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231-01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育家第斯多惠如是說。那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激勵、喚醒和鼓舞呢?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興趣引導 激活思維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學習最強大的動力,興趣越濃,注意力就會越集中,觀察就越細致,教學活動就會越有成效,學生參與的熱情就越高,徹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學中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從他們感興趣的地方入手走入文本,通過解決他們想解決的問題走出文本。
例如,我在《戲曲大舞臺》綜合性實踐活動中,因為學生大多對于戲曲不感興趣,同時又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事物,不知從何入手。所以,我選擇了一個學生們都會感興趣的切入點,由歌曲《說唱臉譜》入手,學生們的興趣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一個個對于歌詞里唱的如臉譜、角色,演繹方式等好奇起來,我就趁著這個東風由京劇的臉譜,角色,表演方式開始說起,學生們也是爭先恐后的問,有的甚至忍不住不比劃起來。
在這一步一步的質疑中,學生的情趣被調動起來,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漲,最終在探索與歡樂中學到了知識。
二、鼓勵質疑 循循善誘
宋代著名的哲學家朱熹曾經(jīng)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碧骄康膶W習應該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開始,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發(fā)問的機會和權利,轉變以往被動學習的方式。剛開始,學生們往往不適應,不敢說,不想說,甚至不會說,這時教師要想方設法鼓勵學生去想,去說,更要保護他們的想法,哪怕是幼稚甚至荒謬的想法,用自己的激情消除他們的顧慮,用更多的智慧去打開學生們的思維世界,徹底解放他們的嘴巴和頭腦,自己去質疑,去思考,進而去解決問題。
例如我在講述《木蘭詩》的過程中,學生們就有這樣的質疑,木蘭從軍那么多年,怎么可能不被發(fā)現(xiàn)是女子,當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些孩子電視劇看多了吧,但是課堂中學生的質疑容不得含糊,該怎樣解決呢,這可把我難住了,后來我靈機一動,就又把問題拋了回去,既然有質疑,看看有哪位同學能替這些同學一解心中的疑惑呢?同學們各抒己見,有的說梁山伯祝英臺同窗三年不也同樣沒有被發(fā)現(xiàn),有的則是更深層次的懷疑,學生們爭論的時候也給了我思考的時間,我順勢一導:“同學們,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如果只是生活真實的記錄,那是歷史,不是文學,作者這樣寫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突出木蘭超人的智慧,進而提升木蘭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這也是木蘭形象家喻戶曉的原因。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們再深入的讀一下課文,看看能不能找到木蘭不像普通女子的句子或段落?!边@樣學生們都聚精會神的去讀書了。經(jīng)過幾分鐘的思索,同學們開始匯報:
甲:從“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看出來木蘭有擔當,不似尋常女子兒女情長,而是敢于承擔男子都未必敢承擔的事情。
師:說得好,挺身而出護的是家人。
乙:從“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看出來木蘭英姿颯爽,身手矯健,不似一般女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
師:不遠萬里,奔赴戰(zhàn)場,護的是國家。
丙:從“將軍百站死,壯士十年歸?!笨闯鰜砟咎m馳騁沙場,英勇殺敵。
師:戰(zhàn)爭無疑是殘酷的,慘烈的,木蘭征戰(zhàn)多年能夠勝利歸來,并且立功無數(shù),不可謂不英勇。
……
師:好了,我們就說到這,這樣的女子怎么會不像男子,甚至更勝過男子。在那個女子多柔弱的時代里,不被人出來是不是也很正常呢?
這樣不僅解決了學生的疑問,并且順著他們的思路分析的木蘭的形象,學生們參與的熱情非常高漲。
當然,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不乏膚淺幼稚的想法,但是我們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與肯定,我們的課堂會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八畤L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發(fā)靈光?!币颜n堂變?yōu)榘偌覡庿Q。這堂課是我上過最緊張的,同時印象也最深刻的,它給了我太多的思索。
三、多元評價 激起火花
探究的課堂不僅重視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果,更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因此課堂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能只在課后考學生一張試卷,而應關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包括他們的熱情、參與度、投入度,這也就是新課程“以學論教”的內涵。新課表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式,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采取合適的方式,提高評價效率?!闭n堂教學中,教師要以欣賞的心態(tài)去看待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適時給學生們贊賞、鼓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每一堂課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教學也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課中有這樣一個問題:“文章中的那些地方體現(xiàn)了爸爸對英子的愛,把它找出來,并有感情的讀出來。”我就采取了這樣的評價方式:
生:“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這句話體現(xiàn)了爸爸對英子的鼓勵與引導。(有感情的朗讀)
師:讀的真棒,讀出了爸爸的語重心長,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包含了爸爸對英子的深沉的愛,父母之愛子,則為其計深遠。這樣的愛更深入人心。你能和你的同桌分享一下你自己的爸爸對你的鼓勵和引導嗎?
(學生們很有興致的和同桌交流)
師:誰想先說?(同學們踴躍舉手)
生1:爸爸督促我上學,甚至有時候會打我。
生2:有一次去爬山,累了中途就想放棄,可是在爸爸的鼓勵和幫助下我爬上了山頂,以后每每想放棄的時候都會想起爸爸的鼓勵。
……
師:是啊,父愛就是這樣,如山般偉岸,如海般寬廣,我們要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那么除了這一句還有其他的體現(xiàn)父愛的句子嗎?
生3、“有一天,下大雨……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斌w現(xiàn)了父親對我嚴格要求,同時也體現(xiàn)爸爸對英子的愛。
師:找得非常準確,讀的也非常用心,仿佛自己就是那挨了打的小英子似的,子不教,父之過,嚴格要求更是愛。還有嗎?
……
在這種激勵性的評價之下,學生們踴躍發(fā)言,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鼓勵與肯定能夠讓學生樹立自信,敢于發(fā)言,敢于表演,進而樂于學習,善于學習。
“學生不是容器,而是等待燃燒的火把?!?/p>
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多研究,多思索,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所想,更多的相信他們,尊重他們,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為前提,以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為重點,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盡自己之所能,用心點燃那些等待燃燒的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