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麗梅
在有些課堂教學中,常顯現(xiàn)出許多弊端,如漠視學生的能動意識,不為學生創(chuàng)設活動時空條件等。這些顯然與《課標》所提倡理念、精神相違背。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天地。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是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下面就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并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并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說“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于是在輕松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fā)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fā)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后,教師根據(jù)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范讀后再讀,再一次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小組合作,讓學生全員參與
課堂主角是誰?學生。一節(jié)課的存在價值就是孩子能在快樂、和諧中學習到新的知識。如何能讓孩子快樂、和諧地學習知識?把學的主動權教給孩子們。學生是學習的主導,得導到實際中來。小組教學完成了這個任務,也讓學生在積極學習中得到了提高。而要進行小組教學不能成為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中互進,讓小組教學成為課堂教學方式的主導。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自主求真、探索;讓課堂管理有序中體現(xiàn)孩子們的活潑;讓和諧的課堂充滿愉悅的學習氣氛。
1.小組分配 ? 合理搭配
為了讓小組學習的順利進行,必須對自己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脾氣性格、行為習慣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根據(jù)學生的情況進行小組分配,絕對不能隨心隨意,這樣反而會造成亂差的情況。
2.量化評比 ? 實在合理
小組化不只是用于小組的討論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能互助成長。于是,量化的評比成為小組互相競爭促進的展示。
3.學習方法 ? 養(yǎng)成教法
只是有量化是否就讓小組學習成為課堂的主導?不是。最重要的是學習的方式,如何學?要教給學生。讓學習有規(guī)矩可行,這樣能懂得如何去學。例如:生字詞要如何解決;課文要如何去學;討論要如何進行;互助要如何實行……都得引導學生如何去做。當學習的模式已經(jīng)養(yǎng)成,在平時的小組活動中,要求必須明確,讓學生互相之間有道可循。例如:學習課文,要全文讀,分析段,分析句,分析字詞。而平時要引導學生如何初讀、再讀、細讀、品讀,讀后如何去表達自己的看法。又必須每個人都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能總是讓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沉默寡言。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多想多說必然多正確,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集思廣益非常關鍵。而小組的記錄員得整理盡量去寫下組員所說,或者小組成員得記住大家說的思維,然后通過討論整理或者舉手通過的方式來找到大家滿意的答案,再由小組的成員輪流或者是匯報員負責參與全班分享。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zhì)疑、反駁;學會更正、補充;學會求同求異。讓整個小組在和諧中進取,在分享中收獲。
4.及時總結 ? 合理評價
小組教學的管理重要的還有及時的反饋和合理的評價。這也是讓老師與學生更接近的渠道。因為老師不進入小組中去了解學習情況,就無法做到及時的總結了。例如每天得抓緊時間批改完成作業(yè),除了在就《家庭手冊》有所反饋,還在根據(jù)小組情況進行總結加減分。課堂的紀律點評,回答整理點評,都得及時和合理。這樣讓學生與老師之間在課堂上的不再是站與坐的關系,而是討論、了解、分享的關系了。老師處于討論的協(xié)調(diào)者和分享的主持者,是結果的評價者,是客觀的指點者。有時候這個角色也可以讓學生來擔當,很有效地觸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我是學習的主導的思維。不用老師逼著學生學,而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享受著參與與主導的樂趣。
四、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現(xiàn)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并在小組內(nèi)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jié)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實現(xiàn)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并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總之,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松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