暬侣勥€要緊跟時代脈搏,緊跟國際新聞界數據探索的步伐,加強在門戶網站推出屬于自己的可視化新聞專欄。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新媒體產生,新媒體的產生推動了新聞可視化的發(fā)展??梢暬侣勔呀洺蔀樾侣劙l(fā)展的未來方向,其傳播的速度也將越來越快,傳播的程度也將越來越深。新聞媒體人要注重挖掘可視化新聞背后的深層含義,注重數據新聞媒體的融合,拓展新聞可視化傳播的路徑,讓可視化新聞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五彩斑斕的顏色。
參考文獻
[1]王秀麗,王天定.數據新聞可視化設計的反思與創(chuàng)新路徑——以2014“數據新聞獎”作品為例[J].新聞界,2015(9):55-60.
[2]連娜,張筱筠.“大數據”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J].新聞界,2014(15):29-32.
[3]楊雅.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技術:新聞傳播的新范式——“大數據與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研討會綜述[J].國際新聞界,2014(3):161-168.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360(2016)11-0168-02
作者簡介:張 賀,吉林電視臺都市頻道《守望都市》編輯,中級編輯,研究方向為電視民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