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遠 李慶華
摘 要:網絡的快速發(fā)展,給德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表現為現實性與虛擬性相結合、廣泛性與復雜性相結合、普遍性與差異性相結合。要實現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應以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遵循網絡德育育人的規(guī)律為前提,正確把握好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實現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實現和學生個人成長的關系、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實現的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的關系。通過構建網絡德育育人的長效機制、創(chuàng)新網絡育人方式方法、拓展豐富網絡德育平臺、強化校園網絡建設與監(jiān)管等途徑,有效實現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德育;網絡德育;育人價值
DOI:10.15938/j.cnki.iper.2016.03.028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6)03-0125-0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互聯網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顯著發(fā)展成就,網絡走入千家萬戶,網民數量世界第一,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1]”。伴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德育育人已經成為學校德育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發(fā)揮網絡德育的育人功效,實現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是當前需要探尋的重要課題,也是網絡背景下,德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前提。研究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實現途徑,能夠有效提高網絡德育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網絡新形勢下德育創(chuàng)新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一、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的表現
網絡德育是通過網絡培養(yǎng)人的德性的一種實踐活動。網絡德育價值是以網絡為載體德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一種關系,是客體的屬性或功能與主體需要之間的現實關系?!熬W絡德育價值揭示的是作為客體的德育活動及其功能對作為德育價值主體的社會、個人的德性需要的滿足與否、促進與否的關系”。[2]有基于此,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對學生的價值、對學校的價值和對社會的價值。
1.網絡德育育人對學生的價值
當今學生群體知識水平高,生活條件優(yōu)越,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因此其對于未來的發(fā)展期待較高,但由于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社會不良風氣的誘惑又比較多,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產生了影響。因此,網絡德育育人體現出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在生活學習過程中不斷成長的積極價值。一方面,網絡德育育人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生正處于網絡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樂于通過網絡認識世界獲取知識,但是網絡中充斥著大量消極信息,學生由于年紀輕,思想波動大,更加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強化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功能,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最終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另一方面,網絡德育育人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學生不僅要在專業(yè)知識上學有所成,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網絡德育育人的開展,能夠使教育者更好地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網絡德育育人對學校的價值
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研究,在強化學校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時,進一步豐富了學校德育育人的內容,同時也大力推進了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首先,網絡德育育人有助于完成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校園作為思想價值觀念傳播具有非常豐富快捷的現實環(huán)境,網絡德育育人大力推進了德育育人相關工作進度。其次,網絡德育育人有助于實現學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人才,網絡德育育人能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提供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促進人才的培養(yǎng)。最后,網絡德育育人有助于提升人才素質,而人才素質的提高,能夠有效促進學校的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校整體的辦學水平和質量。
3.網絡德育育人對社會的價值
梁啟超先生在一百多年前曾說過:“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绷簡⒊壬阎袊鴱娛⒌南M旁谇嗄耆松砩?,而今天的學生,正是廣大青年人的主力軍,日后必將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必將在未來的社會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網絡德育育人工作有助于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人才數量的增加和人才質量的提高能更好的為社會的進步起到推動作用。其次,網絡德育育人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素質建設,網絡德育育人能夠有效引導人們對自己的主觀世界進行改造,從而提高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更好的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最后,網絡德育育人有助于社會育人價值目標的實現,網絡時代背景下,各種意識形態(tài)矛盾沖突正在逐漸升級,充分發(fā)揮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功能,有助于緩解各種意識形態(tài)的矛盾沖突,促進全社會育人價值的實現,最終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
究其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表現特點,主要有:一是現實性與虛擬性相結合。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現實性,是指網絡德育育人進程中,現實存在的育人價值,它是對學生真實有用的價值。而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虛擬性,并非真實存在的育人價值,它是虛擬的非現實價值。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現實性與虛擬性通常是相伴相生的,就像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社會但它又與現實緊密相連。二是廣泛性與復雜性相結合。當前網絡環(huán)境的高速發(fā)展,使信息來源更加廣泛,也增加了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復雜性。對于承擔著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學校教育者來講,網絡的復雜性與廣泛性,使學校教育者更要加強對網絡發(fā)展的研究,提高對網絡德育育人功能的認識,提升網絡德育育人能力和水平。要充分把握網絡的廣泛性與復雜性相結合的基本特點。三是普遍性與差異性相結合。當今時代,學生的基本特點呈現出一定的普遍性,同時由于個體的不同又有差異性的表現,在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實現過程中,要在尋找共性,解決普遍問題的同時,注意對學生個體特點的分析,根據不同學生群體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學生的思想成長。
二、實現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的前提和把握的關系
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的實現,需要充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在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要、自身成長成才目標以及遵循網絡德育教育規(guī)律的前提下,牢牢把握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和社會、學生個人以及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的關系。使學生在自愿、自覺的前提下,做到真正地接受網絡這種新興形式,并逐步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觀的要求完善自身思想緯度。
1.實現網絡德育育人的前提
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實現,必須從滿足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的需要、符合學生的成長成才目標、遵循網絡德育育人的規(guī)律入手,才能使學生在其基本需要被滿足的前提下,接受并認同網絡德育育人工作,最終促進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的形成。
(1)符合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比作階梯,將其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方面的需要、安全方面的需要、社交方面的需要、尊重方面的需要及自我實現方面的需要。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越是高級需要得到滿足,人們越具有從事該工作的熱情。學生身處在經濟、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在渴望被認同的同時又急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學生尚未完全成熟,心理價值取向極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導致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出現各種矛盾的心態(tài)。因此,要針對學生心理需要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滿足其心理發(fā)展過程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對其進行思想引導與教育。
(2)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的目標 成長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成才是一個人通過努力獲得的成就,一個人要想成才必須經歷成長的階段,而成長卻未必能成才。學生對自身的成長成才有著迫切的追求,只有符合學生成長成才目標的網絡德育育人內容,才能使學生從根本上認同網絡德育育人,樂于接受與學習網絡德育育人的相關內容。網絡德育育人的根本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要充分把握學生的成長特點,科學有效的利用校園網絡平臺,在學生成長進程中給予正確引導。
(3)遵循網絡德育育人的規(guī)律 網絡德育育人的規(guī)律是在網絡的不斷發(fā)展下,由傳統(tǒng)德育育人的內在規(guī)律不斷發(fā)展衍生出來的新的規(guī)律體系,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實現,必須充分把握和認識網絡德育育人的內在規(guī)律,網絡德育育人的規(guī)律深刻反映著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本質特點和發(fā)展趨勢??茖W開展網絡德育育人工作,要求我們要充分把握網絡德育育人的內在規(guī)律,必須高度重視網絡對學生影響的各種因素,要高度重視網絡環(huán)境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影響,充分把握網絡德育育人的內在規(guī)律,精準出擊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實現網絡德育育人價值需要把握的關系
雖然網絡德育的育人工作一直在努力開展,但網絡、新媒體的發(fā)展也從未止步,這給網絡德育的育人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這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網絡德育育人的教育者正在加大對網絡輿情關注的力度,認真分析網絡與現實相輔相成的邏輯關系,充分把握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實現和社會發(fā)展及學生個人成長的關系、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實現的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的關系。
(1)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黨工作的重點,新時期網絡德育的育人工作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指引,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又反作用于網絡德育的育人工作,為網絡德育的育人工作提供了廣闊平臺,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網絡德育育人工作的開展,僅僅依靠學校的努力是不夠的,要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只有綜合各方面的優(yōu)勢進行整合,多角度全方位發(fā)力,才能有效促進網絡德育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
(2)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和學生個人思想成長的關系 隨著網絡的快速發(fā)展和新媒體的不斷涌現,信息傳播的速度、深度和廣度都有了顯著的增加,這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當前網絡德育育人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學生的思想成長也與過去產生了很大改變,網絡德育育人工作的有效開展為學生個人思想成長提供了新的發(fā)展方式,而學生個人思想成長是網絡德育育人工作效果的體現,也為網絡德育育人工作的不斷完善提供了現實的指導意義,進而促進網絡德育育人相關工作的開展。
(3)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關系 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實現的顯性教育是指教育者在網絡德育育人過程中,向學生表明網絡德育育人的目的,充分發(fā)揮網絡德育育人工作的主導作用,顯性教育是網絡德育育人的主要方法。隱性教育是指在教育學生思想成長過程中,并不采取強制的主動教育方式,而是潛移默化的在網絡中影響學生的思想成長。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教育者在網絡德育育人過程中,要把握好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關系,充分發(fā)揮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優(yōu)勢。
三、實現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的主要途徑
實現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網絡德育育人的長效機制、創(chuàng)新網絡德育育人的方式方法、拓展豐富網絡德育平臺、強化校園網絡建設與監(jiān)管,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實現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途徑。
1.堅持網絡德育正面引導
當前,要科學有效的推進網絡德育工作,實現網絡育人價值,首先,必須把握正確的指導思想。要牢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努力把握網絡陣地建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3],以馬克思主義指導網絡德育。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才能使網絡德育的育人工作把握好科學方向和理論指引。其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在網絡德育育人過程中,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教育引導學生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確立正確的價值目標、價值取向與價值追求。最后,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的繼承、豐富和發(fā)揚。在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實現過程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把充分尊重學生、學會理解學生、重點關心學生和不斷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作為網絡德育育人價值實現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2.構建網絡德育育人的長效機制
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的實現,需要網絡德育育人長效機制的有力保障,要加速構建網絡德育育人體系,發(fā)揮網絡德育育人合力,逐步完善網絡制度化建設,提升教育者網絡德育育人的能力,促進網絡德育育人的長效機制的建立。一是構建網絡德育育人價值體系,發(fā)揮網絡德育育人合力。價值的實現要重點把握網絡德育育人體系的建立,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學?!耙蚤_放的心態(tài),應對互聯網的挑戰(zhàn),有組織、有投入地武裝一批主流網站,擁有自己的網絡宣傳陣地[4]”。要構建網絡德育育人體系,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形成合力,讓一切現實中存在和希望存在的元素都可以自由組合和擴展。結合當前網絡輿論特點和學生特點,社會各界要充分重視發(fā)揮合力作用,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對網絡輿論進行疏導,不斷凈化網絡輿論環(huán)境,及時發(fā)布準確信息,對網絡不實言論進行澄清,避免網民的無限聯想和探討。二是完善網絡制度化建設。網絡環(huán)境制度化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要在黨、國家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不斷深化改革、逐步完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制。要加強對網絡制度化的重視,學校要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與上網習慣,主動出擊發(fā)現問題并防患于未然,在網絡制度化方面加大投入力量和重視程度,關注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等特點,推動網絡德育育人工作健康高效發(fā)展,最終提高學校的德育教育水平。三是提升教育者網絡德育育人能力。作為教育的主體,網絡德育育人教育者的網絡素質及能力,是網絡德育育人工作的重要保證。在網絡德育育人進程中必須由一只專業(yè)的高素質互聯網教師隊伍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要積極推進網絡德育育人教育者的培訓,使網絡德育育人管理隊伍充分掌握互聯網技術,培養(yǎng)教育者主動出擊意識和前瞻性的教育思維,強化互聯網對學生影響程度的判斷能力,最終提高教育者育人能力。
3.創(chuàng)新網絡育人方式方法,拓展豐富網絡德育載體
互聯網的普及給學生帶來了便捷,但是也要看到這種高速和快捷增加了教育者管理的難度,網絡德育育人教育者面對如此龐大數量的互聯網接入平臺很難有效管理與引導,在技術層面和管理方面未能跟上互聯網革新的步伐。一方面,創(chuàng)新網絡德育育人手段。針對學生特點,把德育學習轉化到生動形象便捷的互聯網上來。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校園BBS論壇、人人網、微信、QQ等學生頻繁使用的網絡平臺,特別是發(fā)揮手機作為新媒介的廣泛影響力,加強與學生互動共享信息進行雙向交流,在交流中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并在交流溝通的同時把握好學生群體的思想特征,與學生平等的交流,促進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實現。另一方面,要不斷拓展和開發(fā)網絡德育育人載體,要重點建設“學校德育網站,提高學校網絡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5]”。傳統(tǒng)課堂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陣地,要著重推進網絡德育教育進課堂,使網絡德育育人成為當今德育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把網絡德育育人帶入傳統(tǒng)課堂的同時,還要把傳統(tǒng)課堂教育推向網絡,要充分利用現有技術平臺,進行多媒體教學。要充分把握網絡德育育人教育和傳統(tǒng)課堂教育的關系,將網絡德育育人和傳統(tǒng)課堂教育有機結合,促進網絡德育育人價值的實現。
4.加強校園網絡建設與監(jiān)管
當前,網絡德育育人工作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zhàn),傳統(tǒng)德育育人重點弘揚的愛國、奉獻等內容在互聯網環(huán)境下相對弱勢?;ヂ摼W環(huán)境中信息快速傳播,在各種利益的不斷驅使下,增加了高校學生的思想復雜性,學生對社會、對體制、對歷史以及主流價值產生質疑。要充分結合學生時代特點,正確分析網絡德育育人工作所面臨的困境,把握好對學生引導的主動權。一是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當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自主化的趨勢,學生的文化素質高,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但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不成熟。網絡時代下,學生心理情緒波動大、自我意識強,非常注重和強調自身觀點的表達,喜歡獨立獲取知識。要充分結合學生所處的網絡特點和時代特點,豐富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與提高,要從傳統(tǒng)的理論灌輸式教育及時轉換為大眾化、生活化的實踐教育,把單向傳授式教育模式轉化為雙向平等互動模式。二是加強校園網絡道德建設。目前,我國校園網絡在網絡道德規(guī)范方面的教育存在許多不足,同時由于科技發(fā)展過快,導致校園網絡技術相對滯后,網絡上的自由化和匿名化,使學生可以隨心所欲的發(fā)表觀點,暢談點評各種社會現象,校園網絡環(huán)境中道德規(guī)范的缺失問題一直得不到徹底解決。因此,網絡德育育人教育者要對學生加強宣傳與引導,強化對學生的網絡道德規(guī)范教育,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三是加強校園網絡法制建設。當前,我國政府對校園網絡的法制建設力度不足,相關網絡立法缺乏針對性,網絡德育育人教育者同樣忽視校園法制建設,法制教育與法制宣傳相對不足。網絡德育育人的實踐探索要加強系統(tǒng)性、注重長效性,要充分結合網絡德育育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著眼于網絡時代的變化和育人目標,從實際出發(fā),加強實踐,重點關注校園網絡的法制建設,最終促進高校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實現。
通過對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工作進行梳理與分析,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時代特點,結合學生思想價值特點,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充分挖掘當今時代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及特點。重點從堅持網絡德育正面引導、構建網絡德育育人的長效機制、創(chuàng)新網絡德育育人方式方法拓展豐富網絡德育育人載體、加強校園網絡建設與監(jiān)管等方面入手,努力探尋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的實現途徑。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實現途徑的研究,充分展現了當前網絡德育育人工作的特點,只有充分發(fā)揮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特點,探尋實現網絡德育的育人價值實現途徑,才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實現學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等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總體布局統(tǒng)籌各方創(chuàng)新發(fā)展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N].人民日報,2014-02-28(1).
[2] 李太平.德育功能·德育價值·德育目的[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6):89-92.
[3] 馮剛.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大學生思政工作質量[N].中國教育報,2014-01-17(3).
[4] 劉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154.
[5] 趙建偉.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的高校網絡德育探索與實踐[J].理論觀察,2014(5):129-131.
[責任編輯:劉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