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常玲
一、教學語言要融入情感
語文教學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打動學生,語文教師的語言應當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風趣,使學生受其感染,受美熏陶。而要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就需要教師的語言富有情感,使學生在你充滿感情的語言世界中接受知識,陶冶情操。我們可通過飽含感情的教學導語、聲情并茂的朗讀、音樂渲染等來營造氛圍。如教學鮑爾吉.原野的《靜默草原》這一課,利用多媒體播放騰格爾的《天堂》,聽著騰格爾對家鄉(xiāng)的深情演唱,使同學們也仿佛進入了美麗的大草原,同時,熱愛家鄉(xiāng)之情也油然而生。同學們陶醉其中,在這樂曲的伴奏聲中不失時機的介紹:這就是“草原三劍客”之一的騰格爾對家鄉(xiāng)的深情歌唱,現(xiàn)在,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三劍客”之一的鮑爾吉.原野,用心去感受他對家鄉(xiāng)的真摯情懷。自然地引出《靜默草原》課題。在學習過程中還要充滿感情地去朗讀,讀出文句中蘊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而在課的結束時,飽含深情地總結會給學生以心靈的陶冶,這時再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也來用心抒寫自己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內(nèi)容要挖掘情感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闭Z文教材中,文質兼?zhèn)涞奈膶W作品占據(jù)相當?shù)钠?。這里有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忠、對事業(yè)的追求、對信念的執(zhí)著;這里有開懷的笑、嚎啕的哭、會心的悅、無名的愁……怎樣才能幫助學生發(fā)掘出作品的這些內(nèi)蘊,讓真、善、美走進學生的心靈呢?我認為教師應注重挖掘出課本中極富感情的內(nèi)容,感染學生心靈,陶冶學生的性情。挖掘出文中隱含的思想感情,讓學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去體味,悉心去探究。即使是一字一詞一句,也會“窺一斑而知全貌”。所以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深刻挖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而有得。同時要介紹作家的個人經(jīng)歷,讓學生了解他們的艱辛與勤奮,刻苦與睿智,從而激勵自己前進,還應對作品的背景作適當?shù)姆治?。并結合現(xiàn)實進行點撥,盡量讓文章中的人活起來,直接和學生對話,和學生的心靈對話。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富有情感色彩素材的挖掘,往往能打動學生的心靈,使他們和課文中的人融合為一體,為之憂愁,為之激奮,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活動應投入情感
情感的交流能使語文課變得生動、輕松,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提高。實踐證明,只有通過積極主動的思維打動過內(nèi)心世界的那些東西才能刻骨銘心,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教師就要大膽地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試著分析課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多讓學生進行課堂交談、討論,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看法,并作正確的引導。在講授小說、戲劇作品時,讓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表演,去體會文章中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以讓學生加深印象。在講讀、賞析抒情散文和詩詞時,要注意引導啟發(fā)學生飽含感情地去思考、探究、理解作者是如何將“情”和外界的自然或社會景物有機地結合,創(chuàng)造一些生動、鮮明具有深刻意義的生活畫面,并多讓學生飽含情感地反復誦讀,細細品味。
總之,教師只有把自己的情感通過言語、表情、動作等傳遞給學生,挖掘出教材本身所蘊含的美,激發(fā)學生愛美、賞美、贊美的情感,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內(nèi)心世界的共鳴,激發(fā)他們對知識的不斷探求,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