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朱樺
摘 要: 文章通過對網絡課程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研究和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找出了問題所在,并通過協(xié)作式、任務式自主學習和課程學習的研究,鉆研摸索出信息化時代基礎英語課程自主學習的新途徑、新方法。該課題的研究內容不僅對高校的實踐教學有指導意義,而且有利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關鍵詞: 英語專業(yè) 網絡課程 自主學習
一、傳統(tǒng)基礎英語教學的弊病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和學習存在重大理念誤區(qū),長期的“填鴨式”教育方法老舊、效率低下,急需進行一場新媒體時代的革命式變革。具體弊病有如下幾個典型的方面。
1.教學理念落后。
教學理念是指導教學活動的方法論,應該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大學的英語教學理念應重點強調實踐教學,把學生技能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具體到課堂上應該是通過語言操練、現(xiàn)場的模擬演練來完成各類項目,將學生掌握的語言技能和專業(yè)知識應用于實踐場所,與當地的社會實習基地密切相連,以獲得實際效果;同時,通過實踐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誠實守信、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目前許多大學的教學理念落后,跟不上時代的步伐,雖然學校強調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獲得技能的重要性,但教師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不足,沉溺于舊的教學模式,始終把知識的傳授當做教學的唯一目的;或受限于教材和學校硬件建設的不足,或受惰性思維的影響及督促的不力。結果,實踐教學只是一句口頭禪而已。
2.課程設置不合理。
大學英語教學有自己特定的目標,教授的是與專業(yè)或行業(yè)相關的英語知識,課程和內容設置的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英語學習。大學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課程內容陳舊,跟不上科技發(fā)展的步伐。課程更新速度慢,遠遠落后于科技的發(fā)展,有些基礎課程的內容與中學英語銜接不上,甚至有些落后于中學英語的知識內容,這不僅使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知識滯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負面影響嚴重。
(2)大學英語課程單一,缺乏針對性。這指的是英語專業(yè)課程針對性不強。好多院校除了有專業(yè)英語之外,下面按方向還分有若干小專業(yè)(如外貿英語、商務英語、旅游英語和翻譯等);目前,這些小專業(yè)之間的課程區(qū)別并不明顯,其他院系各專業(yè)之間的公共英語也幾乎選擇同一門課程或教材進行同一教學。
(3)課程內容的實用性不強。我們所開設的大多數課程實用性不強,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導致學生學而不用,不是不想用,而是不知怎么用,因為書本和實踐操作相差甚遠,知識脫離實踐,不能很好地指導和運用于實踐。另外,大學的實習課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要么太少,要么針對性不強,不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3.教學方法陳舊。
教學方法陳舊是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普遍問題,似乎是中學階段的延伸。中學英語教學還處于知識講授、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階段,而大學英語教學必須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學生需要從學習的被動者變成學習的主動者,教師也需要作為指導者來指導學生掌握知識并靈活運用。大學的英語教學方法陳舊,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教與學的主體缺乏終極的任務性或目的性。教與學的主體即教師和學生在教學中不能清楚地知道最終需要什么或必須要得到什么;也有一種情況就是,即使有目的,但是由于終極目的太遠(如畢業(yè)后才會用到等),一時很難實現(xiàn);再加上現(xiàn)在對大學生的測試或考核權利都掌握在教師手里,教師只要完成課本知識的講授,學生能拿到學分,雙方就都滿足了,至于未來畢業(yè)后在工作實踐中要用到什么即終極目的則疏于考慮。
(2)學校硬件設備跟不上。大學的英語教學設備不足,師生在英語教學中無法施展自己的能力和運用先進可行的教學方法。一方面受財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對英語教學不夠重視,語音室的匱乏、多媒體教室申請不到、沒有實踐基地等現(xiàn)象嚴重。一本書、一塊黑板、一支粉筆就是目前一些大學英語師生面臨的教學條件,教師即使課后想通過網絡與學生有更多交流,由于學校電腦數量的有限而無法進行。
4.實踐能力差。
高智商和好成績已經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才是最關鍵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僅依賴于課堂教學,還要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一般大學英語專業(yè)的現(xiàn)狀是:學生多,教師相對不足。大班上課和集中實習的情況嚴重,無法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
二、基于網絡課程的英語專業(yè)學生基礎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
自2010年以來,我校開始了本課程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經過幾年的建設,網絡課程業(yè)已匯聚了海量課程資源,并基本建成了互動式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能夠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平臺,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突破了以往英語學習基本被局限于課堂、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
文章通過對網絡課程的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研究和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找出了問題所在,并通過協(xié)作式、任務式自主學習和課程學習的研究,鉆研摸索出信息化時代基礎英語課程自主學習的新途徑、新方法。該課題的研究內容不僅對于高校的實踐教學有指導意義,而且有利于網絡教學平臺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基于網絡課程的自主學習與課堂互助學習研究
1.以自學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什么是自主學習?顧名思義,自主學習就是自學,就是能學、想學、會學、堅持學。自學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是成才的必由之路。自學能力是社會的需要,終身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畢業(yè)后的大學生必須在工作中不斷接受繼續(xù)教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自學能力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毫無遺漏地講授全部學習內容。對于教師沒有講或在講授中簡單提到的學習內容,只能靠學生通過自己來學習。有些知識較難理解,課堂上不一定弄明白,也主要靠自學理解這些知識。
2.以互助為手段,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培養(yǎng)協(xié)作精神。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作過一個著名的比喻,他說:“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各只有一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而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人勻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边@個比喻很形象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如幾個人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識、思想,就會促進每個人多學一點東西。通過合作、交流,每個人都會收獲更多?!盎ブ鷮W習”源于合作學習中同伴互助的原理。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效果顯著,經常被老師和學生采用。
(1)生生互助。學生可以以自由搭配的方式選擇自己的學友,一起進步,取長補短。這一過程中的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等,使我們充分發(fā)揮互助學習的優(yōu)勢,促進學生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
(2)師生互助。合作學習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生生合作,它也包括師生間的合作。實際上,每一堂課的成功,每一件作品的成功,都是教師和學生合作的結果。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和把握新的知識。
課堂中的學習方式有很多,針對英語學科,課文不同,可能學習方式就不同。但總的來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起指導、啟發(fā),達成共識的作用,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空間,不需面面俱到,應把更多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身體驗創(chuàng)新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這種“自主互助”的學習方式,絕不是只追究形式,花樣翻新,而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品味到成功的喜悅,我們應當謹記“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道理,寓學法于教法中,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
四、基于網絡課程的“任務式”自主學習研究
任務型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強調“做中學”的語言教學方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自主合作,探索創(chuàng)新。因此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明確指出外語教學的重心是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關注學生的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主動參與、研究語言的學習和應用。
任務式學習法,是使學習者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帶著任務進行學習,并持續(xù)驅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的一種學習方法。它是學習的一種途徑,學習者通過接受學習任務,循序漸進地完成任務,最終實現(xiàn)量變產生質變的學習效果。任務式學習法可以使學習者體驗到完成階段性目標的滿足感,并逐步鞏固其最初的求知欲,持續(xù)維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快樂學習的構想。
比較原有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任務型教學的采用對學生的自主能力有著比較明顯的促進作用。任務型教學通過在課堂上的教學實驗證明其對于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的效能。通過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改變原有的教師中心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和教師達到平等合作的關系,學生的課堂恐懼感大大降低,更有興趣參與到教育教學活動中。它能打破傳統(tǒng)教學中的機械性教學的模式,建立一種強調合作交流,學生自己探索語言使用技能的教學模式,是一種符合學習者認知發(fā)展和語言習得特點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可以通過應用任務型教學模式進入高校英語教學中,使之提高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能力,達到終身發(fā)展的目的。
五、網絡課程資源平臺改進研究
近年來,網絡課程存在不少問題:重形式,不注重內涵建設,為了申報成功,許多高校把課程網站制作得非常精美,非常注重包裝,而忽略其內涵建設,也有許多高校整合全校資源,課程組只是臨時組織起來為申報而成立,課程申報成功后基本就解散了,無人專門負責該課程建設,更談不上統(tǒng)一規(guī)劃、長期建設;網絡資源更新率較差,許多高校幾乎一半以上課程不符合網絡課程建設的標準,其中許多課程錄像、課件,習題、教材、反映學科前沿的最新成果等資源網絡資源更新率很低;互動性不好,高校沒有統(tǒng)一的精品課程資源平臺,與學生互動較少,學生很難了解到與課程有關的教學資源,而知道的學生也很少用或者不知道怎么用,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匱乏,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1.網絡課程項目的內涵建設。
英語課程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競爭能力為重點,整合各類教學改革成果,加大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的力度,加強科研與教學的緊密結合,大力提倡和促進學生主動、自主學習,改革阻礙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不合理機制與制度,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水平。精品課程項目的內涵建設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網絡課程的宣傳和推廣應用。通過調查部分高校師生利用網絡課程進行教學和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目前相當部分教師幾乎沒有進入過該網站,更別提學生能夠利用該平臺進行學習了。下一步高校應當加強精品課程等優(yōu)質資源的宣傳,發(fā)動教師利用優(yōu)質資源進行教學,讓學生利用該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2)資源的可獲得性。通過進入學校的網站,學生可以進行錄像、課件、習題等資源的瀏覽,下載資料,使得學習者和教師可以用適合的方式獲取和使用精品課程資源。
(3)建立網上資源更新機制,提高資源更新率。
網上資源的定期更新非常必要,而更新的工作量大,可加大對教師和學生使用精品課程資源等相關知識、技術和管理培訓,提供便于教師更新資源的方法和手段,使課程內容及時反映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最新研究;同時也可以通過建立檢查評比、激勵制度,建立精品課程網上資源更新與檢查機制,調動教師更新資源的積極性,提高資源更新率。
2.網絡教學平臺,將課程資源轉化教學資源,發(fā)揮示范作用。
依托精品課程資源,完善共享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先進網絡教育手段,將精品課程最優(yōu)質資源運用到日常的教與學中,最大限度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切切實實使精品課程的示范效應得到體現(xiàn)。
六、結語
基礎英語網絡課程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有結合起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在信息技術與外語課程的整合方面,應加強教學內容,教學手段與教學監(jiān)督的設計,集多種模塊設計于一體,將基礎英語的網絡數據庫建立起來,進行動態(tài)的更新與管理。同時,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網絡中,形成師生互動,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要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這樣才能將英語學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