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fā)潤
所謂真實是與虛假、形式化相對而言的,真實的課堂教學不追求急功近利虛假的“跨越”,而是學生在常態(tài)下腳踏實地地學習的課堂。主要標志:學生主體的參與,享受民主的權力,獲得充分的學習自由不唯上,不唯師,不唯心,實事求是;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學生和教師坦誠相待、和諧共處、互動交流、共同發(fā)展、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課堂上教師的角色是真實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是課堂潛在價值的開發(fā)者和創(chuàng)造者。如何建構真實的課堂教學呢?
一、教師的真實
課堂上,教師應該實事求是,正確地認識學生、尊重學生,珍視課堂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并作出積極有效的處理。教師要讓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系一定要開放,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師生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學的平臺上給學生更多更好的時機。
1.正視的差異。承認學生存在差異這一客觀規(guī)律追求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面對充滿不同情感期待和知識準備的學生,教師要關注差異,并把學生的差異當作教育資源,并進行有效的教學。真實的教學課堂意味者師生之間是一種既有確定的“教學目標”又充滿著不確定性“對話”的真實生活,而所有的這些“不確定性”是因為學生存在著差異,是學生作為一群活生生的“人”,渴望著教師給予個性化關懷和指導。所以,關注學生的問題和差異就成為真實的課堂教學要求。
2.以教師的真實換來學生的真實。教師的真實是做出來的,不僅要嚴于律己、真誠面對學生,還要正確面對學生,還要正確理解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寬容學生。在教學中,常常有少數學生包“堂”,多數學生失去了活動的機會,沒有調動氣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活力?,F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教師要從人格的的角度、人道的精神、人文的關懷等方面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真心賞識學生,尊重學生。
二、學生的真實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真實表現在:敢說話、說真話,有參與學習、評價的權利,有展示個性的機會,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的發(fā)展。
1.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真實的課堂不能無視學生的學習基礎,面對已有的知識起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學要實事求是,從學生的實際狀態(tài)出發(fā),通過教學使每一位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尊重學生的個性。建立真實的課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出發(fā)點,真正達到學生由不會到會,水平和能力從一個層面提高到另一個層面。即使出現一些問題使得課堂不太完美但它是真實的。建立真實的課堂教學要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情感,展現真實的自我。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師生平等對話、互相尊重,要把富有人文精神的生命一是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其次是要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當我們把課堂教學看作是師生共同探討新知、課程內容持續(xù)生成的時候課堂教學就會在教師預先設計的基礎上循著學生思維的起伏情感的波瀾隨時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動態(tài)生成新的學習內容。
三、教學過程的真實
真實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真實的教學情境是具體的、動態(tài)生成的和不確定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來。只有追求真實的課堂教學過程,才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發(fā)展。
1.真實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享受服務的過程,也是學生發(fā)展的天地理想的課堂教學是在價值引導下自主構建的過程,是真實的自然的師生互動過程,是以動態(tài)生成的方式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
2.真實的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是對過去強調過程的預先設定性、設計性規(guī)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教師必須要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和強烈的課堂教學意識,把各種有意義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引進課堂教學,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
當然,教師的真實,學生的真實和課堂教學過程的真實者三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教師真實使前提,學生真實使關鍵,課堂教學過程的真實是保證,只有三者的有機結合,才能構建真實的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