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輝
世界睡眠日3月21日這天,河南《大河報》刊登了一則“十個河南娃,九個半睡不飽”的新聞,迅速成為網(wǎng)絡關注熱點,同時還配發(fā)了河南省教育廳和鄭州市教育局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現(xiàn)狀調查。結果顯示,河南省中小學生睡眠時間連續(xù)3年呈下降趨勢,九成以上中小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原因是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導致學生學習時間過長,擠占了學生睡眠時間。
均衡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和適當?shù)倪\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為保證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早在2008年就出臺了《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對中小學生的睡眠時間做出了 “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初中生不少于9小時,高中生不少于8小時”的明確規(guī)定。然而,8年后河南省的調查結果卻表明,仍有超過九成孩子的正常睡眠被剝奪了,而且是冠以教育的名義。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培養(yǎng)學生獲得幸福生活的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家長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那句“這都是為了你好”?,F(xiàn)實生活當中,學校以掌握知識的數(shù)量和升學率作為教育質量的評價指標,學校為了升學率給學生“加勁”,老師為了班級成績給學生“加餐”,家長為了助推成功給孩子額外“加碼”。三方夾擊下,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越來越重,睡眠時間就被擠占得少之又少了。
對學校和老師而言,不能讓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變成孩子的精神負擔。每天做不完作業(yè)會使孩子無法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沒有快樂自然便失去了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學習效果也自然會受到影響。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和加強課堂教學效果,老師就會增加教學內容,留更多的作業(yè),長此以往就惡性循環(huán)。對家長而言,如果被問到“您家孩子營養(yǎng)達標嗎?”,相信得到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甚至會說營養(yǎng)過剩;然而問“您家孩子睡眠達標嗎?”卻會難住大多數(shù)家長。
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期,睡眠不足對學生身心健康危害極大:會影響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影響大腦的發(fā)育,對孩子情緒和智力都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降低機體免疫功能,甚至與視力下降都有極為密切的關系。長期睡眠不足會使學生長期處于疲憊狀態(tài),焦慮、緊張,影響性格的形成,還會導致注意力集中困難等一系列嚴重后果。少做幾道奧數(shù)題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失去與人交往的能力則無法融入社會。這種以犧牲孩子身心健康為代價的學習,到底是為了哪般!不希望每年只有在世界睡眠日這一天,人們才注意到原來有那么多的孩子睡眠還遠未達標。
責任編輯/刁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