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之 周瑞芬 明心海 謝 文 陳 輝 侯 良
醫(yī)院I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調查研究
劉華之 周瑞芬 明心海 謝 文 陳 輝 侯 良
目的 了解I類切口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評價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專項整治活動管理成效。方法 選取I類切口手術病例
1142份,分析抗菌藥物使用率,抗菌藥物選擇正確率,用藥時機、用藥時間合理率,抗菌藥物平均使用天數,數據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由80.42%下降至22.28%,抗菌藥物選擇合理率由54.97%增加至98.16%,使用時機合理率由81.15%增加至
99.08 %,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合理率由37.43%增加至92.17%,抗菌藥物平均使用天數由(2.91±0.56)d減少至(1.53±0.58)d,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yī)院圍手術期抗菌藥使用物專項整治活動成效顯著。
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用藥
抗菌藥物廣泛應用于臨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療與預防,為人類醫(yī)學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但近些年來抗菌藥物使用不規(guī)范不合理現象較為嚴重,使耐藥細菌的比例越來越高,給治療帶來困難。為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細菌耐藥,保證醫(yī)療質量和醫(yī)療安全,衛(wèi)生部于2011年組織開展了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1-2]。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院是一所大型三甲醫(yī)院,手術量大,抗菌藥物使用率高,根據活動要求本院開展了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的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果。本研究對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I類切口手術病例進行調查分析,了解干預前后I類切口患者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情況,評價專項整治及過程管理成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本院I類切口手術病例1142份作為研究對象,調查的I類切口手術包括甲狀腺葉切除術、腹股溝疝修補術、椎間盤切除術、顱內占位切除術、膝半月板切除術、足踝關節(jié)固定術、動脈內膜切除術、閉合性心臟瓣膜切開術。
1.2 調查方法 設計監(jiān)測登記表,由醫(y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對醫(yī)院每月I類切口手術患者病歷詳細閱覽并逐項填寫。內容包括一般項目(科室、姓名、病案號、手術時間、經管醫(yī)生)手術名稱、預防抗菌藥物選擇、術前0.5~2 h內給藥、術后停藥時間。對專項管理前的2012年1月~2012年6月,管理后的2012年7月~2014年9月的月數據,分別進行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用藥時機、用藥時間、預防用藥平均天數的統(tǒng)計分析。
1.3 抗菌藥物使用評定標準 依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和《衛(wèi)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guī)定制定本院I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的合格標準:抗菌藥物使用率≤30.00%;抗菌藥物選擇品種合理;抗菌藥物使用時機術前0.5~2 h;術后24 h內停藥。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抗菌藥物使用率 經醫(yī)院專項整治及過程管理,2012年1月~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2014年9月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由80.42%下降至22.28%,表現為下降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5.094,P<0.05)。見表 1。
表1 I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n)
2.2 抗菌藥物選擇合理率 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選擇合理率由54.97%增加至98.16%,表現為上升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4.371,P<0.05)。見表2。
表2 I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選擇合理率(n)
2.3 抗菌藥物使用時機及使用時間合理率 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時機合理率由81.15%增加至99.08%,抗菌藥物使用時間合理率由37.43%增加至92.17%,均表現為不斷上升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1.072,χ2=169.390,P<0.05)。見表3~表4。
表3 I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時機合理率(n)
表4 I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用藥時間合理率(n)
2.4 平均使用抗菌藥物天數 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平均使用天數由(2.91±0.56)d減少至(1.53±0.58)d,表現為下降趨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51,P<0.05)。見表5。
表5 I類手術切口圍手術期平均使用抗菌藥物天數(n)
3.1 專項整治前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1)抗菌藥物使用率高。在調查的475例病歷中有382例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達80.42%,與衛(wèi)生部辦公廳2012年繼續(xù)深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要求的I類切口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不超過30%存在較大差距。(2)抗菌藥物選擇不當。調查中I類切口患者合理選擇抗菌藥物的比例為54.97%,存在濫用使用頭孢三代、四代抗菌藥物,無指針應用喹諾酮類抗菌藥物,頻繁更換抗菌藥物等問題。(3)抗菌藥物使用時機不合理。有的I類切口手術患者在手術后4 h內才使用抗生素,為無效應用。有研究表明在術后3 h內使用抗生素幾乎沒有預防感染的效果[3],必須在麻醉誘導期讓組織建立起有效的抗生素濃度,使隨后的細菌難以生存和繁衍。細菌污染之后,細菌繁衍迅速,加上創(chuàng)傷影響正常的防御機制,抗生素進入創(chuàng)面困難,難以有效的預防感染[4]。(4)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不合理??咕幬锸褂脮r間合格率為37.43%,多數患者抗菌藥物使用時間超期,平均使用抗菌藥物天數達到了2.91 d。根據通知[5]要求I類切口手術總預防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24 h,個別特殊情況可延長至48 h。用藥時間過長并不能有效降低手術感染,相反,過度使用反而破壞人體原有菌群的平衡,大量殺滅敏感菌使耐藥菌過度繁殖,可導致嚴重的醫(yī)院感染[6],加重患者負擔,延長住院時間。
3.2 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管理 根據《關于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督導檢查的通知》的要求,醫(yī)院成立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小組,向各臨床科室下發(fā)醫(y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明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責任制,嚴格落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建立抗菌藥物遴選和定期評估制度。制定本院《I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管理實施細則》及《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評判標準》并以紅頭文件的形式下發(fā)給各臨床科室,要求遵照執(zhí)行。由醫(yī)院感染管理科人員對醫(yī)務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理解圍手術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意義。只有術前0.5~2 h開始給藥,才能使手術切口暴露部位的組織達到有效的藥物濃度,是I類切口手術的最佳給藥時機,有效預防用藥的關鍵時期是致病菌侵入傷口后4 h內,過早給藥及術后用藥都不能達到理想的預防效果;過量及長期使用抗生素并不能有效減少感染,反而可致醫(yī)院感染的機會增加[7-8]。引入抗菌藥物使用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與評價系統(tǒng),時刻監(jiān)視I類切口圍手術期患者用藥情況,發(fā)現情況及時向當事醫(yī)生反饋,下發(fā)督導意見單督促整改。建立獎懲制度,每月對全院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通報,對做的好的科室給予獎勵,對較差的科室和個人進行通報批評和罰款。
3.3 規(guī)范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管理后效果分析自2012年7月進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以來,經過兩年的整治,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管理成效顯著。I類切口圍手術期患者抗菌藥物在2013年上半年就已經降至26.56%(≤30.00%),達到了合格標準,且保持不斷下降趨勢;抗菌藥物選擇合格率不斷增加,增至目前的98.16%,只有個別醫(yī)生選擇抗菌藥物不當;抗菌藥物使用時機越來越規(guī)范(合格率達99.08%),絕大多數是在術前1 h內用藥,其余用藥時機不合格的0.92%是由于個別病例術中病情變化,臨時決定使用抗生素所致。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平均使用天數不斷減少,由原來的(2.91±0.56)d降至(1.53 d±0.58),術后24 h內停用抗生素的病例越來越多,而術后發(fā)生感染的病例并未增加,有效減輕了患者負擔。
綜上所述,醫(yī)院I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生素情況在專項整治前后有明顯變化,經過有效管理,遏制了抗菌藥物濫用的趨勢,提升了醫(yī)生規(guī)范使用抗生素的意識,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選擇合格率、使用時機均達到衛(wèi)生部辦公廳文件要求的合格標準。
[1] 陳艾明,陳蘇丹,石少權,等.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調查[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3):5826-5827.
[2] 文曉寰.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調查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10):24-25.
[3] 時德.普外科中預防用抗生素[J].普外臨床,1995,1:4-6.
[4] 朱上林,李勤裕.抗生素在胃腸道消化外科的預防性應用[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1998(10):587-590.
[5] 關于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J].世界臨床藥物,2013,7:393.
[6] 李寶珍,平寶華,關仙花.疝修補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4:318-320.
[7] 羅彪峰,蔣述科,黃玥,等.乳腺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7):3693-3695.
[8] 蒲興翠,寧寧,宋躍明,等.品管圈在提高顧客圍術期I類切口抗菌藥物使用正確率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7):760-762.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data of antibacterial use for type I incision surgery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pecial improvement for the utilization of antibiotic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ethods Toally 1142 cases with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 were selected ,the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s , the rational rat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the rational timing of medication, the medication time and the average days of antibiotic were analyzed with the software SPSS 13.0. Result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ntibiotic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type I incision surgery droped from 80.42% to 22.28%, the rational rat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rised from 54.97% to 98.16%, the rate of reasonable timing of medication increased from 81.15% to 99.08%,the rate of reasonable medication time rised from 37.43% to 92.17%,and the average days of antibiotic droped from (2.91±0.56) days to (1.53±0.58) days.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pecial improvement for the use of antibiotic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has scor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ype I incision surgery; Perioperative period; Antibacterial; Rational drug use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97
江西 341000 贛南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管理科 (劉華之 周瑞芬 明心海 謝文 陳輝 侯良)
劉華之 E-mail:113689465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