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常
很多失敗的事實已經印證了一個規(guī)律—對大型技術公司的并購很少有好結果,但微軟還是再一次出手了。
6月13日,微軟宣布將以262億美元收購職業(yè)社交網站LinkedIn。如果交易完成,這將是微軟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微軟以每股196美元的價格收購LinkedIn,相比LinkedIn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溢價50%。雙方預計交易將在年底前完成,LinkedIn CEO Jeff Weiner將留任現在的職位。
作為知名的失意者,微軟此前經歷過幾次糟糕的大型收購。2013年,微軟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如今諾基亞已經被市場徹底邊緣化。此前的2011年,微軟花了85億美元收購Skype,卻沒能在社交和通信領域有任何大的進展。
但LinkedIn已經不是一家快速成長期的公司了,瑞銀估計,2016財年其收入增幅將略超過25%,低于2015財年的逾35%和2014財年的逾45%。這也導致了LinkedIn股價從2015年2月的每股269美元,跌落到收購時的131.08美元。
那么,微軟為什么還要以如此高的溢價收購LinkedIn呢?
尋找差異性 在與Google、蘋果、Facebook和亞馬遜這些同等級對手的競爭中,微軟幾乎沒有贏得任何一場勝仗。而且在面向未來的新業(yè)務中,微軟也沒有形成差異性的競爭優(yōu)勢,這是微軟最重要的危機。企業(yè)服務是一個規(guī)模巨大,但是并沒有形成巨頭的市場。微軟在傳統(tǒng)的企業(yè)服務領域有不錯的積累,加上LinkedIn職業(yè)社交網絡,這種合力也許可以讓微軟在這一市場中獲得優(yōu) 勢。
投資價值 單獨考量LinkedIn的話,它是一個擁有良好業(yè)務和高效管理的優(yōu)秀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職業(yè)社交網站,LinkedIn目前已在200多個國家上線,月活躍用戶數達到1.05億,而注冊用戶數則達到4.33億。過去一年LinkedIn股價的大跌,也給微軟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投資機會。在微軟宣布收購的第一個交易日,LinkedIn股價狂漲46.64%,以每股192.21美元收盤。
重振士氣 作為一個節(jié)節(jié)敗退的技術巨頭,微軟過去幾年完全沒有做出讓人稱贊的事情。這對公司內部的士氣是個致命的打擊。兩年前接任鮑爾默的CEO納德拉顯然希望以這樣的一筆大交易來提振公司士氣,讓員工明確公司的方向所在。為了讓員工了解這次并購的意義,納德拉先是寫了一份致員工的內部備忘錄,然后又為微軟員工專門舉辦了一個問答會。
在已有的并購案例中,成功概率最高的往往是傳統(tǒng)的行業(yè)。在這些成熟且缺少變化的行業(yè)中,大公司通過并購可以整合資源,提高效率,甚至是壟斷市場,從而獲得更好的回報。
但在技術領域,很多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新的技術或者新的模式、新的進入者都可能迅速打破平衡,顛覆整個行業(yè)格局。比如優(yōu)酷和土豆的合并,雖然看起來當時已經對市場形成了壟斷,但很快這種壟斷優(yōu)勢就喪失了。
可惜的是,微軟所瞄準的企業(yè)服務目前正是變化最為劇烈的領域之一。在過去幾年中,企業(yè)服務是風險投資最為熱衷的幾個領域之一,這催生了一大批的創(chuàng)新公司,也出現了很多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所以說,這一領域最重要的競爭力應該是創(chuàng)新,而不是業(yè)務規(guī)模。但微軟傳統(tǒng)的企業(yè)服務業(yè)務恰恰可能成為創(chuàng)新和轉型的阻礙。
從財務投資的角度來看,微軟收購LinkedIn是一項好的投資,至少比微軟自己揮霍掉要好。當然,更重要的是,LinkedIn股價大漲使得微軟已經賺回了賬面上的溢價。從大的競爭格局來看,這一交易恐怕很難有太大的協(xié)同效應。不再有投資者壓力的LinkedIn也許會更大膽一些,但是和微軟的融合絕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創(chuàng)新從來都不是整合出來的,而是獨自生存時被逼迫出來的。商業(yè)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