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智文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 100044)
博物館的空間規(guī)訓與空間權力
——以國家博物館為例
何智文 (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 100044)
??略谄洹兑?guī)訓與懲罰》一書中致力于探究權力與知識的關系,并從空間維度上探究權力的作用,即通過在空間上利用規(guī)訓技術來對人體進行分解并施加微妙的強制從而體現對微觀權力的生產。本文將以福柯的空間理論為出發(fā)點,以國家博物館為例,探討國家博物館對于參觀者的空間規(guī)訓作用和對參觀者施加的空間權力,以明確人在博物館中的自覺形成參觀行為的原因和人獲取知識的過程。
博物館;空間規(guī)訓;空間權力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和博物館內部布局的優(yōu)化,展品的呈現方式日漸豐富,展品的布展結構也日趨滿足觀者的觀展邏輯,人與展品的互動性也隨之增強。但在人與展品的互動過程中,一種無形的力量和約束在影響著人的參觀行為和文化認知,即福柯所提出的“空間規(guī)訓”和“空間權力”。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博物館快速普及發(fā)展、博物館資源的極大豐富的時代,博物館的“空間規(guī)訓”和“空間權力”也通過博物館本身的不同方面向參觀者發(fā)揮著作用,規(guī)范著參觀者的參觀行為,并形成知識傳播的過程??梢哉f,博物館在文化傳播和教育民眾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國家博物館的空間設計、地理位置和意識形態(tài)對參觀者個體的監(jiān)視
與監(jiān)獄的垂直化全景敞視的空間結構不同,博物館基于展品的觀看效果呈現出平面的空間結構特征。在這樣的空間段落里,時間的空間化使得物的鋪陳是一種線性的漸進鏈條。1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的內在的空間設計、展品擺放的順序以及一些基礎空間架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隔斷了參觀者無限延伸的視野,對參觀者的瀏覽行為具有細致微妙的強制,從而控制和引導著參觀者的參觀行動。同時,國家博物館實際上是被精心建設的一個知識領域(權力領域),一個認知、行為和心理的教育場所,其空間內部設置的規(guī)章制度也在規(guī)范塑造者參觀者。
此外,國家博物館的空間位置處于北京天安門的東側,其規(guī)劃布局既順應了中國“左祖右社”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又具有強化天安門廣場的政治、文化中心的職能作用,可以說,國家博物館是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機器,其空間位置的設定賦予了國家博物館高高在上的意識形態(tài)的審視視角,使參觀者在參觀行動進行之前便在思想上受到了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訓。
(二)國家博物館空間對個體的改造
羅蘭·巴特在游覽巴黎鐵塔之后寫道“當我們望著它時,它是一件物體;而當我們去游覽鐵塔時,它就變成了一種目光,并因此構造著作為其注視對象的既 伸展于又收攏于其腳下的巴黎。”2同樣,對于博物館而言,參觀者在主動觀展的過程中,也已經處于博物館的“監(jiān)視”和“管理”之下,即觀者已經被置入空間的規(guī)訓過程中,他們必須通過改造自己的行為從而被動地接受這種規(guī)訓。這在一定的空間之中,則表現在博物館引入監(jiān)獄的透視關系,即“在空間中安置肉體、根據相互關系分部人員、接等級體系的組織人員、安排權力的中心點和渠道、確定權力干預的手段與方式的樣板?!?也就是說,參觀者在不同展品面前逗留或移動,都受到博物館內部管理人員目光的監(jiān)視與潛在的約束和管理,從而實現對參觀者個體的改造和監(jiān)視。
在《乾隆南巡圖》所處的展廳以及中國古代史展廳,每幅圖或每個展廳空間段落之中,都存在國家博物館配置的管理員,這些管理員的配置起到兩種作用:第一,監(jiān)視參觀者的參觀行為,即時刻注視參觀者是否存在不當的參觀行為;第二,實現對參觀者個體的規(guī)訓和改造,對參觀者不當的參觀行為進行管理,或起到對參觀者參觀行為的引導作用。
(一)權力將知識構建為真理——權力實施的前提
博物館作為重要的知識媒介,發(fā)揮著重要的教育作用。這種教育的作用和權力首先外化于博物館對文化資本的持有4和積累。正如??滤岬降模R與權力相交織的過程中,知識獲得真理的地位,真理制度產生。真理以流通方式與一些生產并支持它的權力制度相聯(lián)系, 并與由它引發(fā)并使它繼續(xù)流通的權力效能相聯(lián)系。知識的傳播策略總是不斷地自我調整 , 使得權力得以更完美的運作5。國家博物館憑借著自身國家機構的權力與職能地位,將大量的國家級和世界級的寶藏收藏與積累,并通過向社會大眾開放或文化展覽、文化活動等形式,將通過展品收集而獲取的知識內容(即“真理”)與自身的權力地位相聯(lián)系,發(fā)揮知識傳播的權力效能,將匯集的文化藏品的知識內涵作為其知識構成的主要方面,向參觀者傳播,發(fā)揮博物館權力。
此外,博物館的權力還內化于對參觀者的塑造。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展廳對展品資源和知識內容的匯集和傳播,其目的在于將參觀者塑造成為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增強民眾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時喚醒民眾的愛國意識和危機感,培養(yǎng)民眾的公民責任,以此實現博物館權力的實施。
(二)交往關系傳播知識——權力實施的中介
交往關系是參觀者個體間或群體間以符號傳播為媒介的信息傳遞方式。權力關系介入交往關系,通過對符號的監(jiān)視、控制、搜集和分析,把人變成知識的對象。6對于國家博物館而言,參觀者同博物館施加的權力和博物館的知識體系構成博物館的權力關系。在參觀者所處的權力關系與國家博物館安排的專業(yè)人員的交往關系中,博物館的專業(yè)人員對展品的形態(tài)、淵源等信息符號搜集后進行傳播,將參觀者設定為知識傳播的對象,從而實現國家博物館權力的實施。
(三)大眾媒體加快知識擴散的進程——權力運作的推進器
??轮赋觯艾F代媒體與當代權力關系網絡之間形成了一個全面的社會控制網?!?大眾媒介的應用,加快了知識擴散的進程。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對傳統(tǒng)博物館服務產生巨大沖擊的同時也為博物館的升級轉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隨著新媒體技術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在增加了人與展品之間的互動之外,還豐富了博物館的職能與作用。在國家博物館中,目前應用到的新媒體技術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可識別智能標記的運用,幫助參觀者實現對展品信息的捕捉和呈現,如中國古代史展廳中的展品信息二維碼,參觀者可利用手機掃描二維碼,獲取展品全面的信息;第二,數字動畫技術的應用,如《乾隆南巡圖》展廳中的數字動畫,將乾隆南巡圖部分卷軸的內容利用數字技術拼接起來,向參觀者呈現動態(tài)的歷史再現;第三,國家博物館官方微信公眾賬號和官方微博的設置,將國家博物館的高深文化“落地化”,并配合服務功能,拉近受眾與國家博物館之間的距離。由此可見,大眾媒體在國家博物館中的應用,起到了服務大眾、加快知識傳播的重要作用。
??轮铝τ诳疾鞕嗔鸵?guī)訓如何在空間向度上發(fā)揮作用,這為國家博物館的空間權力和空間規(guī)訓的研究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通過分析,我們得出博物館的空間規(guī)訓作用(參觀者形成參觀行為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博物館的規(guī)章制度對參觀者的規(guī)范、博物館的建筑結構、空間位置和意識形態(tài)對參觀者行為潛在的約束以及展品前監(jiān)視者的安排對參觀者行為的改造。而博物館的空間權力(參觀者獲取知識的過程)則體現在博物館通過搜集歸納展品的文化知識、講解人員的對展品信息文本的傳播以及大眾媒介技術的應用,從而向參與者傳播展品知識,擴展展品知識傳播渠道,普及藏品教育,實現空間權力的實施和到達。博物館的展廳設計和結構建造對博物館展品更好地呈現、博物館文化的傳播提供具體的外在條件,而博物館的空間規(guī)訓和空間權力則在約束參觀者行為、構建參觀者文化認知、向參觀者傳播展品知識、普及藝術教育方面則起到了抽象的本質作用。
注釋:
1.張霖源.展示的秩序:現代博物館空間的拜物幻象[J].云南社會科學,2015(03):172-178.
2.羅蘭·巴特,李幼蒸譯.《埃菲爾鐵塔》.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3.
3.米歇爾·福柯著,劉北成等譯.規(guī)訓與懲罰[M].三聯(lián)書店,2003:231.
4.徐夢可.博物館的空間權力[J].大眾文藝,2015(03):59.
5.李敬.傳播學視域中的??拢簷嗔?,知識與交往關系[J].國際新聞界,2013(02):60-68.
6.李敬.傳播學視域中的福柯:權力,知識與交往關系[J].國際新聞界,2013(02):60-68.
7.高宣揚著.??碌纳婷缹W[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322.
何智文,北京交通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