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杰
輸尿管導管留置技術在輸尿管鏡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楊 杰
目的 探究輸尿管導管留置技術在輸尿管上段結石術后應用的臨床價值。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guī)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于留置輸尿管導管旁進鏡碎石,比較2組手術時間、結石清除率及并發(fā)癥。結果 2組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術后復查顯示,結石清除率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術中留置輸尿管導管人工注水灌洗,有助于排除結石,降低術后殘石率,且操作方法簡便,使用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輸尿管導管留置;輸尿管鏡;輸尿管上段結石
輸尿管上段結石是泌尿外科臨床常見多發(fā)癥之一,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是其重要的治療手段,但術后易殘留結石及結石上移,降低結石清除率[1]。為進一步提高輸尿管鏡下碎石清石成功率,本文將對本院收治的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78例患者于術中留置輸尿管導管輔助治療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8例輸尿管上段結石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齡18~75歲,平均(42.3±2.5)歲;結石大小:0.7 cm×0.5 cm~2.2 cm×1.3 cm;右輸尿管結石41例,左輸尿管結石29例,雙側結石8例;合并炎性肉芽15例,輸尿管遠端狹窄4例。另選取同期收治同癥患者78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44例,女34例;年齡19~76歲,平均(41.6±2.8)歲;結石大小:0.8 cm×0.6 cm~2.1 cm×1.2 cm;右輸尿管結石40例,左輸尿管結石28例,雙側結石10例;合并炎性肉芽17例,輸尿管遠端狹窄5例。2組患者均經(jīng)彩超、KUB、IVP或CT診斷確診,既往均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治療無效,排除手術禁忌及麻醉禁忌者,均行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術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組均在硬模外麻醉滿意后,取截石體位,在直視下采用STORZ F 8.0~F 9.8輸尿管鏡置入膀胱內,經(jīng)患側輸尿管開口插入F 4輸尿管導管,在導絲引導下邊沖水邊入鏡,待進鏡后行常規(guī)沖洗,調整手術床取頭高足低體位。對照組在見到結石后,置入氣壓彈道碎石桿,連續(xù)脈沖擊碎結石至直徑<0.3 cm的小碎石后,置入F 5輸尿管支架管。觀察組見到結石后,將F 4輸尿導管經(jīng)結石旁向上插入至輸尿管上段或腎盂后留置,若有結石嵌頓,可于結石一側予以打通,再插入導管退鏡,導管末端連接30 mL注射器,關閉輸尿管鏡入水開關,由助手經(jīng)導管持續(xù)推注生理鹽水,設置氣壓1.2~1.5 kPa,并連續(xù)脈沖碎石,術中間斷打開輸尿管鏡入水開關,以充盈遠端輸尿管,退鏡后可于鏡下觀察到石屑經(jīng)水流沖出輸尿管,期間可反復入境沖洗,以利于清除結石碎屑。若輸尿管上段迂曲,可抬高腎區(qū),以利于輸尿管伸直,方便進鏡;若管腔狹窄,可插入F 4導管后難以進鏡,可直接碎石后置入雙J管,待被動擴張輸尿管后,再自行擇期再行上法排出殘余結石。術后常規(guī)保留導尿24~72 h,輸尿管管內留置雙J管2~4周,常規(guī)抗生素預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手術情況,記錄2組手術時間;并于術后1 d行腹部正位片(KUB)或彩超復查,觀察對比2組結石清除率,以殘留結石直徑>3 mm為有意義殘留結石;同時,觀察對比2組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手術時間比較 觀察組平均手術時間為(46.7±10.5)min,對照組平均手術時間為(49.2±12.4)min,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 2組結石清除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復查顯示,結石清除率為100.0%(78/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59/78),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2組術中及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2組術中均未發(fā)生輸尿管穿孔、輸尿管黏膜剝落等嚴重并發(fā)癥,觀察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7.7%,對照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2.8%,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輸尿管結石是泌尿系統(tǒng)常見多發(fā)癥之一,目前臨床常在輸尿管鏡下行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該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少、恢復快等特點,在治療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效果顯著,然而在治療輸尿管上段結石中,常因結石距腎盂較近,經(jīng)碎石后經(jīng)灌注泵注水及氣壓彈道碎石桿沖擊,常易使小碎石上移至腎盂腎盞,而導致碎石失敗;且輸尿管管腔狹小,而輸尿管鏡尖端較細、根部較粗,處理結石時因輸尿管下端較緊,經(jīng)注水后輸尿管出水引流不暢,易導致術野模糊,無法有效完成碎石,并增加輸尿管穿孔、輸尿管黏膜剝落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風險,若輸尿管鏡反復沖水、放水,則會增加手術操作時間,并易使結石上移進入腎盞[2-3]。
為進一步提高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的清石成功率,及減少術中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本文在F 4輸尿管導管引導下,將輸尿導管經(jīng)結石旁向上插入至輸尿管上段或腎盂后留置,隨即在預留的輸尿管導管旁進鏡至結石處完成碎石操作[4-5]。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留置輸尿管導管后,鏡體越過結石繼續(xù)上行以擴張輸尿管下段,方便留置導管后反復進鏡退鏡;可保證擊碎的結石順著輸尿管導管下排,以減少碎石上移或殘留[6-7];同時,留置輸尿管導管后可被動擴大結石病灶處輸尿管腔直徑,將結石推至輸尿管增寬處,增加有效碎石空間,提高碎石效果;留置輸尿管導管便于通過導管人工注水灌注,以增加尿量,促使結石在手術中排出,縮短排石時間;待結石擊碎后,留置輸尿管導管可形成流出通道,使水流能從上而下順流灌注,不但可保持術野清晰,而且有利于將小碎石屑沖至膀胱,利于結石的清除[8]。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2組手術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術后復查顯示,結石清除率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P<0.05)。結果提示,術中留置輸尿管導管人工注水灌洗,有助于排除結石,降低術后殘石率,且操作方法簡便,使用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表1 2組并發(fā)癥比較(n)
[1] 黃英,周克水.輸尿管導管技術在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5):356-358.
[2] 孫路,彭芳麗,余知靈,等.改良旁置輸尿管導管持續(xù)順行灌流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中上段結石[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1,27(3):451-452.
[3] 王芬,吳成勇.輸尿管插管預防婦科疑難腹腔鏡手術中輸尿管損傷[J].中國臨床醫(yī)學,2014,21(1):52-53.
[4] 魏世平,李輝明,陶維雄,等.輸尿管導管在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中的特殊應用價值[J].臨床外科雜志,2013,21(6):488-489.
[5] 席勇,韓璐,姜繼勇,等.輸尿管導管在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中預防輸尿管損傷的價值[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12):1333-1336.
[6] 魚書軍,羅旭.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10(1):137-141.
[7] 糜建萍,張迪明,文豐,等.不同方法治療輸尿管中、下段結石效果比較[J].當代醫(yī)學,2014,10(31):43-44.
[8] 黃英,周克水.輸尿管導管技術在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中的應用價值[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5):356-35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39
河南 455000 安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泌尿外科 (楊杰)