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釵陸豐市廣播電視大學
案例教學在高職教育學中的實際運用
林麗釵
陸豐市廣播電視大學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在高校教育領域已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一定效果。本文就高職院校中如何實際運用案例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的引用意義進行闡述。
關鍵詞:案例教學;高職教育;實際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枯燥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案例教學法最早是由美國的院校提出和倡導,直到20世紀90年代后逐步被我國教育界所認知,經(jīng)過借鑒、改進、創(chuàng)新,案例教學法已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教學中取得一定的成效,受到教育專家和學生的認可和好評。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對教學質量的要求是:高職院校要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走產(chǎn)學結合發(fā)展道路,深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努力提高職業(yè)教育質量。因此,高職教育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宗旨,以此為理念基礎和目標來設計出“學習理論”、“論證理論”、“實踐理論”缺一不可的三位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以“做”為目標,教師以“做”教學,學生以“做”學習知識。
基于此教學目標,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教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督逃龑W》是高職院校課程設置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教師教育特色的主要課程。在當前《教育學》教學過程中,教學理論與實踐的不足嚴重影響了教育學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基本都從枯燥、抽象的相關概念介紹開始,以知識的深度按順序逐章逐節(jié)講授。教師以課堂的教為主,學生被動的聽和記。教學中講求理論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重視的是知識量的儲存,而忽視專業(yè)技能的訓練和提高,這種教學只能應付當下的應試教育,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逐漸與高職院校注重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理念相背離。例如在《教育學》的教學中,我們使用的教材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學生學習起來感覺枯燥無趣,認為這門課程的學習就是背理論知識,與實踐沒有聯(lián)系。實際上,這些理論知識是從事實中得出的結論和總結,那么在教學時就應該讓這些知識回到現(xiàn)實中去,使用案例教學法能夠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教育學》原理的學科價值。
高職院校設置專業(yè)課程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設置各類專業(yè)課程的目標是培養(yǎng)能夠在生產(chǎn)、服務和管理前沿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由于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之間需要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學生需要經(jīng)過專業(yè)訓練才能真正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能為他們今后參與實際工作打好堅實基礎。
(一)、如何選取適當?shù)陌咐滩?/p>
案例是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即要滿足高職院校理論知識的教學任務,又要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案例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1、案例的選擇具有實用性、真實性
高職院校所選教學案例一定與對應的理論知識有直接的聯(lián)系,并且來源于實際,要有真實的意境,讓學生投入到真實的工作任務中,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樣才能使學生開拓知識,提高能力。
2、案例的選擇應由簡入深,逐步加深理解
首先應選擇便于學生理解基礎理論的案例,在充分理解了書面知識的基礎上,再選擇復雜案例,由學生去討論、分析和解決,在爭論中激發(fā)學習興趣,提升能力。例如:在《教育學》課程中選編的案例應該是貼近教育實踐,充滿矛盾和問題的??梢陨钊氲交A教育的實踐當中去,在實踐活動中尋找案例。
3、案例的選擇具有典型性
高職院校所選教學案例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學生通過典型案例的學習,可以培養(yǎng)靈活的思維模式,達到對知識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
(二)、高職院校案例教學的實施步驟
1、教師選取案例并進行演示
教師借助教室,多媒體教室、PPT、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介質對案例進行演示,以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
2、學生針對案例準備階段
學生通過教師對案例的演示、閱讀案例資料,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查閱與案例相關的資料,搜集相關的可借鑒的信息,并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積極思考,并對案例所涉及的問題得出初步解決方案。這是案例教學法的非常重要的階段,如果學生準備工作不充分,沒有做到胸有成足,勢必會影響本次案例教學的效果。
3、針對案例劃分討論單元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案例的不同理解或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分組,各小組單元采取自己的方式組織活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
4、各討論單元集中進行討論、發(fā)表對案例的意見和見解
各討論單元分別發(fā)表本小組對案例的分析和解決辦法,各討論單元還要接受其他小組對本小組意見的詢問和辯論。這一案例教學過程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力的過程,是深化學生對案例和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掌握運用能力。此時組織案例教學的教師就成為組織者和主持人,對學生的激烈討論維持秩序,控制討論節(jié)奏,使討論緊緊圍繞案例主題,引導學生對案例問題的合理解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達到案例教學法的最佳教學效果。
5、案例問題的解決階段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所選案例進行認真激烈的討論后,學生應以書面形式對案例分析解決的結果做出規(guī)律性和經(jīng)驗性的總結,這樣學生對業(yè)務知識的學習體會更加深刻,對案例以及案例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內容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既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總之,案例教學無論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學習方式,都與傳統(tǒng)教學法有著很大的區(qū)別,由于高職院校針對性的辦學目的,高職院校的課程設置、學習情境和教育對象也區(qū)別于其他高等院校。這樣案例教學在運用的過程中會存在個體差異,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能,才能將案例教學進行廣泛推廣,從而實現(xiàn)高職院校為社會培養(yǎng)高技能,綜合性人才的目標。使高職院校在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的嚴峻形勢下實現(xiàn)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引蘭,案例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分析[J].析州師范學院學報,2005,(04)。
[2]劉金祥,論案例教學法[J].北京市政法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02,(03)
[3]鄧云洲,談案例教學法[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