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維杰
思維導圖(Mind-mapping)作為一種策略和工具,已被廣泛應用到許多領域,起到了獨特又令人無法忽視的作用。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既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疑難問題。本人嘗試應用思維導圖來突破閱讀教學的瓶頸。
一、思維導圖概念界定及研究背景
思維導圖(Mind-mapping)又稱心智圖,由英國的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專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創(chuàng)立。它是一種新穎的思維模式,結合了全腦的概念,包括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數(shù)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等??傊?,思維導圖是一種將發(fā)散性思考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它的核心思想是把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機結合,即讓人的左半腦和右半腦在思維過程中同時運作,以脈絡狀分支延伸出去,形成一種樹狀思維。也就是說,它模擬了人腦的工作方式,運用圖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包含與相互的層級圖表現(xiàn)。
新目標版九年級教材第六單元閱讀課(Section B 2a-2e) 正式出現(xiàn)了——思維導圖(Mind-mapping)的學習策略。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要求學生能制作思維導讀圖,并借助思維導圖記憶有關知識;能通過快速閱讀獲取文章的主旨或者段落大意。面對我們的英語閱讀教學,農村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弱,這就意味著我們需要通過有效的策略來促進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用途
1.圖文并重,增進能力。思維導圖往往是圖形狀和文字一起出現(xiàn),不但增強了我們的記憶力,也增進了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聯(lián)想力。
2.直觀形象,促進理解。思維導圖通過主干、分支和圖像、色彩的運用有效地刺激了大腦,從而使主觀意圖自然地在圖上表達出來。實際上,畫思維導圖的方法是發(fā)展思維的具體化、形象化,有效促進理解。
3.全面整合,整體提升。思維導圖呈現(xiàn)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習者可以通過思維導圖迅速掌握整個知識架構:由淺入深,新舊結合,把新知識同化到自己的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遷移,從而形成新舊知識的整合,讓知識整體性的提升。
三、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與啟示
1.構建思維導圖,搭建學習支架。如:以九年級教材第五單元Unit 5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的閱讀課(Section B 2a-2e)為例。本單元以“中國制造的東西(Things made in China)”為核心話題,圍繞本單元語言交際功能項目“談論產品是用什么制造,在哪里制造(Talk about what products are made of and where they were made)”,逐步展開各項聽、說、讀、寫活動。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閱讀板塊,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介紹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tǒng)藝術如孔明燈、剪紙和泥塑,包括它們的制作工藝、制作原料和象征意義等。
其中在教學有關 sky lanterns時嘗試構建思維導圖: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有關細節(jié)的問題,先提字面理解層面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詞匯、語法、長句和難句;然后逐步過渡到推斷性理解問題或評價性理解問題。以下問題教師可以與學生互動,主要是為思維導圖做好準備工作。
*Who first used sky lanterns ? (Zhuge Kongming)
*What were they used for in the past ? (asking for help)
*When are they used now? (at festivals and other celebrations)
* When are they made of ? (bamboo and paper)
*What are they regarded as ?(bright symbols of happiness and good wishes)
設計思路與啟示:在教師分析、整合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構建思維導圖來體現(xiàn)語篇思路的邏輯順序或關鍵要點直觀地呈現(xiàn)出來。有助于學生抓住語篇的主線,掌握文本的脈絡結構,更透徹地理解課文。
另外,至于在教學剪紙和泥塑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自繪思維導圖給全班同學介紹其中一個藝術品,根據(jù)自己的思路和需要隨時進行,既方便又高效。實踐證明: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品質得到鍛煉和提升,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
2.應用思維導圖,促進知識整合。如:以八年級教材下冊第七單元Unit 7What is the hight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的閱讀課(Secetion B 2a-2e)為例。本單元以“世界知識(Facts about the world)”為核心話題,圍繞本單元語言交際功能項目“表達較大的數(shù)字和熟練運用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級、最高級(Comparatives and superlatives with adjectives and adverbs)”。本課時是本單元的閱讀板塊,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介紹大熊貓的一篇報道,具有說明文的特征。
先讓學生仔細閱讀文本,盡可能地記住文章中的細節(jié);接著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章:讓學生再次閱讀文本,邊讀邊完成這個文本框架思維導圖。最后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復述課文。具體的思維導圖為:
設計思路與啟示:通過填充思維導圖來學習和記憶詞匯或句子。為了便于記憶,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處理,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抓住語篇的主要內容,構建知識框架。啟發(fā)學生思考,有助于學生理解、吸收、記憶、復述、背誦所學的知識,并形成長效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我們可以從以上實例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往往準確展示了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把握重難點;同時還引導學生把知識“串珠成線,接線成網,套環(huán)成鏈”,使知識簡單化、條理化、系統(tǒng)化,有助于學生建構自身的閱讀網絡。
四、結語
教學實踐證明,本人通過應用思維導圖,合理的思維導圖使閱讀教學事半功倍,讓閱讀教學真正走向高效之門。
作為引導者和決策者,教師完全可以把思維導圖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模塊:最大化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的最佳學習模式,提供閱讀的最佳學習策略,以有限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促成高效的閱讀課堂,真正落實閱讀教學的發(fā)展目標。
因此,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合理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提高閱讀速度和增強閱讀理解能力,實施有效教學可謂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