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云
作文命題智慧研究是語文教學研究中的一個非常重要方面,是作文教學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關系著作文訓練的成效。題目若出得好,貼近學生生活和實際,就能很好的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動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力,學生就會文思泉涌;反之,學生即使絞盡腦汁,也不得要領,必定難以提高表達能力,更是無法在檢測中客觀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一、當前中學作文命題現(xiàn)狀
當前作文命題存在著唯考題是從,以歷年的中考、高考作文題為訓練學生的主要材料,訓練目標不明,嚴重脫離學生和生活實際,內容狹窄,形式單一,教師命題能力不足等諸多問題。教師命題智慧的缺乏主要受限于兩個方面。
1. 忽略學生的個性和寫作思維規(guī)律
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會根據(jù)語文閱讀教學的相關要求命制與單元教學內容相關的作文題目,題目往往忽視學生的個性。另外,學生的作文寫作是有一定的思維規(guī)律的,從寫自己和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情到身邊的人、事再擴展到社會中的人或事,從書信體到日記,從寫人寫景敘事到一事一議再到議論文等。教師在作文實踐中應當根據(jù)這樣的思維要求命制相應的作文題目,如此方可高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 受中考高考指揮棒的束縛
教育是一種溫暖的等待,它的收效絕不是一張試卷一次考試能檢測出來的,它具有隱形性、終生性。但是教學評價最簡單的操作就是升學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眼睛往往緊盯指揮棒。許多老師尤其是初三高三畢業(yè)班教師在作文訓練或綜合檢測時往往直接取材歷年的中考高考作文題,反復猜測命題方向,卻忽略了所教學生的作文寫作現(xiàn)狀。
二、作文命題的智慧
作文命題智慧無窮,好的作文命題既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又可以積極導向實際的教學活動。正如清朝人鄭板橋所說:“作詩非難,命題為難。題高則意高,題矮則詩矮,不可不慎也?!彼裕鳛檎Z文教師掌握以下作文命題智慧對今后的作文教學意義重大。
1. 準確把握社會學的要求,正確命題引導學生的社會情懷和價值取向
要想命制科學有效的作文題,教師首先應該樹立科學的作文命題觀。通過命題正確引領學生追求寫作知識、思維品質、人格境界、生活閱歷、文字表達能力等多方面融合的境界。作文命題要充分發(fā)揮其作為“引信”“誘因”的作用,引導激勵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思考人生、認識社會的習慣,“養(yǎng)成”抒發(fā)真情實感、表達真知灼見的習慣,“養(yǎng)成”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注重交流與運用的習慣等。
2. 作文命題應富有人本思想
作文命題立足人本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①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作文的主體,要重視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強調命題內容貼近生活,適合學生經(jīng)驗;命題方式多樣,可以不再局限于教師命題,學生自主命題受到關注。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意挖掘學生的內在需要,新概念作文和話題作文等開放性作文就是這種命題理念的嘗試。③作文的體裁要更豐富,更能凸顯學生的寫作個性、人文性。
3. 關注所用教材,結合要緊密
眾所周知,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大多是集獨特的寫作技巧、崇高的思想境界、流暢的語言風格于一體的優(yōu)秀作品,是學生寫作的最好范例。結合本省教材,向文索題,既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讀寫結合又可走出課本,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糾正學生作文舍近求遠、空洞無物、無從下手的弊病,開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結合課文進行作文命題,大致有幾種形式:一是利用課文名句命題。如學習了《論語》,我們可以名句“見賢思齊”為題寫一篇議論文,強化學生文本所學,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啟示和收獲。二是模仿、續(xù)寫課文。借鑒章法技巧。三是改寫課文。可以改變原課文的體裁??梢栽谥矣谠髦黝}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把散文改寫成說明文,把詩歌改寫成記敘文,并在內容、情節(jié)、細節(jié)、寫法等方面充分發(fā)揮。
4. 關注社會的重大事件,關注時下
作文命題必須關注當年的重大事件,關注當下是由寫作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決定的。從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思想來看,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寫作是客觀現(xiàn)實的反映,社會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生活是作家的學校。積之愈厚,才能發(fā)之愈佳。只有具備豐富的生活積累,思想才能深刻,文思才能泉涌。而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寫作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像每年高考的絕大多數(shù)題目,大都和我們的生活現(xiàn)實息息相關,大多是當年高考前一年的重大事件。2015年山東卷的“為作家作品挑錯”里面涉及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作品,命題既氣度恢弘,又貼近學生實際,體現(xiàn)了作文命題的現(xiàn)實性取向。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