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仁洪
【摘 要】在新的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的學習也在不斷的發(fā)生了變化,目前越來越重視對話學習的重要性,認為這不僅符合現(xiàn)在小學學習的現(xiàn)狀,也是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上能夠獲得更大的突破,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對于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也能走上正軌的道路,學習對于語文的學習會更加有激情和動力, 所以對于小學語文開展的對話學習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以對話為學習 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4-0146-01
引言
以對話為學習策略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多的學習語文知識,也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但是在實際的過程中,很多老師只是在教孩子們知識,而不是教孩子們?nèi)绾稳W習知識,在面對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也不能夠很好解決,所以就出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本文主要就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對于對話學習融入到目前的小學語文中去,是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具體的去分析問題,提出合理的分析問題的方式。
1.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現(xiàn)狀分析
首先,教材的內(nèi)容和實際不能很好的融合,雖然國家在不斷的提出新課標改革,但是在創(chuàng)新的力度和方式上,還遠遠沒有達到實際學習生活中所需要的,還沒有很好的解決和處理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的實踐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的心理認同感也逐漸消失,長期下去會讓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動力慢慢冷卻。其次,老師教學的評價方式比較的單一,如今的對知識的學習檢驗還是走過去應試教育的老路,就是主要依托于考試來測試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情況,那么也就造成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熟悉,對于實際生活中出現(xiàn)的化學形式感到陌生,實踐能力和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偶很好的融合。
2.以對話為學習策略的語文教學模式分析
對于對話學習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構成,主要的包括一下幾個部分:對話的主題,對話的主題不是定的,而是根據(jù)實際的情況進行一定的分析,要充分的發(fā)揮對話學習的積極性,在面對需要對核心問題的了解,使得在對話過程中,主題不斷明確和深化,使得孩子們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也更加的深刻和記憶,老師在語文上的教學,也能更具有目的性,針對學生的弱點進行展開。其此,對話的著眼點,在明確對話學習核心主題的情況下,想要確定著眼點,還是很重要的,沒有起點,怎么可以到達終點呢,找到著眼點,發(fā)揮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友好幫助[1]。
在對話學習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有:教學中心必須突出,在構建語文教學活動后,可以使得對話學習在學習小學語文上有更加指導性,學生能夠快速的掌握知識,才能讓對話學習繼續(xù)的進行下去,也是在不斷學習中突出教學的中心和重點。然后需要做的就是突出語文教學的課堂特征,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有著互動和尊重,可以通過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去吸引學生主動的進行學習。強化和增加老師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根據(jù)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的實際情況,在面對很多復雜的課程,可以自己進行一定的增加和刪改,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學習知識,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重要的,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得到語文知識,也能鞏固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發(fā)散,就是讓學生使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一般的情況是,老師提出來了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先去進行一定的思考,然后再上課的時候可以請學生進行一定的回答,這樣,不同的學生考慮的問題就會不同,也就有不同的結果,這樣學生才能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尋求更多的的知識,不同角度有時候也就會帶來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出現(xiàn)新的天地[2]。
具體的做法有:首先,老師要有目的和計劃性的對課文進行一定的預習,這樣的目的是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以提高熟悉的程度,在課堂上也能更好的活躍氣氛。更重要的是能更好的進行對話學習,學生從對知識的陌生到熟悉都是需要一個漸漸的過程,在思考學習上,分析知識的能力、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老師還可以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提問,針對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預習之后,先講解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并列舉出一些好詞好句等,所以,組織學生學習是在有效的對話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也是老師的前提條件。其次,確定核心的主題和分主題,在開展多中多樣的學習活動,想要切實的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是需要在主題確定的基礎上,根據(jù)小學生基本認知,主要是小學生的思維還是處在啟蒙開發(fā)階段,老師幫學生建立起框架和結構,讓他們?nèi)W習核心的主題,能夠激發(fā)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培養(yǎng)他們思維的能力,老師教的輕松,也是學生學習的開始,這就是老師想要在教學中達到的效果,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還是缺少一段距離,需要繼續(xù)努力。
最后,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生活是教學最為直接的方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并積極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將生活與學習的語文課程靈活地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當中深刻體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情感,從而使學生能夠以全新的狀態(tài)深入到生活當中,從中汲取營養(yǎng),創(chuàng)造優(yōu)秀作品。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這一課程內(nèi)容時,可以要求學生每一列舉出自己生活當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講述在實際生活當中自己的父親對自己所表現(xiàn)出來的關愛的舉動,并讓他們表達出對父親那些舉動的深刻理解從而實現(xiàn)這一課程的教學目標[3]。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講臺上唱獨角戲,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生活化教學沒有予以充分重視。因此,當前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以對話為學習策略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目的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多的學習語文知識,也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上能夠獲得更大的突破,拓展學生的思維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切實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魏本亞,尹遜才.小學語文課改十年的問題與反思--對話中國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崔巒[J].語文建設,2013(02):12-13
[2]蔡川.信息化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教學(對話)形式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12(04):22-23
[3]丹.讓生本教育與電子白板對話$$$淺談生本教育與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結合[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1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