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澤
蘇霍姆林斯基說:“培養(yǎng)人,首先就要了解他的心靈,看到并感覺到他的個人世界?!碑斪x到這樣一段話時,我的內心起了很大的波動,作為一位人民教師,我的信息技術課要如何走進那些可愛的學生心靈呢。
一、平等友愛——走進學生心靈
在對待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時,作為教師的我們是否能放下身段,與學生成為親密無間的好朋友,這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績。然而作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可能更多的不是看重學生的成績,而是看重學生的成長,課下我是學生的朋友,放下身價誠懇地與孩子們交往;課上我嚴厲,在有限的時間里更多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知識。無論課上還是課下我都是他們的良師益友。
二、學習——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的基礎
教育是一門藝術,學生對這門藝術能夠掌握的好壞多半取決于教師,所以這需要教授的教師有深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記得我們的老校長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堂課可以講得很樸素,但這樸素的背后殊不知是承載了教師的多少辛苦。”這句話到現(xiàn)在都深深地刻在我心里,課堂質量的好與壞是課下教師閱讀能力的考量。
三、愛心——走進學生心靈的保證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有反復錯誤的心理,今天的錯誤明天乃至后天還是會犯錯。如果我們沒有好的耐心以及愛心面對學生,我們所有的努力只能是一紙空談。老師中途放棄,那就會讓一切教育毀了。學生的思想是多變的,那么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要堅守一顆愛護、愛戴的心,多用誠心感動孩子,讓他們在健康快樂的環(huán)境中成長。正如學生是一棵成長中的小樹,那么作為園丁的我們必須要多除草、多澆水;不久的將來看到它成為一棵參天大樹。我們看到的并不是小小的成就,看到的將是碩果累累滿天下。
四、溝通——教師走進學生心靈的聯(lián)結
教師和學生不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上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摩擦,面對摩擦,老師的疏導就起到了很大的聯(lián)結作用。在住宿制學校,不論主科教師還是副科教師,我們都要擔當起“大家長”的責任。身為信息技術教師的我平時接觸學生時間比較少,在處理和學生之間關系時,我能做到的是多觀察、多留意、多用心。溝通是合作的橋梁,好的溝通能給教學帶來較強的教育意義。
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撥動這根心弦,教師就要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學生才會把他們的所思告訴老師。通過交流,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友誼,從而教師更能走進學生的心靈。
編輯 徐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