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案例介紹的基礎上,分析了通過案例反映出的問題,提出了穩(wěn)定農村婚姻家庭關系的途徑與措施。要發(fā)揮輿論的導向作用,倡導良好道德,培養(yǎng)法律意識;加強司法機關介入;為農村婦女提供崗位培訓,增加就業(yè)機會;加大基層組織的幫扶力度。
【關鍵詞】 農村婦女;婚姻現狀; 婚外情;家庭關系;貴州省
一、案例
在貴州省六盤水的農村里,農村婦女甲與其夫乙正在打算離婚,事情起源于丈夫乙的婚外情。甲是一個目不識丁的典型農村婦女,一直不定期的四處打工,撫養(yǎng)孩子也一直是她一人,乙很少回家。乙是縣里的老師,其婚外情對象是同校的女老師丙。對于乙丙的關系,甲一直不知情,但是甲乙的兒子?。ù蠖W生)與其姐姐戊(已婚,打工為業(yè))通過甲與丙的QQ聊天記錄得知但并未直接告訴其母甲,而是自己與父親商量,說不告訴母親但要與丙斷絕關系,甲同意。過了不久,丁發(fā)現父親與丙依然保持著聯系,再次告知父親,同時這件事被丙知曉。事情很快被甲與全村人都知曉,丙以為是丁到處向村里人說,遂遷怒與丁。父親乙在兩方中間不斷地打圓場,希望可以息事寧人。在甲乙結婚的十幾年里,乙經常會打女方,有時會用鐵絲之類進行毆打。終于,甲在多重問題下提出協議離婚,乙不同意,說“等著法院見吧”!但是甲不識字,不知道怎么打官司,所以把一切事情交給兒子、女兒。丁通過短信記錄與QQ聊天記錄收集證據。其間,丙不斷遷怒于丁,并說“認識政府的什么人,來學校收拾一下他”,但并未實際行動。兩人打算打官司的事情鬧到了全村人都知道的地步,最后甲乙依然選擇了繼續(xù)保持婚姻關系,甲再次承諾不再與丙來往,但其子丁希望雙方離婚。
在此案例中,女方甲婚前借錢購買了一套20萬元左右的房產,婚后登記的是其夫乙的名字,兩人及孩子共同居住,現買房借款10萬元尚未還清。
二、通過此案例反映出的問題
1、婚外情上升、第三者插足成為首要問題
這是社會生活多樣化及婚姻道德觀念不正常化而產生的結果,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社會生活呈現出多樣化趨勢,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一些不良的婚姻道德觀和家庭倫理道德觀侵入到人們的生活,如:性自由、性解放、包二奶、養(yǎng)小蜜、交情人、一夜情等?;橐龅恼V刃蛞脖贿@些行為打亂,生活原本的平靜被打破。本案例中,丙作為大多數人思想里的“小三”依然理直氣壯,社會基本的道德觀念正在慢慢淡化。
2、農村婦女創(chuàng)造經濟價值的能力較弱,經濟地位低下
農村婦女往往知識水平不高,從事的工作也多為傳統的農活等體力活。經濟來源受天氣等自然因素影響,同時,即使來源穩(wěn)定,但依然收入微薄,在經濟上大多數情況是依靠其在外打工的丈夫,一旦其夫徹底斷了金錢上的支持,撫養(yǎng)兒童、維持家用的重擔盡數落在她們身上,生活也將陷入十分悲慘的境地。所以,即使發(fā)生了婚外情、家庭暴力情況,她們依然為家庭考慮選擇隱忍。
3、家庭暴力仍是導致婚姻家庭關系破裂的直接導火索
漫長的封建社會帶來了男尊女卑觀念的根深蒂固,因此在體力上處于弱勢地位的婦女便成為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家庭關系處理不好,直接影響夫妻感情,加之日常以來的摩擦矛盾,家庭暴力的發(fā)生直接導致了婚姻的破裂。本案例中甲最終決定離婚的原因也是因為丈夫在結婚十幾年間的毆打所致。
4、農村婦女文化程度低
在農村,婦女的文化程度較城市而言較為低下。婚后,丈夫往往會選擇進城打工來維持家用,開放的外部世界開闊了他們的眼界,但同時也使他們逐漸產生對 “糟糠之妻”的嫌棄心理,認為她們思想保守,成了所謂的“黃臉婆”,逐漸喪失共同語言,于是產生了離婚的念頭。
5、農村根深蒂固的陳舊思想
在廣大的農村里,上法院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不論你是因為什么原因去的,只要去了就認為你是做了什么見不得人的事情,很快便會成為鄰里之間茶余飯后的談資,很多農村的家庭覺得這是一件十分丟人的事。正如上面這個案例,且不說甲乙兩人,其兒子丁為大學生,依然表示“沒臉回家了?!?/p>
6、法律意識淡薄
現在的農村人知道“打官司”,但并不知道怎么“打官司”,對于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項亦不知曉。他們認為“打官司”必須要花費高額的律師費與訴訟費,僅是這一點就使很多農村家庭對訴訟望而卻步。本案例中,母親甲讓其兒子幫忙“打官司”,但是其兒子丁作為一名大學生對于一些基本的流程與要求也不明白。丙揚言“收拾他”,也是一種不靠法律靠關系,法制意識十分淡薄的表現。
三、穩(wěn)定農村婚姻家庭關系的途徑與措施
家和萬事興,家定國安寧。畢竟婚姻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也是最常見的社會關系。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與作為身體的社會息息相關,血脈相連,每一個細胞的和諧,也為整個身體的和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家庭的建設既賴于家庭成員自身的努力,社會的關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現有的社會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發(fā)揮輿論的導向作用,倡導良好道德,培養(yǎng)法律意識
電視、報刊雜志、各種社會團體的活動是宣傳家庭美德、社會美德的重要途徑,提升潛在加害者與被害者的法制意識,使人們以擁有美德為榮,激活親情、愛情的原始動力,讓擁有的婚姻更加美好,家庭更為團結、和睦、協調。 宣傳法治思想,廣泛樹立維權的意識,改變農村抵觸法律、羞于提起打官司的風氣。
2、加強司法機關介入
司法是婚姻最后一道屏障。司法機關加大對危害婚姻家庭案件的打擊力度,堅持預防與懲戒相結合的方式,以打擊保穩(wěn)定,以打擊保平安,以打擊促發(fā)展。對于婚姻中違法犯罪問題應“寬嚴相濟”,既要打擊嚴重刑事犯罪,又要充分保障人權;而針對婚姻家庭的民商事案件,則要依法維權、注重調解,重點保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3、為農村婦女提供崗位培訓,增加就業(yè)機會
由于經濟上的弱勢地位使農村留守婦女在家庭關系中處于劣勢地位,文化知識的缺少使她們只能進行原始的農業(yè)勞作。加之農村婦女又承擔著撫育兒童的任務,精力被牢牢地鎖在農村中。村委會可以針對這樣的情況為留守農村的婦女提供就業(yè)指導,讓其在農活之外發(fā)展副業(yè),諸如小手工業(yè)等,既能緩解經濟壓力又能保持與外面世界的交流,不與時代脫節(jié)。
4、基層組織應加大幫扶力度
建立專業(yè)的社會服務機構,為群眾提供幫助。在平時生活中為留守農村的婦女提供宣傳,提升她們維權的意識,樹立正確的家庭觀,反對家庭暴力。在家庭危機出現時,充分發(fā)揮各基層組織特別是社區(qū)、村委會的作用,增設調解中心,對于家庭關系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及時地發(fā)現、有效地處理矛盾糾紛,避免家庭問題的升級。
四、結語
當代農村中女性的家庭地位仍較為低下,婚姻的質量不高。家庭的和睦有賴于家庭成員各方的努力。在婚姻出現問題時,應積極地尋求解決措施,求助于朋友、社會團體以及法律,而并非一味地隱忍。個體婚姻家庭的和睦也使社會整體更加和諧,更加富有溫情。
【參考文獻】
[1] 文艷.社會變遷與農村婚姻觀念研究[J].科技風,2013.05.15
[2] 桂玉,俞寧.一個鄉(xiāng)村中的婚姻觀念變遷——基于安徽省潛山縣C村的調查[J].云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07.03
【作者簡介】
周瑩召(1995-)女,江蘇南京人,貴州師范大學法學院學生,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