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愛琴
摘 要: 語篇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頭戲,在進行語篇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發(fā)展學生的能力為目的,在具體語境中把單詞融入句子中,從整體入手,展現給學生完整的語言概念,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知、理解和運用所學語言,從而使語篇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語篇教學
小學英語語篇教學倡導“詞句結合,語篇感悟”,強調不僅要重視語篇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怎樣才能使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呢?以下就談談我的一些粗略之見。
一、情境導入,有效引入新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很多學生見到較長的語篇,會產生畏懼感。要消除學生對語篇的畏懼感,就要想辦法找準語篇的切入點,找到主線索。為此,我們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從情境入手,精心設計各種各樣的活動,吸引學生的眼球,將學生的精力集中起來,給整節(jié)課營造寬松活躍的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例如在上小學牛津英語5B“Unit7 A busy day”PartA時,我先課前播放動畫歌曲“What time is it?”,這首歌曲輕快、活潑,能很好地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學生營造英語學習的氛圍。然后通過與學生日常對話“What time is it now?”的導入,學習新句型:“Are you ready for class?Not yet.”再通過師生交流: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We have...Oh,you really have a busy day!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循序漸進,承上啟下,自然而流暢地導入新課內容。
二、讀說結合,有效運用教法
小學階段“讀說”是對語篇朗讀、初步理解及口頭表述等的操練。因此,在語篇教學中,強化讀說,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而且能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語感。1.強化朗讀。在教學中可采用跟讀、齊讀、分角色讀、男女聲對讀等多種朗讀形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及語感。學生通過“讀”,對語篇中的詞、句及語法有進一步的理解及鞏固,加深記憶。在讀之前,可適當設計布置一些如判斷、短文填空等任務給學生,鍛煉其閱讀能力及語言運用能力。還可將語篇分段,引領學生采用略讀、精讀等形式獲取更多細節(jié)信息,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掌握有效的閱讀策略。2.注重復述。英語復述是鞏固課文內容、發(fā)展口語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英語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在實際教學中,復述對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若不適當引導,學生則會不得要領,望而生畏。為了讓學生復述得法,在復述前可給予信息提示如插圖、表格、關鍵詞、頭飾等,幫助學生理清語篇思路,說出語篇的主要內容和情節(jié)。其次可讓學生先在小組內充分準備后再上臺展示,采取表揚肯定的語氣保持他們的積極性,鼓勵更多的學生有信心參與復述,從而發(fā)展學生英語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任務驅動,有效實踐能力
任務型教學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讓學生通過合作、協(xié)商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不斷反思、頓悟和自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內驅力,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yǎng)合作精神,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教學中,我立足整篇話題進行設計引導,通過整體聽、讀、說、寫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閱讀理解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在5B “Unit7 A busy day” PartA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我把對話分成早、中、晚三部分來教授。在教第一部分時,要求學生通過自讀找出重要信息完成表格,培養(yǎng)和提高了閱讀和理解能力。之后通過問題“Can David have breakfast at home?And why?”引出句型和詞組“Theres no time for...和take...with...”的教學。第二部分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課文動畫回答問題,使學生學習課文具有目的性。第三部分則是讓學生通過聽課文錄音來判斷正誤。在這一系列任務活動中,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以獨立或小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學習和使用英語,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掌握新知識,學以致用。
四、拓展延伸,有效培養(yǎng)習慣
閱讀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Post-reading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把自己的經歷、知識和觀點與新知聯系起來,整合知識與技能,進行語言形式的基本訓練和綜合語言能力的訓練。這時候可設計一些如復述練習或仿寫等活動進行鞏固操練,也可以推薦繪本閱讀,課外拓展,還可鼓勵學生選擇性閱讀,定期開展閱讀交流匯報,評選閱讀之星,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為語篇教學的目的不僅要讓學生讀懂語篇內容,還要讓學生對語篇閱讀產生興趣,在閱讀中豐富知識、拓寬視野、提高閱讀能力及享受閱讀快樂。例如在新授完6A“Protect the Earth”的Story time后,我就利用《地球媽媽哭了》的繪本,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了解為什么地球媽媽哭了的原因及讓學生通過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不僅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還使學生通過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運用課文中的詞句并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自己的想法,既豐富知識又拓寬視野。
五、聚焦核心,有效提升價值
語篇教學除了語言學習外,還可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因此,我們要將語篇教學與文本價值的提升融為一體,從而逐步實現語篇教學的“碩果累累”。例如5A Unit6“Doing housework”主要通過打電話談論“做家務”與“做家庭作業(yè)”,在教學中我適時提升語篇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引導作用,讓學生感悟到作為一位家庭成員該和家人一起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并逐步懂得學會一些日常生活技巧,成為整堂課的點睛之筆。T:What can we do after school?S1:...S2:...S3:Do some housework with Mum and Dad.教師引導:What housework can you do?S4:Clean the windows.S5:Clean the doors...教師引導:Yes,you can try to do some housework at home after school.But If you want to do sth.but you cant.What can you do?S8:Make a telephone call.教師引導:What should you say first?S9:“Are you free now?”教師引導:How to ask for help?S10:Can you come and help me with my homework?教師小結:OK!A good idea.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很好地表達所學內容,更重要的是他們學到了生活中應該和家人一塊承擔力所能及的小事,一起分享做人的道理。
當然,語篇教學的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在不斷的實踐和總結經驗中慢慢成熟起來。英語老師在語篇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拋棄傳統(tǒng)的“讀課文—譯課文—回答問題”的教學模式,用新課程的理念,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真正有效地學到知識的同時,提高語篇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展現師生間情感交融、智慧共生、別樣精彩的課堂實景。
參考文獻:
[1]錢希潔.小學高年級語篇教學問題探析.中小學外語教學,2010.
[2]陳琳.Printha Ellis.New Standard English[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3]包天仁.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學研究中心,2004.
[4]王春華.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探微[J].江蘇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