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龍
[摘要]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是地理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確定各種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特征。學會讀圖就成為學習地理的一個重要途徑,讀圖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學好地理的關鍵?,F(xiàn)行教材中地圖所占比重越來越大,而且地圖的種類繁多,每節(jié)地理課都有地圖作為輔助,這就需要學生能正確使用地圖。
[關鍵詞] 地圖;輔助;教學;應用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地圖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宋代學者鄭樵在其《通志?圖譜略》中提到:“古之學者為學有要,置圖于左,置書于右;索象于圖,索理于書。”在地理學界,學習地理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左圖右書”。 地理知識具有空間分布的廣泛性,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又不可能進行實地考察。因此,把廣泛的地理空間壓縮在一張小小的紙上的地圖,迎合了教學的需要。
一、運用地圖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地理,地圖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對地理教材文字內(nèi)容最好的說明和補充。在地理教學中,沒有一節(jié)課能離開地圖教學,所以地圖教學是地理課的核心內(nèi)容。教師充分利用地圖導入教學,進行圖文結(jié)合訓練,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地理空間概念,而且有助于準確地記憶地理事物及其分布,進而提高空間思維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知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地理教學也應遵循這一規(guī)律。例如,在講“地形和地勢”一課時,導入時教師可以用地圖展示氣勢磅礴的青藏高原、素有“魚米之鄉(xiāng)”之稱的長江中下游平原、一望無際的內(nèi)蒙古大草原、號稱“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起伏和緩的東南丘陵和地勢險峻的喜馬拉雅山脈等。通過這幾幅實物地圖的展示,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直觀的地形景觀。這種導入,不禁讓學生感慨“我國的地形是多么復雜多樣”,贊嘆“江山如此多嬌”。這時教師在導入時小結(jié):“的確,我們的江山是無限美麗的,我國的地形也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我國地形的概況?!奔仍黾恿藢W生對中國地形的直觀印象,激發(fā)了求知欲望,又培養(yǎng)了愛國情操,使一節(jié)課在生動的導入中拉開帷幕。
二、運用地圖講授新課,加深所學知識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地圖形象生動的特點,以地圖為重要媒介,設計有趣的課堂學習活動,容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述“我國省級行政單位”時,教師可利用中國政區(qū)圖,根據(jù)黃河、長江、珠江等主要河流流經(jīng)的省級行政區(qū)進行教學,使學生對全國的省級行政區(qū)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概念。又如:在講“氣溫和氣溫的分布”這一內(nèi)容時,教師可首先為學生出示赤道地區(qū)的氣溫分布狀況和極地地區(qū)的氣溫分布狀況圖,通過這兩幅等溫線地圖的展示,給學生以視覺沖擊,從而在頭腦中留下直觀而又深刻的印象,學生不禁產(chǎn)生疑問:為什么同在一個地球,會存在如此大的差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經(jīng)過自己思考與教師點撥,會在學習中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且學習熱情高漲。再如:講“大洲和大洋”一節(jié)時,教師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照世界地圖臨摹每個大洲的形狀,初步識記各大洲的位置關系。然后在上課時,教給學生一筆畫世界的方法,使其進一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到黑板上用一筆畫世界的方法畫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簡圖,看哪一小組畫得又快又好。這樣不僅讓學生記住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稱,而且還掌握了它們的相對位置。整個課堂氣氛非?;钴S,學生踴躍參與。
三、運用地圖課堂小結(jié),鞏固學習效果
例如:講“地形和地勢”時,介紹完中國的山脈、盆地、高原、丘陵和平原后,教師可在黑板上繪制一幅中國輪廓圖,與學生一起在適當?shù)奈恢锰畛鲋饕矫},然后把山脈連線形成一個個網(wǎng)格,在每個網(wǎng)格中填上相應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丘陵。教師如果能在新課結(jié)束后繪圖總結(jié),把所學內(nèi)容落實到地圖上,并指導學生填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攻破難關,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繪圖能力。
四、借助多媒體展示地圖,增強直觀教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多媒體教學越來越多地運用到教學過程中,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直觀地進行讀圖。地理的學科特點,使地圖的使用頻率增加,而利用多媒體進行地圖展示非常方便,只需鼠標輕輕一點,地圖就映入眼簾,課堂容量大,教學效率高。例如:講“世界的氣候”時,首先用多媒體出示幾幅不同氣候類型控制下的景觀圖,告訴學生所屬氣候類型的名稱,然后在教材中的世界氣候類型圖中找出其分布位置。又如:在講解“地形和地勢”這一課時,教師可首先在多媒體地圖上指出我國的四大高原、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四大盆地、主要山地的名稱和位置,接著指導學生查看課本上的五幅插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不同地表形的景觀,在學生獲得感性認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弄清高原與平原、山地和丘陵之間的區(qū)別,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種地形區(qū)的外貌景觀及特點。倘若按傳統(tǒng)教學,光變換教學掛圖,就會浪費半節(jié)課時間。利用多媒體展示地圖就避免了浪費時間這一問題,同時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無聲為有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
五、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培養(yǎng)讀圖能力
《地理教學大綱》明確要求:“使學生學會閱讀和運用常見地圖、地理圖表,以及填繪簡單地圖和圖表的技能;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一些地理問題的能力,并初步具有自學地理的能力?!比绾翁岣邔W生獨立讀圖的能力是每個地理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首先,教師要多做示范,在黑板上畫圖,引起學生模仿的興趣。例如:在講“中國鐵路分布圖”時,針對中國的鐵路特點,找出主要的鐵路干線即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鐵路線,在黑板上先畫出東西方向的四條鐵路干線:濱洲—濱綏線、京包—包蘭線、隴?!m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再畫出五條南北方向的鐵路干線:京滬線、京廣線、京九線、太焦—焦枝—枝柳線、寶成線。在畫南北干線時,與東西干線的交通樞紐同時標出,并要求學生跟著畫。教師邊講邊畫,畫完講完,一幅簡單明了的中國鐵路分布圖躍然黑板上。這樣講課,既有效地節(jié)省了講課時間,又使教學內(nèi)容重點鮮明,達到化難為易、精講多練的目的。
其次,在教學中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競爭機制,根據(jù)地圖由淺入深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必答和搶答。例如:在講解“地球自轉(zhuǎn)及公轉(zhuǎn)意義”的時候,可以讓學生用手電筒照射地球儀,同時撥動地球儀,觀察地球儀表面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整體移動地球儀模擬地球公轉(zhuǎn)又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學生頓時學習興趣高漲,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同時也就突破了地球自轉(zhuǎn)及公轉(zhuǎn)意義這個教學難點。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圖提出問題,小組之間進行提問。例如:地球表面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半白天一半黑夜的現(xiàn)象?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zhuǎn)的時候會有哪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通過一系列的問題使學生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nèi)容一一解決。
最后,嚴格要求學生完成相關的填充圖冊,利用填充圖鞏固所學的地理知識,記憶地名及位置,熟悉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理解地理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填繪地圖的能力。
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生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地理教學中運用地圖,不僅只是從中獲取地理信息,而且重在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鄭銀虎.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J].考試周刊,2010(13).
[2]李新廣.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J].學園,2014(23).
[3]趙占成.地圖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09(9).
[4]張連生. 板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7(3).
(責任編輯 付淑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