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戎
摘要:初中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礎,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與鑒賞能力。目前,在音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音樂教學的效果,主要包括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等。想要提升教學效率,就應當緊密結合實踐,將新課程理念融入教學中。同時還須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音樂;創(chuàng)新;音樂素養(yǎng)
新課標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在教學中給學生預留充分的思考空間。音樂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能夠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并發(fā)現美。初中生的身心不成熟,還處于發(fā)展階段,對于知識的需求逐漸增長,與網絡以及電視等媒體接觸較為頻繁,對于音樂都有了一定的鑒賞與理解能力。但是學生對于音樂樂理知識以及音樂風格等方面都欠缺系統(tǒng)的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創(chuàng)新,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1 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模式
教學觀念對于課堂教學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作為初中教師,應當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按照學生的需求與教材的要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此才能夠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不能總是“教”學生怎么去唱,也應當讓學生自己感知,自己去體會應該怎么唱。還可按照學生的發(fā)音特點實施科學的訓練,幫助學生優(yōu)化聲音。(2)教師在課堂上還應當注重經驗學習,例如可將“西洋唱法”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通過科學的手段訓練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聲技巧與唱歌方法。因為“西洋唱法”的聲音較為洪亮,音域寬廣,因此在訓練學生唱民歌時,就可借鑒“西洋唱法”的特點。因為我國北方一些民歌較為豪放,與“西洋唱法”有一定的相似性,將兩者相結合,就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唱歌技巧。(3)在教學模式上,教師還可吸取先進的教學方法。按照教學現狀優(yōu)化教學方式,改變原有的模仿式訓練或者說教式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例如在學習《嘎達梅林》時,教師就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探究學習,自己去體會歌曲的演唱背景、演唱風格以及情感的表達。在探究過程中,就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美的感知,還可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教師還可在教學中強化主旋律教育,可以愛國歌曲為主,讓學生去欣賞、去演唱,在演唱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由此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將音樂教學與思想感情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 引入流行音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數學生都有了手機與音樂播放器等工具,學生會在課余時間播放歌曲,此時聽音樂多半是消遣,學生不會深入探究歌曲的內涵或者情感的表達等。學生不理解音樂知識,就很難學會欣賞音樂的美感。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音樂教學選取的音樂教學內容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教師就可為學生播放一些當下流行的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課堂上,幾乎每個學生都對流行音樂非常感興趣,因此教師可選取一些優(yōu)秀的流行音樂,帶領學生進入高雅音樂的殿堂。流行音樂之所以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明星效應,且節(jié)奏感較強,較容易吸引青春期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欣賞蒙古族的民歌時,教師就可引入鳳凰傳奇的《天藍藍》讓學生欣賞,還可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如此便能夠使學生對民歌產生深刻的了解,在欣賞祖國美景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愛國意識。與其他的意識相較,流行音樂的表達形式更加直接,能夠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教學目標,要帶領學生體會歌曲的內涵,如描寫人物或者事情等,還須要體會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從中學習到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例如《蝸?!肪捅磉_了蝸牛積極向上、不斷前行的人生態(tài)度。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就能夠學到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此外,還有一部分流行音樂吸收了傳統(tǒng)音樂或者西方古典音樂的素材,旋律優(yōu)美,傳唱廣泛。例如周杰倫的《菊花臺》與《青花瓷》就融合了我國傳統(tǒng)樂器古箏等樂器,此種音樂題材非常獨特,因此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流行音樂,就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音樂產生強烈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3 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就能夠改善課堂氛圍,將靜態(tài)的音樂換變?yōu)閯討B(tài)的,由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動力,是學生享受音樂的前提。音樂教學應當發(fā)揮音樂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按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傳統(tǒng)教學中,采用單一教唱的形式,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此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改善課堂氛圍。多媒體信息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充分的展現音樂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由此產生學習興趣。例如在介紹“八音之樂”時,為了讓學生更快地熟悉各種傳統(tǒng)樂器,教師就可將樂器圖片與樂器的獨特聲音播放出來,這樣學生很快就能夠辨別樂器與對應的聲音。例如在講解鼓時,教師還可為學生播放山南鼓舞的視頻,很多學生都隨著鼓點手舞足蹈,課堂氛圍非?;钴S。此外,音樂教學中情感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在講解《江河萬古流》時,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工具,將靜態(tài)畫面變?yōu)閯討B(tài),可先為學生展示電子版的中國地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以下長江與黃河的位置,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接著,教師就可為學生播放黃河壺口瀑布一瀉千里的壯觀場面,搭配上鋼琴協(xié)奏曲《保衛(wèi)黃河》,就能夠使學生體會到黃河的英雄氣魄。隨后教師可為學生展示長江三峽的美景,搭配《長江之歌》,調動學生的感官,猶如身臨其境,被自然景觀吸引,同時對《江河萬古流》有了深刻的了解,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按照初中生的心理特點與思維特征,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工具進行教學,就能夠改善課堂氛圍,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還能夠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積極性,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
4 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優(yōu)化課堂氛圍
音樂教學是較為系統(tǒng)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學方法、學生以及老師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在整個系統(tǒng)中,教學方式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能夠將教師、學生與音樂內容等連接起來,只有正確地把握教學方法,才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在音樂教學中,情境的導入對整節(jié)課來說至關重要。例如在學習《趕圩歸來啊哩哩》時,教師就可采用游戲情境導入法。這首彝族歌曲,其中4小節(jié)節(jié)奏較為相似,學生較容易混淆。此時教師就可設計檢票上車的情境,將4條節(jié)奏寫在車票上,讓學生通過聽來找到對應的座位。通過游戲情境,就能夠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為后續(xù)的歌唱教學做好鋪墊。藝術來源于生活,音樂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生活是音樂的源泉,由此培養(yǎng)學生從音樂的視角觀察生活習慣,發(fā)現音樂與生活的聯(lián)系。例如在學習《百鳥朝鳳》時教師就可為學生播放鳥兒鳴叫的聲音,也可播放鳥兒遷徙的短片,讓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在情境中欣賞《百鳥朝鳳》,提高教學效率。而在欣賞《賽馬曲》時,教師可為學生播放馬兒在草地上奔跑的短片,還可讓學生一起模仿牧民在馬背上的姿態(tài)。此外,教師還可教學生用彈舌的方法來模仿馬蹄聲,如此便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能力。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流行音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陳曉林,劉玉梅.音融于情 寓教于樂——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情感讀本,2015,(32).
[2]楊雯劼.因勢弄潮 構建活力課堂——初中音樂課堂中創(chuàng)設教學高潮的實踐研究[J].成功(教育),2010,(01).
[3]馬林華,袁麗潔.摒棄“蛇尾”,追求“鳳尾”——高中音樂鑒賞課結尾的探究與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22).
[4]周黎藜,張芳芳.新課改視閾下中學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美與時代(下半月),2010,(01).
[5]柯金火,徐麗娟.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初中音樂歌唱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學周刊,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