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wèi)剛 劉蓉輝 李 玲 趙秀娟 劉桂芳 田瑞振 呂佩源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三科,河北 石家莊 050051)
間斷睡眠法對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開始進展時間的影響
劉衛(wèi)剛劉蓉輝李玲趙秀娟劉桂芳田瑞振呂佩源
(河北省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三科,河北石家莊050051)
〔關鍵詞〕睡眠;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
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入院后如于夜間睡眠中出現(xiàn)腦卒中進展,確切開始進展時間卻不能明確,多數(shù)以患者入睡時間為開始進展時間〔1~4〕。但實際腦卒中時間與這種計算方法存在時間差。為進一步縮小這種偏差,提出間斷睡眠法。本文觀察間斷睡眠法對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的開始進展時間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503例,要求當天發(fā)病,當天入院,頭CT排除腦出血,以意識清楚、僅偏側肢體無力為單一癥狀〔按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分中第5項“上肢運動”和6項“下肢運動”進行肌力評分,去除上肢及下肢均為0級患者〕,入院當天完成頭磁共振成像(MRI)+彌散成像(DWI),明確病損主要為皮質脊髓束走行區(qū)間,選擇病灶位于放射冠、半卵圓中心、內囊后肢、中腦、橋腦、延髓6個部位;入院當天均按《中國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應用血壓、血糖控制及調脂等規(guī)范處理,包括血壓持續(xù)升高,收縮壓≥200 mmHg或舒張壓≥110 mmHg謹慎降壓,血糖高于11.1 mmol/L時給予胰島素治療,他汀類藥物降脂、抗血小板藥物口服;去除日間加重及不配合患者。征求患者同意后隨機分為:正常睡眠組、3 h間斷睡眠組和4 h間斷睡眠組。3組男性比、年齡、入組時肌力評分、進展例數(shù)及所占比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3組臨床特征
1.2試驗方法均于22∶00開始睡覺休息。①3 h間斷睡眠組,即每隔3 h喚醒1次(分別于01∶00、4∶00喚醒1次);②4 h間斷睡眠組,即每隔4 h喚醒1次(僅于02∶00喚醒1次)。每次喚醒時言語要輕,于1 min內完成肌力評價,囑患者簡單回答問題,評價意識水平,并對偏癱側肢體肌力進行評估,肌力評分下降≥1分即進展,并記錄發(fā)現(xiàn)時間,計算進展時間;③正常睡眠組,即自然睡眠,夜間不予人為喚醒。如患者夜間自行醒來,發(fā)現(xiàn)肌力加重,肌力評分下降≥1分即為進展,并記錄發(fā)現(xiàn)時間,計算進展時間;均于第2天晨6∶00喚醒,行肌力評分。連續(xù)評價3 d(入院當天、第2天和第3天)。均記錄次日白天睡眠次數(shù)及總睡眠時間。
1.3評價指標①一般臨床特征;②不同組別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患者的例數(shù)及不同時期肌力評分進行比較;③不同組別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患者次日白天睡眠平均次數(shù)及總平均睡眠時間。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χ2及t檢驗。
2結果
2.13組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患者特征比較與正常睡眠組相比,3、4 h間斷睡眠組肌力評分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確定進展時肌力評分高(P<0.05),確定進展時間短(P<0.05,P<0.01)。見表2。
2.23組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次日睡眠情況比較3、4 h間斷睡眠組分別與正常睡眠組相比,次日睡眠次數(shù)及總睡眠時間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2 3組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患者不同時期肌力評分±s)
與正常睡眠組相比:1)P<0.05,2)P<0.01
表3 3組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患者次日
3討論
覺醒型進展性腦卒中〔3〕的概念的提出是以覺醒型腦卒中和進展性腦卒中為前提。覺醒型腦卒中約占所有新發(fā)缺血性腦卒中的25%〔1,5〕,可能機制在于睡眠結構與腦卒中存在一定的關系,神經(jīng)體液因素的調節(jié)而使血壓呈明顯的波動,夜間2∶00~3∶00血壓處于最低谷,而老年人夜間血壓下降較為明顯,更易造成腦缺血〔6,7〕。進展性腦卒中的發(fā)生機制主要與血栓擴大、腦水腫加重、缺血區(qū)再灌注損傷、顱內外大血管狹窄、閉塞及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高血壓、高血糖、發(fā)熱等全身因素有關,均可通過不同機制影響腦卒中進展〔8~10〕。
覺醒型腦卒中發(fā)病時間不確切,按國際慣例通常是以患者開始睡覺的時間作為腦卒中發(fā)病時間〔4〕,這種時間的記錄方式過于保守,實際發(fā)病過程未必如此,常被排除溶栓或早期再通治療之外〔11,12〕。對于住院治療患者,夜間處于睡眠狀態(tài),如果夜間發(fā)生腦卒中進展,常常是患者夜間醒來發(fā)現(xiàn)病情加重,確切進展的時間不易明確,造成院內診斷延誤,錯失進一步治療最佳時機,影響預后,并可能帶來醫(yī)療糾紛。
間斷睡眠法即住院患者夜間入睡后,每隔一定時間喚醒患者,判斷病情,明確是否存在進展,為進一步治療爭取時間。喚醒后盡量在1 min內完成評估。如能發(fā)現(xiàn)患者腦卒中進展,及時調整治療,為進一步搶救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贏得時間。
入組時為控制病情變化且減少其他癥狀影響,僅以偏側肢體無力、意識清楚為癥狀,病灶部位均為皮質脊髓束走行區(qū)間以簡化癥狀及體征。間斷睡眠法方法簡單,對于發(fā)現(xiàn)腦卒中進展,時間縮減,且發(fā)現(xiàn)時肌力加重輕,為及時采取進一步調整方案,進一步減少患者腦損傷提供及時的時間保證。
4參考文獻
1Nadeau JO,Fang J,Kapral MK,etal.Outcome after stroke upon awakening〔J〕.Can J Neurol Sci,2005;32(2):232-6.
2Bergui M,Bradac GB.Progressive stroke,lacunae,and systemic blood pressure〔J〕.Stroke,2002;33(12):2735-6.
3劉衛(wèi)剛,劉蓉輝,李玲,等.覺醒型進展性卒中九例〔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21(3):168-9.
4Koton S,Tanne D,Bornstein NM,etal.Ischemic stroke on awakening:patients' characteristics,outcomes and potential for reperfusion therapy〔J〕.Neuroepidemiology,2012;39(3-4):149-53.
5Clarenbach P,Wessendorf T.Sleep and stroke〔J〕.Rev Neurol,2001;157(11):S46-52.
6Bornstein NM,Gur AY,Fainshtein P,etal.Stroke during sleep: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J〕.Cerebrovasc Dis,1999;9(6):320-2.
7Tanimoto A,Mehndiratta P,Koo BB.Characteristics of wake-up strok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3;10(18):S1052-7.
8劉磊,李瑞華,王澤穎,等.進展性腦卒中的研究概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1093-5.
9Saia V,Pantoni L.Progressive stroke in pontine infarction〔J〕.Acta Neurol Scand,2009;120(4):213-5.
10王瑋.進展性腦卒中危險因素的臨床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3):5811-4.
11Hill MD,Frayne R.Stroke on awakening and the tissue window for thrombolysis〔J〕.Lancet Neurol,2011;10(11):951-2.
12Mackey J,Kleindorfer D,Sucharew H,etal.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wake-up strokes〔J〕.Neurology,2011;76(19):1662-7.
〔2015-09-12修回〕
(編輯杜娟)
〔中圖分類號〕R74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0-2520-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0.101
第一作者:劉衛(wèi)剛(1972-),男,博士,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腦血管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