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文
【摘 要】 數學學科是我國中學最為重要的學科之一,但其抽象性、概括性和邏輯性強,因而對于初中生來說,要培養(yǎng)其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就至為重要。本文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經驗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展開論述,僅供廣大同仁借鑒參考。
【關鍵詞】 初中;學生;數學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3-0-01
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之下,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日益受到社會的重視,而初中數學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肩負著承前啟后的歷史重任,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素質意義重大。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就此展開論述,以期拋磚引玉,達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一、初中生數學素養(yǎng)的內涵和意義
數學素養(yǎng)是指人們通過數學教育及自身的實踐和認識活動,所獲得的數學知識、技能、能力、觀念和品質的素養(yǎng)。它主要包括:數學基礎知識、數學能力和數學思想方法。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善的展示,而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即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
二、培養(yǎng)初中生數學素養(yǎng)的方法和策略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
心理學家拉扎勒斯等人做的一項研究表明: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數學教學應講來源、講用處,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那么不管他以后數學成績怎么樣,他在學習數學時能夠很積極,很主動,這至少能夠說明他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例如:在講集合概念時,可以這樣舉例:常聽體育老師說:“全體同學到操場集合,準備做操?!边@里的集合是一個動詞,是讓所有同學聚集在一起,這所有同學是指定的——全校所有同學。而數學中的集合是一個名詞,是把指定的元素集在一起,這與前面的集合類似。無論操場上的人怎樣站都不會改變這個集合,這是集合元素的無序性;全體同學卻是不變的,對象是明確的,這是集合元素的確定性;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這是集合元素的互異性。學習了相似三角形和函數等知識后,測量建筑物或樹的高度,是一個典型的實踐性探究作業(yè)。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怎樣測量一棵樹的高度?試針對各種不同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測量方法。又如學習了多邊形內角和定理后,讓學生利用一種或幾種地磚,設計一幅美麗的地板圖案。學校建了新校舍,要在長100米,寬8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綠化面積是空地的一半,請為學校展示你的設計。這些例子很多,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參與,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在教學中滲透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與精髓,是核心,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是聯(lián)系各項知識的紐帶,是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它比知識更具有普通適用性,抽象概括性。學生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獲取知識,更透徹地理解知識,并能終身受益。中學數學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技巧型、邏輯型、宏觀型。
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突出數學思想方法教學,進行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如猜想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科學上突破、技術上創(chuàng)新等發(fā)明創(chuàng)造往往是從猜想開始的。牛頓早就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睌祵W教師應要教會學生通過觀察、實驗,進行猜想;通過對特例分析,歸納出一般(共性)的規(guī)律,作出猜想;通過比較、概括,得到猜想;通過從宏觀作出估算,先有猜想,再有嚴密數學證明。這樣“既教猜想,又教證明”,激勵學生猜想欲望,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也是生動、活潑,充滿激情,并富有哲理的一門學科。數學發(fā)展史告訴我們,任何數學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本身就是人們創(chuàng)新活動的結晶。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對老師來講必須加強數學思想方法教學,要讓學生具有積極探索的態(tài)度,猜想的欲望。
3、重視數學應用,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問題解決是強化數學意識的極好途徑,通過問題解決,人們才真正體會到數學的高度抽象性和廣泛應用性的統(tǒng)一,認識到數學無處不在。一個人的數學素養(yǎng)的優(yōu)勢不僅在于其能解決多少數學難題,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運用數學思想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教學的目的在于運用“數學化”的思維習慣去描述、分析、解決問題。
學生既有著豐富的日常生活體驗和現實知識積累,又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而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生活環(huán)境、家庭教育,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我們在數學中應該注意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著重從學生今后實際生活的需要出發(fā),使學生能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問題解決的學習,核心是問題,重點是過程、難點是指導、主體是學生。所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實現問題解決學習的保障,同時有效的問題解決的學習也會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三、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應注意的問題
1、真正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數學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力,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2、合理布局課堂結構,優(yōu)化數學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對教學目的、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學內容把握得十分準確;在教學過程中,從數量上說,教師要少講;從質量上說,教師要精講;從內容上說,學生易懂的堅決不講。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也要注意給學生以想、說、練的機會。
3、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實踐證明導致學生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存在差異,在學習上,不少學生除了本身的智力因素以外,另一個主要障礙就是非智力因素上的,諸如學得不好、不感興趣,遇到難題,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等等,因而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動機、建立情感、增強意志等四個方面進行非智力素質培養(yǎng)。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既是新數學課程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新數學課程本身的要求,只要廣大教師深刻領會理解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實踐中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把握素質教育的精髓,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陳穎.讓“人人都學有價值的數學”.現代校長,2013(11).
[2]張曉玲.數學教學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校長,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