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
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對預算單位財務工作的改變
劉穎
摘要: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是我國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它是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國庫集中支付為主要形式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在現行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預算單位財務工作發(fā)生了新的變化,產生了新的核算內容,本文從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內容、改革對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等幾方面分析,提出進一步提升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后預算單位財務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財務工作;改變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實施,從根本上解決了預算單位分散開立賬戶,違規(guī)擠占挪用財政資金問題,以及由于財政資金分散管理形成的資金使用效益不高、財政宏觀調控能力不強等問題。由于財政資金支付方式的變化,預算單位會計核算面臨一次新的變革,增加了新的核算內容,因此,如何在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及其配套措施下提高預算單位財務工作水平,使其會計核算更加準確、全面地反映單位的資金運動,會計信息更加真實、完整,對提升預算單位財務管理水平具有現實的意義。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是依托財政信息一體化大平臺,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為基礎,集中支付為主要支付形式的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預算單位支出款項時主要采取授權支付和直接支付兩種方式,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將資金支付到收款人賬戶。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實施,在保證預算單位四個不變的前提下,給預算單位會計核算帶來一次深刻的變革,即:預算單位執(zhí)行主體不變;預算單位資金使用權不變;預算單位會計核算主體不變;預算單位財務、資產管理職責不變。
一是資金請撥方式的變化。改革前,財政部門根據批復的預算將財政性資金以實有資金的形式撥付到預算單位銀行賬戶中。改革后,預算單位在預算指標的控制下,根據不同資金性質和限額標準劃分支付方式編制用款計劃,財政性資金以用款額度的形式下達到預算單位。
二是資金支付控制方式的變化。改革前,預算單位根據銀行存款余額控制資金支付活動。改革后,預算單位根據用款額度控制資金支付,整個支付的控制過程是“指標控制計劃,計劃控制額度、額度控制支付、支付控制清算?!?/p>
三是資金支付方式的改變。預算單位的支付方式由使用實體資金賬戶直接開支付令給收款人的方式,改為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體系,采取財政直接支付和授權支付將款項支付給收款人的方式。
四是結余資金管理方式的變化。改革前,財政對預算單位的撥付核算是以撥列支,年終形成的預算指標資金結余保留在預算單位銀行賬戶中。改革后,財政對預算單位的撥付核算是以支列支,年終預算單位未安排的支出,在財政部門形成了單位的指標或額度結余,年度終了,預算單位需辦理相應的結轉手續(xù),待第二年財政部門恢復后繼續(xù)使用。
五是預算執(zhí)行信息反饋方式的變化。改革后,財政部門、預算單位、代理銀行等各部門通過財政信息一體化大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化程度提升,將傳統(tǒng)的事后監(jiān)督轉變?yōu)閷Y金支出全過程的實時動態(tài)監(jiān)督,實現了財政資金流向和流量的全過程實時反饋。
(一)更新國庫集中支付業(yè)務知識,提高專業(yè)綜合素質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一項新鮮事物,涉及工作方法和工作思維的變化,由傳統(tǒng)財務管理模式變化為信息化財務管理模式,對會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提出新的要求。這就要求相關財務人員熟悉相關國庫集中支付制度規(guī)定和管理辦法,并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學能力,熟練掌握涉及預算編制、用款計劃編制、項目管理、支付申請、軟件操作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改革業(yè)務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充分提高綜合業(yè)務素質。
(二)提升預算編制水平,加強用款計劃管理。預算單位要嚴格按照政府收支分類科目、經濟分類、預算支出標準和要求、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管理等規(guī)定,規(guī)范和完善部門預算編制工作,細化預算支出項目,明確預算支出內容,提高實際工作中國庫集中支付業(yè)務的可操作性。對于年初預算,預算單位要按照財政部門規(guī)定的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范圍劃分標準,結合單位預算執(zhí)行進度,合理劃分支付方式,做好用款計劃管理,在不斷推進預算執(zhí)行細化管理的基礎上,提高用款計劃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三)合理設置會計科目,如實反映經濟事項
預算單位會計核算出現了新的核算內容:一是出現了“零余額帳戶用款額度”和“財政應返還額度”兩個資產類會計科目,二是產生了無貨幣資金收支業(yè)務的核算內容。
1.“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會計科目(事業(yè)單位編號1011,行政單位編號1011),用以核算預算單位根據財政部門批復的用款計劃收到和支用的授權支付額度。
2.“財政應返還額度”會計科目(事業(yè)單位編號1201,行政單位編碼1021),用以核算實行國庫集中支付的預算單位應收財政返還的資金額度。
(四)加強預算單位年終結轉結余資金額度管理
由于改革后結余資金管理方式發(fā)生變化,預算單位根據當年批復的預算,當年未安排的支出,年終在財政部門形成單位的指標或額度結余。預算單位首先應著重分析結轉和結余資金的構成、性質及形成原因,按規(guī)定管理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結轉結余資金,辦理結余資金申報手續(xù);其次,按照相關制度規(guī)定對年終結轉結余資金額度進行賬務處理。預算單位應需加強支出預算執(zhí)行管理,加快預算執(zhí)行進度及力度,減少年度預算結轉與結余,對結轉結余資金和往來資金分別進行明細核算和統(tǒng)計,對已形成的結轉、結余資金要向財政部門提出本單位的預算安排、調整使用申請及消耗結余資金的建議。
(五)完善對賬制度,確保財政資金支付安全
國庫集中支付會計對賬工作是保證預算單位與財政部門、代理銀行數據一致、會計核算準確性的重要手段。預算單位應嚴格按照本級對賬辦法的相關要求,規(guī)范財政資金國庫集中支付會計對賬行為,定期或不定期核對賬務,按照“誰的差錯誰更正”的原則,在發(fā)現差錯的當期及時更正;建立健全四方對賬制度,與財政部門、代理銀行、國庫執(zhí)行機構定期對賬,提高財政資金運行的安全性和規(guī)范性;建立對賬責任制,明確對賬責任,確保賬務數據的真實、準確、完整。
(六)加強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管理
根據規(guī)定“預算單位零余額賬戶”可以辦理轉賬和提取現金等結算業(yè)務,也可以向本單位按規(guī)定保留的相關賬戶劃撥工會經費、住房公積金及經財政部門批準的特殊款項,但不得違規(guī)向本單位其他賬戶和上下級單位賬戶劃撥資金。預算單位應增強法制及內控意識,規(guī)范資金支付操作程序,減少現金支出,落實不相容崗位職責分離制度,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按照相關零余額賬戶管理及資金歸墊管理規(guī)定,嚴格履行歸墊資金審批手續(xù),避免違規(guī)從零余額賬戶轉款到本單位實體資金賬戶。
(七)加強預算單位內部控制建設
首先,應梳理本單位各類經濟業(yè)務流程,明確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分別從單位層面和業(yè)務層面進行風險評估,識別和分析經濟活動風險,通過采取不相容崗位分離、內部控制審批授權、歸口管理、預算控制、財產保護控制、會計控制、單據控制及信息內部公開八大控制機制,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和糾正,實現單位內部控制目標。實施過程中可以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控制,減少人為因素對管理制度執(zhí)行的影響。
作者單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國庫集中支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